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白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页,其中试题卷8页,答题卷4页,试卷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对应序号按规定涂黑;不准使用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不能折叠。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上交,试题卷自己保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3分)
一、(6小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倔强(jiànɡ) 苦心孤诣(yì) 栖息(xī) 鲜为人知(xiǎn) ...
B.匿名(nì) 豁然开朗(huò) 惬意(qiè) 相形见绌(zhuō) ....
C.荒谬(miù) 藏污纳垢(ɡòu ) 收敛(liǎn) 险象迭生(dié) ....D.炽痛(zhì) 疲惫不堪(kān) 倒坍(tān) 黯然失色(àn )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宽恕 怒不可遏 秘诀 走头无路 B.点缀 漠不关心 窒息 哄堂大笑 C.取缔 销声匿迹 逞辨 谈笑风生 D.证券 再接再厉 涣散 默守成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在飞驰的武广高速列车上,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B.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C.许多同学害怕老师家访,认为无事不登三宝殿,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搏击。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盐总公司表示:食盐供应完全有保障,目前价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 B.从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中,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满腔愤懑之情。
C.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他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 D.老师一走进大礼堂,同学们的眼睛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1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孟子证明客观真理,总显得勉强而力不从心, ①因为道德伦理往往是一种信仰的建立,而不是客观科学的证立。 ②证立客观科学,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事实支持。 ③他逻辑不严密,证据也不充分。
④建立一种道德信仰,需要的是一种价值估定,而价值往往是人为的。 ⑤但他一涉及伦理学领域,便雄辩滔滔。
A. ⑤①②③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①②④⑤③ D. ③①④⑤②
6.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某医院标语: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 某交通宣传:给他人让路,为自己着想。
C. 某公司宗旨: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一动不动。
D. 某房产广告:价格都不能承受,还谈什么生活享受?
二、(2小题,l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B.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泪干。 D.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E.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F.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⑶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春夏秋冬是古典诗词长盛不衰的话题。“(A) ,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意趣盎然的春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奇异的边塞夏景;“衡阳雁去无留意,(B) ”是边关将士的秋思;“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是孤傲的冬梅。
②“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 ” 借“折柳”借曲抒写了思乡之情。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绝胜烟柳满皇都”将初春
2
淡淡草色和满城处处烟柳作了对比,认为柳色比不上草色。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 .
⑵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 .
⑶池非不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⑷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 .⑸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7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9~ll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虽欲言,无可进者 吾妻之美我者 ..B.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
谏寡人者,受中赏 皆朝于齐 C. 上书..
D.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皆以美于徐公 。
3
⑵能谤讥于市朝。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本文表现出作者对善于劝谏者(邹忌)和开明君主(齐王)的肯定和赞赏。
B. 本文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提秦楚,是因为秦楚是当时强国。 C. 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都与讽谏无关。 D. 本文虽没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但暗示了齐王不仅听取了意见,而且改革了弊政。
12.阅读李白《行路难》,完成下列问题。 (6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找出本诗中具有象征意蕴的句子。(2分)
⑵请说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内涵。 (4分)
四、(9小题,4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7分)。
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在许多西方语言中海啸被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海啸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现在最常见的是具有很强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当海底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就会发生地震海啸。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剧烈震动之后不久,
4
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由于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会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3.根据文意,下列对“海啸”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啸”的词源自日语“津波”,这也显示出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 B.当海底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就会发生地震海啸。 C.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
D.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 14.请从文段中找出一个句子并分析其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l5-16题(10分)。
相貌和心灵
周国平
①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②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年轻人入世还浅,不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印象,所以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
5
③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脸皮下面的仍是那个旧人。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容貌的,常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虚荣是难免的,怎奈人生易老,红颜难久,这是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好在绝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在相貌方面的虚荣心。事实上,在不同的年龄段,相貌的内容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④譬如说,天下的娃娃都一样可爱,那是一种近似小动物的美,表现为稚气的表情、娇嫩的皮肤、憨态可掬的动作。少男少女的美洋溢着相同的青春朝气,但我们已能发现,其中有些人因为正在形成的优秀个性而显得更具魅力。对于一个成年人的外貌,我们一般不会对其物理性方面例如五官的构造、皮肤的质地给予高度评价,而是更加看重其所显现的精神内涵,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至少就成年人的相貌而言,他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
⑤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惯常的心灵状态和行为方式总是伴随着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这些表情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便会铭刻在他的脸上,甚至留下特殊的皱纹。更加难以掩饰的是眼神,一个内心空虚的人绝对装不出睿智的目光。我们大约都遇见过那样的人,他们的粗俗一望而知,仿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同样,当我们面对爱因斯坦的肖像时,即使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们从他的宽容、幽默、略带忧伤的神情就能判断他是一位智者。有趣的是,中国的圣人孔子和西方的圣人苏格拉底都是相貌极其古怪的人,但是,历史并未留下人们认为他们丑陋的记载。 ⑥你会发现,在到达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明智的人选择顺应大自然的安排,在不同的季节收获不同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关心容貌是一种虚荣,因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 。 B. 粗俗一望而知,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中没有重复自己意识不到的表情并铭刻在脸上。 C. 相貌的内容在不同的年龄段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相貌的感觉和评价也在随之改变。D. 糟糕的容貌不一定是事业成功的绊脚石,很多时候它可能成为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④段引用叔本华的话,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它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4分)
(2)说说你对第⑥段划线的句子理解。 (3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了不起的儿子
巴基斯坦 米赫里兹•伊克巴尔
傍晚,阿里夫回到家,一反常态,寡言少语。 “怎么了,亲爱的?”妻子问道。
6
“一个陌生人今天下午来了个电话,”他回答说,“他要求我向他提供一份特殊的档案材料 ,给我1万卢比作回报。”
“爸爸,他要那份档案材料干什么?”十岁的儿子纳赛问道。
“那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阿里夫回答说,“那个人是个敌对公司的老板,想要那份材料,以便搞垮我们的公司……”
“如果你把那份材料交给他,”纳赛说,“你就不真诚,对你的上司不忠实。而你总是教育我要真诚、老实。爸爸,请你永远不要做这样的事,要不然我会生你的气的。” “纳赛,”妈妈抢白道,“别管你爸爸的事!”
第二天一早,电话铃响了,阿里夫急忙过去接,几分钟后,他走过来,对妻子说:“还是那 个人,现在他给我2.5万卢比。他说他可以给我一份假的档案材料,那样我就不会被抓住了 。”
“为什么你不接受呢?”妻子建议说,“这可是一大笔钱,况且你会平安无事。” “可我还是拒绝了,”阿里夫说,“你不记得昨晚纳赛的话了吗?” 纳赛知道了他的父亲将一如既往地忠诚老实,松了一口气。那天夜里,纳赛从梦中被一阵紧似一阵的电话铃声惊醒。他听见父亲起来去接电话。 母亲问:“什么人?”
“还是那个人”父亲说,“他已经把钱增加到10万卢比,并且答应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 工资高,条件优厚。”
“阿里夫,你该接受了!你对现在的上司忠心耿耿,可他给了你什么?仅仅是微薄的薪水而 已!”
“你说得很对,”父亲说,“可是你想想我们儿子说的话。钱并不能使一个人幸福,诚实和道德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有相当分量的!” “纳赛太小,决定不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母亲说,“老实和忠诚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干。”
纳赛一直在床上倾听谈话,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对爸爸说:“爸爸你曾经答应我对你的上司不作假的。”
“睡觉吧,我的儿子,我不会接受这笔钱的。”父亲说。纳赛极为高兴,安然入睡了。 “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父亲告诉纳赛:“那个人今天早上又打 ..来电话了,他说要给我100万卢比并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条件是今天下午以前我得把那 份档案材料交给他,否则,他要绑架你,我的儿子。” “爸爸,希望你再次拒绝他!”儿子坚决地说。
“我没有拒绝他,儿子,”父亲说,“我告诉他再给我一点时间考虑考虑。” 正在这时,电话铃又响了。父亲急忙去接电话。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你敢绑架.我的儿子!”说完挂了电话。 “太好了,爸爸。”纳赛高兴极了。
那天下午,父亲回家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纳赛回来了吗?”
“没有,”母亲焦急地说,“现在他应该回家了。他是个傻孩子,你采纳了他的愚蠢意见, 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我跟你没完!”
“你冷静点儿,我亲爱的。但愿我们的儿子不会被那个坏蛋绑架了去。我给警察打电话,把这一切都告诉他们。”正当他拨电话时,一辆小轿车开进了院子里。
“我们的儿子回来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喊道,“是你的上司用他的车带来的。”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先生。”阿里夫边说边请上司在客厅就座。
“打神秘电话的人是我的仆人,”上司说,“我想试一试你的忠诚。我要永远定居国外,想找个诚实的合股人管理这家公司。我很高兴,你正是我要找的人!”
7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
17. 【结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完成小说的情节构成。 (8分) 故事 开端 发展 情节 高潮 结局
18. 【要点归纳】小说以“了不起的儿子”为题,儿子纳赛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4分)
19. 【语言赏析】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不同感情(或心理),并写出你的
分析。 (6分) (1)“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 (3分) ..
(2)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你敢绑架我的儿子!” (3分) .
20. 【作品形象】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人说小说主要是刻画纳赛这个人物
的,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是没有必要的,你有何看法? (4分)
21. 【文学常识】本文采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 这种手法在于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
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8
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下列哪部作品还具有同样的特点? (2分) A.《变色龙》 B. 《警察与赞美诗》 C.《丑小鸭》 D.《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过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就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请你以《打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熟悉的文体,600字左右;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情感真挚;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