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虽简洁直白,但浪漫、瑰奇,清和如月,她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她如水墨画卷,蕴藉空灵,她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
唐诗似少年,有着蓬勃朝气,令你读之难忘,思之尤甚。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经289年,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诗人辈出,风气开放,每一个人都在尽情的活着。大唐的绚烂文化也是诗歌的黄金期,一本《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若都读完,需好长一段时日,然大家闲暇皆少,这极简的唐诗史,亦可伴你一览大唐风光。
1
初唐,文章四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简析:自李渊在隋末大乱中,入长安,建唐朝后,属于魏晋的狂放不羁、率真洒脱慢慢褪去,大唐风韵初显于初唐的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虽说,那时的他们还有着旧日宫体诗的样,却也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上悄悄有了变化,他们为唐代近体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中最为有名的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人与杜甫挺不一样的,他为人恃才傲物,但也有真才实学,五律写的尤为出色,胡应麟《诗薮》给出了中肯评价,“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2 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简析:初唐诗风仍留有齐梁的浮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一改诗坛往昔浮艳之风,成为唐诗新旧之交的重要人物,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他们给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展了以往狭窄的诗歌题材。
唐朝,是个盛产天才的时代,公元650年出生的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天妒英才,王勃26岁那年在返乡途中不幸溺水而亡,一颗冉冉升起的诗才之星就这样陨落了。
3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
简析:公元683年,24岁的陈子昂中进士,生性坦荡又自信爆棚的他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方入仕。其实陈子昂自幼聪颖,但一直好武,年少时乐善好施,慷慨任侠,后来因耍剑刺伤了别人,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颇有学识。有着游侠气质的陈子昂,写诗豪迈大方,一扫六代纤弱之态,高雅之风大显,他写送别,不落窠臼,扫除悲切之风,感情激扬,语气慷慨,读之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4 昊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简析:唐朝的诗歌流派甚多,在初唐至盛唐之间,江浙一带出了好几个有才之士,于是有了吴中四士,包括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他们的诗,多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似包罗万象的大唐,是初唐到盛唐过渡中最为人知晓的特色,咱们比较熟悉是贺知章与张若虚,擅写诗,张旭擅书法,诗也不差,包融所留诗较少。张若虚很有意思,他老家是扬州的,唐中宗神龙年间,他就挺有名了,后来到了唐玄宗开元初年,又入了“吴中四士”,一生有记载的诗歌就两首,说不上高产,但赶上了唐朝去旧革新的时代,一首独具韵味的《春江花月夜》名传千古。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公元659年出生的贺知章,是李白的酒中知己,虽然他俩差了几十岁,可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性喜酒,写诗不次,书法一流,朋友自然不少。或许大家知道他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可知他这人本就不是常人,出生官宦,自幼聪颖,只是大器晚成,36岁那年才中了状元,他是盛唐的前言,预示着最繁华的时代将至。
5
盛唐 山水田园派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 【唐】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公元701年出生的王维,家世好,才貌俱佳,22岁那年就中了进士,仕途虽有波折,却未学陶渊明隐居田园,他一生都半官半隐。因受母亲影响,他精通佛理,又擅音律,与同时代的李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诗路,他与孟浩然是好友,两人同为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并称“王孟”,苏轼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少时也有凌云壮志,后历经母亲去世,妻子难产而逝,安史之乱的伪官生涯和官场起伏后,他向佛教寻求了安慰,生活简洁素净,他以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来看人生百态,留下了一系列颇有禅意的诗作。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简析:比王维早出生了两年的孟浩然,家里是薄有家产的书香世家,少年时期的他颇为傲气,那时的唐朝皇室争斗了多年,他看不上这样的王朝,不想身染污垢,于是跑去鹿山隐居,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可他没想到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唐朝开始走向一个更强盛的时
刻。孟浩然相貌儒雅,风神散朗,宽厚大度,慷慨豪迈,常解人之难,救人于困,日常以文学、交游为要务,才华横溢又通人情世故的他,却未能赶上开元盛世的官场,他一生都是布衣,身不在官场心却在,他写下了诸多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闻一多:“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与其说是孟浩然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
6
盛唐 边塞诗歌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 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燕歌行》 【唐】高 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揄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简析:若说大唐的强盛,记得《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句话,“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那时的唐朝,军事强大到,四海升平,不筑长城,边疆各国皆来上供,一人可灭了天竺国,将军,神将频出,许多朝代公主和亲是为了求和,而大唐则是将不服者打趴下,再和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诞生了边塞诗人。盛唐之际边塞诗达到鼎盛,气象昂扬,大家辈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并称“高岑”,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先说说岑参,幼年家贫,但未放弃学习,跟着兄长遍览史籍,公元744年中了进士,入仕就开始与军队打交道,后到了安西供职,常年在边塞,所以他的诗可谓典型的边塞诗,风格豪迈、激越,读来心胸开阔。而高适的诗与他的人一样,气势奔放,读他的诗可近距离感受 盛唐气象,他生性乐观,即使送别都无愁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简析:唐玄宗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后,一大批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而此时的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王昌龄绝对是边塞诗的先驱,只是未留下太多诗稿。大唐的边塞诗人各有特色,但最喜欢的还是王之涣,好多人对他不熟悉,但是提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可是耳熟能详,王之涣只留下两首诗,但他的诗大气磅礴,短短几十个字,就勾勒出大唐山河雄壮,诗词情调既有悲却又不失其壮,可为大唐诗风之代表,自这四人
相继离开后,边塞诗再无人能写出其味。
7 李杜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提到李白,应该没人不知道了吧,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的才华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或许盛唐的富饶、开放与包容,给了李白最大的助力,他性格豪迈,热爱着大唐的山河,一生都在游历之中,游踪遍及南北,看着壮丽山河,他写出了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每次读他的诗都觉得胸中之气坦荡荡。其实,李白的诗里也常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慨叹,也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他既清高傲岸,又有着出仕为官的诉求,他不仅文
采斐然,又习得好剑术,所以呀,他的一生虽有不得志,却始终活得自在洒脱,与盛唐的大气一脉相承。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简析:盛唐很神奇,有了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随手又抛出了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个理想派,一个现实派,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起成了诗歌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如果说其他诗人带众人一览大唐风光,那杜甫就是将那些属于底层的悲惨历史清醒道出。他一生清贫,却始终在担心着他人的生活,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既细腻,又敏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懂得国家不论是兴,是亡,苦的终究是百姓,他深切的爱着大唐,爱着那片土地。他在人人歌颂太平盛世时,站出来说出那些未见的悲凉,或许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你不可否认,他一定是一个好诗人、好官,即使官职不大,依然心忧天下,他看着盛唐一步步走向衰弱,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诗歌里抒发出那些担忧。
8
中唐 ,大历十才子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听夜雨寄卢纶》 【唐】李端 暮兩萧条过凤城, 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 听得荷池几番声。
简析:公元762年李豫被宦官拥立为帝,为唐代宗,他平乱守成,为中才之主。这时期的大唐失了往日的繁华,有着战乱后的清冷,唐代宗大历年间有10位诗人,是这时期的代表,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们在战乱中寄情山水,没了盛唐诗人的豪放大气,他们歌颂升平、咏山水、称道隐逸,诗风与往日大不同。
9
中唐、韩唐诗派 《盆池五首》 【唐】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简析:公元768年,韩愈出生于官宦人家,幼时父亲就去世,后一直跟着哥嫂生活,他勤学苦读,于公元792年,登进士第,开始了为官的生涯,官场起伏不定。然他的文学成就却不低,发起古文运动,被称为“唐宋八大家”,打破中唐诗坛无人之境,主攻散文,但所写诗亦不差。唐诗经大历年间一度中衰后,在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笔下,展示出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执着于怪奇之美。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简析:孟郊自小家贫,青年时隐居嵩山,46岁才中了进士,但仕途一直不顺,公元792年,结识了比他小十七岁的韩愈,因两个人性格都有点不合群,而成了好友,他的一生命运坎坷,因韩愈的表扬推
崇,诗名大振,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韩唐诗派的名士。贾岛被韩愈赞为孟郊的接班人,他出生平民家庭,年轻时应举未中,选择栖身佛门为僧,使得整个人孤僻又冷漠,他淡泊名利,爱写诗,常成痴,诗风冷寂,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简析:公元790年出生的李贺,与“诗仙”“诗圣”“诗佛”齐名,被称为诗鬼,写作风格超级魔幻,十八岁那年,拿着那首《雁门太守行》去拜见赫赫有名的韩愈,凄美绝艳的诗风得到韩的喜欢,开始走上中唐舞台。你以为他的人生就要一帆风顺了,想多啦,先是父亲病逝,因回家奔丧守孝,失去参考机会,3年孝期满,赴考,有人说他爹名“晋肃”与“进士”谐音,他应考即为不孝,最终未能下场科考,虽然韩愈专门发文为他伸冤,依然无用。科考无望,26岁的他准备从军,奈何未能得胜,归乡后,27岁那年因病去世,所谓英年早逝,说的就是李贺,惊采绝艳也抵挡不住命运坎坷。
10 中唐、元白 《菟丝》 【唐】元稹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田家词》 【唐】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剛。 姑春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简析:公元779年出生的元稹,8岁丧父,自幼聪颖,少时跟着母亲念书,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唱和诗歌极多,还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世人称二者为“元白”。提起元稹,许多人都知道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直至今日依然被无数人追捧,他在世时仕途虽有坎坷,却也有所成,有过贫困交加,但也有挚友雪中送炭,写诗词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简析: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没了“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没了“诗圣”杜甫满怀悲哀地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怆身影,那些璀璨的诗星相继成了一抔黄土,大唐诗坛一片荒芜,此时,静待高手至。公元807年,35岁的白居易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深刻的写实闯入诗坛,他化笔为剑,带着元稹等人开展“新乐府运动”,接下杜甫的旗帜,将诗歌题材放到现实黑暗、大唐山河、百姓疾苦里,给压抑的中唐打开一扇窗,阳光缓缓照进来。
11
晚唐、小李杜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简析:中唐后,晚唐的诗坛一开始也是沉寂的,直到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开始有了新面貌,杜牧他爷爷是宰相,他在公元803年出生,20岁时,已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就那首咱们背的想哭的文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直接说出自己对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才华真是非常人可比也。26那年,杜牧考中进士,之后辗转各地任职,他是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为将他与杜甫相区分,称其为“小杜”。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简析:李商隐一出生,就只抓住了中唐的尾巴,那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宦官掌权、朋党之争让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原以为这一切都与他没关系,奈何命运无常,因为爱情,他一不小心站到了恩师的对面,成为了“牛李两党之争”的牺牲品,科考落第,仕途不顺,妻子早逝,这一切让他的诗风神秘莫测,隐喻颇多,初读就已难理解,只有反复琢磨,才能懂其意,他与大他十岁的杜牧并称“小李杜”。公元858年,李商隐去世。次年大唐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黄巢的打击下,江南受损,大唐名存实亡,宦官与宰相争权,皇帝成了牺牲品,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大唐灭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