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l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答题卷1-4页。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II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a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爱慕(mù) 攒成(cuán) 霎时(chà) 神采奕奕(yì) ....B.绽开(zhàn) 伫立(zhù) 突兀(wù) 众目睽睽(kuí) ....C.哺乳(bǔ) 徘徊(huí) 坍塌(tān) 拈轻怕重(zhān) ....D.气概(gài) 慷慨(kǎi) 狭隘(yì) 杞人忧天(jǐ)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呻吟 云霄 咄咄逼人 见异思迁 B.畅消 干涸 怪诞不经 莫不关心 C.决别 嘹亮 美不胜收 孤苦伶丁 D.褴楼 殉职 为罪潜逃 小心冀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
A.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的同学能否精诚团结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
B.港珠澳大桥于10月23日上午在广州珠海举行了开通仪式,总长约55公里左右。 C.近年来,内江市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很注重发展和传承地城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D.金庸的作品不仅滋养了全体华人的精神世界,也给华人圈外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带去了难得的乐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站在伶仃洋畔,让海风拂面,领略着港珠澳大桥壮观、震撼的景象,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B.只专注于写自己想写的故事,且对写作精益求精的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雄获得了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
C.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D.班长在班会上说:“王子豪同学进步很大,都因为他只要不懂就马上请教老师。我们应学习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
5.下列表述有误的项是( )
1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想”“那”“美丽”分别是动词、代词、形容词。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诗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其中“杏花雨”指春雨,“杨柳风”即春风。
C.《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都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
D.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辛辣地讽刺了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人性,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童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8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并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
A.国人道之(讲述)。 B.闻之于宋君(知道) ..
C.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D.及其家穿井(等到)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项是(3分) ( ) A.朱之丁氏 夫君子之行 ..
B.及其家穿井 其人舍然大喜 C.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D.闻之于宋君 其一犬坐于前
8.下列对文章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项是(3 分) ( )
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6卷,160篇。
B.本文中多次用到“闻”“传”“道”这几个词语,让读者能充分想象到世人口口相传“丁氏穿井得一人”的热闹情境,惊奇神态和信以为真的心理。
C.本文是则寓言故事。寓言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必须是人。
D.本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zhēn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第Il卷(其它类型题共96 分)
三、翻译、默写(9分)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0.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 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曹操《观沧海》诗,完成第11~12题。(5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本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首诗以“______”字统领全诗,描绘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其中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理解。(3分)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有删改),完成第13 -16题。(12分)(每题3分) 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亮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在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几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④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3
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⑥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⑦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3.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方式来叙述的? (3分)
14.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的什么特点? (2 分)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加点的句子。(3 分)
16.简析选文第⑥段的作用。(4 分)
(二)阅读贾平凹的《落叶》一文,完成第17~20题。(13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
4
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且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7.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18.联系语境,说说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9.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3分)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文章前六段分别描绘了春天、夏天、秋天、来年春天四个时间法桐的景色。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春天的法桐,写出法桐的盎然生机。
B. “我”看到那对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听到它们清妙的歌声,觉得它们独享了法桐绿的欢乐,这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来衬托“我\"的嫉妒之情。
C.第⑦段中画线的“往日的哀叹”具体指“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D.法桐叶子由盛而衰再盛的过程,让作者明白了:欢乐地来,欢乐地去,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只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E.清代诗人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美落花,此文结尾也表达对法桐的敬仰,两者在写作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六、名著阅读与语言运用(7分)
21.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各题。(3分) ①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狗·猫·鼠》 C.《阿长与<山海经>》 D. 《藤野先生》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段文字出自《 》 ,此文谴责了 的扼杀。(2分)
22.请以“语文书”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两段文字。(40字以内)(4分)
七、作文(50分)
23.有一种声音,来自母亲的唠叨,总带你走进温暖的港湾;有.一种声音,来自老师的教育,总引你迈向光明的道路;有一种声音,来自友人的关心,总唤你共享生活的滋味.....
请你以“__________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不使用不规范的语音文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得出现有关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和地名等。
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5
内江市2018 - 2019学年度第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C 6.B 7.A 8.C(每小题3分,共24分)
9.(3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道:“节省一个空闲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要点1分,句意通顺2分)
6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2)受降城外月如霜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逝者如斯夫(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漏字或词序、句序颠倒,,该空不得分) 11. (2分)观(1分),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分)。
12.(3分)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阀景象(1分)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2分)。
13. (3分)写了初遇牧羊人及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的情景(1分) ,讲述了他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1 分) ;是按照顺叙的方式来写的(1分)。
14. (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1分),表现了牧羊人挑选种子时的心无旁骛,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认真、一丝不苟的人(1分)。
15. (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牧羊人种的白桦树顽强的生命力、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顽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歌颂赞美之情(1分)。
16. (4分)呼应第1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1分) ,让此段所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与①段的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牧羊人做出的巨大贡献(1分),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精神的歌颂费美之情(1分)。
17. (3分)由喜爱(喜欢)到哀叹(觉得残酷、可怜、同情、悲伤)再到敬仰(费叹)。
18. (3分)运用比喻、拟人手法(1分) ,生动形象地从颜色、姿态、神韵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桐叶的美好形象(1分) ,表达了作者对桐叶的喜爱之情(1分)。
19. (3分)描绘“春叶”是为写“落叶”蓄势(作铺垫)(1分) ,通过“落叶”与“春叶”的对比(1分)显示文章的主题(1分)。
20. (4分)B(“独享”表达不符合原文内容,衬托的是喜爱之情)(2分) ,E(是托物寓意)(2分)。 21.(3分)①(1分)A ②(2分) 五猖会, 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
22. (4分)略(只要所写句子符合联想和想象的要求,且语句通顺即可得分)(一句2分) 23.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