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其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表现出来。
(2)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的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3) 网络组织:特指有一群地位平等的“节点”依靠共同目标或兴趣自发聚合起来的组织。
(4) 梯度转移:是指产业进入衰退期后沦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长期生产,技术完全定型化,产品需求趋于饱和,生产发展潜力不大,于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
(5) 工业园区:是各级正负经上级批准,专门划出一块特定的区域,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创造出优于其他区域的投资环境,实现以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为目标的特殊空间。
(6) 赫希曼基准:依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一般要依照工业部门后向联系系数大小顺序决定。
(7)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再起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拒有利地位的目的。
(8) 有效竞争: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1
(9) 衰退产业:是指经历了幼小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进入里
产业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衰退期的产业。
(10)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它是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及研究目的之一
二、 填空题
(1)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弗农 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著作《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
(2) 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划分为 劳动密集型产业 、 资本密集型产业 、 知识密集型产业 3种。
(3)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是 。
(4) 根据市场各卖方的数量、力量对比以及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一般把产业的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寡头垄断和垄断。
(5) 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5) 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
(6)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 费特 发表了《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一文,提
2
出运费、生产费与市场扩大和竞争的规律——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开创了区位论市场学派的先河。
(7)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 政府 。
(8) 新西兰经济学家 费歇尔 在1935年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
(9) 大体来说,整个工业化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工业化。第二阶段, 高加工度化 。第三阶段, 技术集约化 。
(10) 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哈佛学派又被称为“ 结构主义学派 ”。
(11) 规模经济既可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也可以来自经营规模的扩大。依据规模经济产生的范围,规模经济一般可分为 行业规模经济 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
(12) 古典区位论以德国经济学家杜能1826年创立的 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1909年创立的 工业区位理论 为代表。
(13) 1919年瑞典著名经济学家 郝克歇尔 在解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时,首先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否则两国间不能产生贸易。
纵观各国的反垄断法,虽然各国对非法垄断的确认、惩治办法和执行体制不尽相同,
3
但其基本内容框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般都有 限制竞争协议、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 兼并控制 等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被称为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或三块基石。
三、 简答题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P164
(2) 影响企业退出的因素
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具体见P109
(3) “增长极”理论 P230最后一段
(4) 完全可竞争市场理论P40
(5) 二元经济模式 P364
(6) 产业衰退的原因:产品需求持续下降,甚至完全退出市场;技
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市场需求的变化;由另一新兴产业提供的替代品出现需求与销售额的上升趋势。
四、 判断题
(1) T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层面。
4
(2) F(是有替代商品) 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 。其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2)有替代产品 。(3)进入壁垒非常高。
(3) F限制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4) T古诺模型研究的是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产量先后决策的情况。
(5) F“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6) F电解铝企业进入铝板带箔加工行业是一种后向一体化。
(7) T如果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说明该产品具有“搜寻性品质”,我们称这种产品为“先验品”。
(8) T在长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9) F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研究的是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同时决策的情况。
(10) F根据自然垄断的定义,烟草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五、 论述题
(1) 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治理对策。书上没有!
5
(从市场失灵和体制缺陷两方面展开)
(2) 论述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以及在中国的适应性和局限性。P364
(3) 试运用S-C-P框架我国汽车产业组织问题。P35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
(4) 论述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江西省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的做法。
P238
六、 案例分析
6
案例1:在中石油2011年工作会议上,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披露,2010年,中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73万亿元,税费3182亿元,利润1676亿元。1676亿元的年利润若按天计算,则相当于每天狂赚4.59亿元。得益于2010年持续高涨的国际油价,中石油一连串辉煌的数据背后,也同时是高额利润的几何式增长。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2010年4月14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涨幅均为320元/吨。这是继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后的又一举动,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国家发改委又连续三次对国内汽柴油价格进行了调整。2010年12月,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又分别上调了310元和300元。
与耀眼的营业收入相比,中石油屡屡抬高油价并申请国家财政补贴的现象则显得疑问重重。“连续数年,中石油都会向国家申请金额不等的财政补贴,最高的时候一般都在300亿左右,说是填补企业自身的亏损,这是很不合理的。”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原秘书长王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中石油为什么要向国家申请补贴,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涨,它说我进口原油的成本也上涨,导致我亏损,所以就向国家伸手。”王勇说。因此,国际油价上涨也名正言顺成为了中石油申请国家财政补贴和连续抬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不二理由。据媒体了解,连续数年,中石油都会以不同亏损名义申请财政补贴。2008年,中石油年报披露称,当年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57亿元。
试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石油的“垄断问题”。第二章P31-P43
案例2:
“瘦肉精”再度来袭!2011-3-30,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
7
新闻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风波一起,双汇股价午后一路下行至跌停。双汇方面表示,正在调查济源厂,一定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消息传出后,广州多家卖场紧急排查,部分卖场紧急下架相关商品。“瘦肉精”问题屡禁不止,其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又该如何监管?
试用规制理论分析双汇的“瘦肉精问题”。
P306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