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 “阿加德米”的创办者是( )。
A: 芝诺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伊索克拉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应用于美国的教育改革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了一场什么样的改革运动?( )
A: 思想
B: 教法
C: 学校
D: 课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 黄炎培
C: 陈鹤琴
X。这部书的作者是(
D: 陶行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拉夏洛泰向旧的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极力主X负责教育事业的是( )。
A: 教会
B: 家庭
C: 个人
D: 国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名家
正确答案:
)。
(单选题) 8: “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这个教育宗旨,是哪个时期确定的?(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晚清“新政”时期
C: 北洋政府时期
D: XX国民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 )。
A: 西周
B: 汉代
C: 春秋后期
D: 商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是近代德国教育家(A: 洪堡德
。
)
B: 赫尔巴特
C: 福禄培尔
D: 第斯多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学徒式教育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下面的哪一法案,建立了300多个地方教育当局,初步形成了英国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现代教育领导体制?( )
A: 斯宾斯报告
B: 费舍法案
C: 巴尔福法案
D: 巴特勒教育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科举制创行于( )。
A: 唐代
B: 隋朝
C: 宋代
D: 汉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洛克认为人们之所以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遗传
B: 天赋
C: 教育
D: 环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凯兴斯坦纳的劳动学校主X按儿童将来的什么兴趣组织教学?( )
A: 学习
B: 活动
C: 手工
D: 职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20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原始人群活动的遗址,主要分布在(A: XX
B:
C: XX
D: XX
E: XX
F: XX
正确答案: ,F
(多选题) 2: 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
A: 唯多利诺
)。
B: 伊拉斯谟
C: 拉伯雷
D: 弗杰里奥
E: 蒙田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在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具有(A: 社会性
B: 历史性
C: 独立性
D: 继承性
E: 阶级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学会用火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
A: 用于熟食
B: 用于狩猎
)。
C: 用于垦殖
D: 用于制陶 E.用于战争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 《论语集注》
B: 《四书集注》
C: 《四书大全》
D: 《五经大全》
E: 《性理大全》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A: 生产劳动的教育
B: 生活习俗的教育
C: 原始XX教育
D: 原始艺术教育
)。 (
E: 体格与军事训练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在氏族公社时期, “庠”这种机构的作用是( ) 。
A: 练兵
B: 聚会
C: 饲养畜生
D: 教育
E: 养老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原始时期的教育有以下特点(A: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B: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C: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D: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E: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成哪几种类型( )。
A: 练习的设计
B: 生产者的设计
C: 消费者的设
D: 问题的设计
E: 结构的设计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三舍法”中的“三舍”指的是( )。
A: 上舍
B: 中舍
C: 外舍
D: 内舍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论”,这表明他是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
论者。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20世纪前期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扩大中等教育的X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英国教育家洛克不赞同学校教育,他认为学校里年轻人更容易学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为八股文。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小学》是朱熹专门为\"小学\"阶段教育编著的一本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随着清末新学制的颁布实施,科举制度同时就被废除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尼采米亚大学初建是一所专科学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柏拉图在办学理念上主X斯巴达式的国家办学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我国奴隶制时期,学术和教育为王宫所把持,史称“学在官府”。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法国是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加尔文教主X政教分离,而路德派主X政教合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3: 赫尔巴特指出,统觉的条件,主要指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拜占廷和阿拉伯国家在教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儿童当做儿童看待。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 “阿加德米”的创办者是( )。
A: 芝诺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伊索克拉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应用于美国的教育改革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了一场什么样的改
革运动?( )
A: 思想
B: 教法
C: 学校
D: 课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X。这部书的作者是(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 黄炎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拉夏洛泰向旧的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极力主X负责教育事业的是( )。
A: 教会
B: 家庭
C: 个人
D: 国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 )。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名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这个教育宗旨,是哪个时期确定的?(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晚清“新政”时期
C: 北洋政府时期
D: XX国民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A: 西周
B: 汉代
C: 春秋后期
D: 商代
正确答案:
)。
(单选题) 10: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是近代德国教育家( ) 。
A: 洪堡德
B: 赫尔巴特
C: 福禄培尔
D: 第斯多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学徒式教育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下面的哪一法案,建立了300多个地方教育当局,初步形成了英国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现代教育领导体制?( )
A: 斯宾斯报告
B: 费舍法案
C: 巴尔福法案
D: 巴特勒教育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科举制创行于( )。
A: 唐代
B: 隋朝
C: 宋代
D: 汉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洛克认为人们之所以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是(A: 遗传
B: 天赋
C: 教育
D: 环境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凯兴斯坦纳的劳动学校主X按儿童将来的什么兴趣组织教学?( )
A: 学习
B: 活动
C: 手工
D: 职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20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原始人群活动的遗址,主要分布在(A: XX
B:
C: XX
D: XX
E: XX
F: XX
正确答案: ,F
)。
(多选题) 2: 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
A: 唯多利诺
B: 伊拉斯谟
C: 拉伯雷
D: 弗杰里奥
E: 蒙田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在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具有(A: 社会性
B: 历史性
C: 独立性
D: 继承性
E: 阶级性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