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本节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②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②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高二学生已经了解了AgCl、AgI、Ag2S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 1 -

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冲突。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通过对硬水软化和水垢处理的探讨,巩固和应用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具体应用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及时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情景1龋齿 【回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环节1 【演示实验1】步骤一、二 观看、思考、交流、+-问:在Ag+Cl== AgCl↓的回答。 创设情境 反应中,当溶液中Cl-大量学生的回答是:Ag+提出问题 过量时,你认为溶液中哪种反应完全。 (2分钟) 离子反应完全? 追问:那反应后所得到的体系中到底还有没有Ag+呢? 布置任务:请两位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1】步骤三 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环节2 程中创设两个问题: 建立、理解1、AgI是如何生成的? 难溶电解2、Ag+从何而来? 质的溶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平衡 “溶”与“不溶”是相对的,(18分钟) 尽管AgCl的溶解度很小,但并不是绝对不溶,生成的AgCl沉淀会有少量溶解。 教学环节 及时间 续上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1】步骤三:利用KI溶液来检验步骤一所得体系中是否存在Ag+。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分析,自主生成AgCl的溶解平衡: 溶解 AgCl(s) Cl-(aq)沉淀 +Ag+(aq) 学生活动 化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知的知识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出新课。 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了在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是有Ag+;2、通过显明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引导分析、布置任务,让学特征:(1)逆、 生自主掌握难溶电解质的(2)动、(3)等、 溶解平衡的特征。 (4)定、(5)变 - 2 -

【引导建立】AgCl转化为书写AgCl沉淀转化AgIAgI的动态平衡模型(表达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方法)。 AgCl(s) + I-(aq) AgI(s)+ Cl-(aq) 溶解 -+AgCl (s) 沉淀 Cl(aq)+Ag(aq) 归纳: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 - 转化 I(aq) AgI(s) 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用于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理解沉淀转化的实质。 归纳概括沉淀转化【演示实验2】 的一般规律: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提醒学生对比观察实验现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象,指导阅读教材61页表 实现;两者的溶解度差3—4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 别越大转化越容易。 创设两个情景:硬水的软化和水垢的处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环节3 题:如何除去硬水中的Ca2+?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难溶电解 验完成【实验探究1】1、沉质的溶解 淀的生成。 平衡的 引导学生思考:除去水应用 中的Ca2+选择沉淀试剂的依(18分钟) 据是什么? 给学生一个认识: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 教学环节 及时间 分组实验完成 【实验探究1】 1、沉淀的生成。 认识到沉淀试剂的选择原则: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希望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进一步认识到,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真正进行到底。说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够完全也是相对的。 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深化对沉淀转化的理解。 帮助学生深化认识,理解沉淀完全的相对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3 -

分组实验完成 【实验探究2】 展示锅炉水垢情景,进行进行讨论、交流、表达 STS教育。引出实际问题:如何去除锅炉水垢?组织2.沉淀的溶解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完成【实深化学生对溶解验探究2】CaCO3、CaSO4酸过程平衡移动的2+2-3 + 溶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利用CaCO3(s) Ca+CO认识。 +H刚才所建立的沉淀溶解平 衡模型来分析CaCO3溶解于 HCO3— 稀盐酸时平衡的变化。 + +H续上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怎样处理才能除去CaSO4? 布置课后作业:1、用指定药品(盐酸、碳酸钠)设计实验方案来除去CaSO4; 2、利用刚才所建立的沉淀溶解平衡模型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分析、解释除去CaSO4的原理。 环节4 深化对复 分解反应 的认识 (2分钟) 环节5 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3分钟) 附:

【演示实验1】

CO2↑+H2O H2CO3 课后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从微观角度解释、用化学语言表达除去CaSO4的过程。 深化学生对沉淀转化过程平衡移动的认识。 思考、讨论、归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通过上面的探究,你对复分拓宽和加深对原反应总是向着反应体系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什么有知识的认识 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新的认识? 方向进行。 展示【随堂练习】,投影含思考、回答。 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的原因。加深理解 巩固新知 步骤一:取2mL0.1mol/L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4滴0.1mol/L AgNO3溶液。 步骤二:取2mL0.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4滴0.1mol/L AgNO3溶液。 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的混合体系中再滴加2~4滴0.1mol/L KI溶液。

- 4 -

【演示实验2】

将演示实验1步骤二所生成的AgI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0.1mol/L NaCl溶液和0.1mol/L Na2S溶液。

【实验探究1】向两支盛有2mL0.1mol/LCa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0.1mol/L Na2CO3溶液与1mol/L Na2SO4溶液,至生成沉淀。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探究2】CaCO3、CaSO4酸溶对比实验

向实验探究1中得到的CaCO3及其饱和溶液、CaSO4及其饱和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稀盐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随堂练习】

1、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

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

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

2、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AgCl的溶解平衡 溶解

AgCl(S)

沉淀

Ag+(aq)+Cl—(aq)

+

- 转化 I(aq)

AgI(s)

AgCl(S)+I(aq)=== AgI(s)+Cl—(aq)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课间回答问题、听课表现以及课后与学生谈话交流、作业批改等方式我感觉到:

1、学生对难溶电解质溶解的绝对性的理解,这是转变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难溶性理解,一个观念的转变,是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听课的思维障碍在于“溶”与“不溶”的理解、沉淀完全的理解、

- 5 -

沉淀转化的理解。

当然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一些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批评和指正。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