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贵州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6年第3期 (总第140期) 贵州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 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铅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重要程度、人才类型需求的重要程度、城市居民的健身情况进行调 查分析,并针对贵州省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贵州省社会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加快贵州省社 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可借鉴依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6)04—0132~05 Explor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in the Needs of Social Physical Talents in Guizhou Provin・ge CHANG Zhi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Educa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documentary,interview and statistics,the essa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eds of social physical talents,talent types and the citizens fitness exercises in Guizhou Province.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physical development,it proposes the basis and means of policy planning in order to further prope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l physicaal activities,change the sho ̄age of such tlents and accela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SO- eil physiacal tlentas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social physical;professional talents;needs;cultivation 自1995年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从城市到乡村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 体育锻炼大军。社会体育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高 等体育教育体系中将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贵州省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根据贵州省实际加 快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 本文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涉及贵州省的59个县(占全省89个县的66%)和9个地级市。问卷 (一)主要针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发放400份,回收327份,回收率81.75%,有效问卷312 份;问卷(二)主要针对贵州省城市居民的健身情况及需求进行调查,发放800份,回收647份,回收率 8O.86%,有效问卷633份。笔者还通过网络和手工检索了大量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走访了主管体育 工作的领导及校内外专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一、体育专业人才能力需求重要程度调查分析 如表1所示,用人单位特别重视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健身计划的能力;对体育教学、人际关系的交流 与沟通能力的要求较为重视,但对外语交流能力重视不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复 合的,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力度,培养出“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 收稿日期:2006—02一l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黔教高发[20o4]349号) 作者简介:常--——智(1948一),男,北京人,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13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1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需求重要程度表 (此问卷调查的总人数312人,根据答案,设很重要为3分、重要为2分、一般为1分,对调查的20个问题进行综合 评分,得到社会体育专门人才能力的重要程度排序) 二、体育专业人才类型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人们饮食摄入热量的增加、劳动强度的降低、休闲时问的增多,各种“文明病”也随之增多。因 此,如表2所示,人们对心理咨询与指导锻炼人才的需求的程度最高,说明人们期望在专业的、权威的社 会体育专业指导者的陪伴和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锻炼。此外,用人单位对指导中老年健身人才、指导青年 健身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程度也较高。说明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需要有大批从 事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及体育康复等方面的指导管理人才介入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服务。 表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类型需求调查表 (调查312人;根据答案,设急需为3分,需要为2分,不需要为1分,对调查的15个问题进行综合评分,得到社会体 育专门人才类型需求程度排序) 一1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城市居民健身情况调查分析 (一)对健身的热爱程度 ■愿意94 7% 口不愿意5.3% 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的621人中,有94.7%的人愿意参 加体育健身,仅有5.3%的人表示不愿意参加健身。说明人们 普遍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用性,有着广泛的体育参与动机。 (二)居民每周参加体育健身的次数 表3居民每周锻炼次数调查表 图1 居民健身的参与程度 (被调查人数612人) 据原国家体委群体司1996年统计,我国l6岁以上居民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口占人口 总数的35.48%;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占总人口的24.98%;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占总人口的17.73%。 如表3所示,在所调查的人口中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占13.39%;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占19.77%;每周 参加3次以上的占22.54%。以上数字表明贵州省城市居民中每周活动3-次的人数最多,也表明贵州 省城市居民的锻炼次数较全国相比有上升的趋势。 (三)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问 据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 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如表4所 示,每次参加30~60分钟健身锻炼的占调查人口总数的50.98%,占所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可见贵州 省城市居民活动时间与我国体育人口活动时间的基本标准相比,正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表4居民健身时间调查表 (被调查人数612人) ---——1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走亲访友、读 书看报的闲暇生活方式,而是争相走出室外,和朋友一起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各文化娱乐活动中(如表 5、表6所示),去争取更高质量的生活和健康体魄。 (五)居民喜欢的锻炼方式 表7健身方式调查表 (调查633人;根据答案,设很喜欢为4分,喜欢为3分,一般为2分,不喜欢为1分,对调查的37个问题进行综合评 分,得到你喜欢的健身项目的喜欢程度排序) 如表7所示,游泳、自行车、篮球是贵州省居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在体育人才的技能要求方面,用 人单位对游泳技能的掌握要求最高,而对扭秧歌、抢花炮、门球的喜欢程度不高。这就为贵州省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l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结论 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众 多高素质的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虽然贵州省建立了多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具 有较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专门人才仍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在多渠 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同时,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设:菠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门人 才,以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的快速发展。贵州遵义医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已分别于 2003年和2005年招收了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这是解决贵州省内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极度短缺问题的 重要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重要举措。 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要通过不懈努力,使该专业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具备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 基本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新生,安红。董春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2]陈武山,吴河海,甘清瑛.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3]杜子平.试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1(5). [4]刘平江,赵立,吴爱华.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5]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5). 责任编辑朱健华 英文审校孟俊一 ---—-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