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写作动因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思考

从写作动因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写作动因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思考

作者:李颖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7期

摘要 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创作动机,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整个时期呈现出以思想因由文学为主流、到以情感因由文学为上风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两种文学在目的、创作方法和作品美感上也存在不同。

关键词 文学创作动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 情感因由文学 思想因由文学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ing Motivation of Literature Thinking LI Ying

(He'nan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gqiu, He'nan 476100)

AbstractEmotional justification and thought are the two main creation motivation in the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sho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the mainstreamchange from thought element to emotional elements. The purpose, creation methods and works aesthetic feeling in those different period are also different.

Key wordsliterary writing motivation; Chinese modem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emotional justification literary; thought justification literature 0 引言

写作动因是作家书写其作品的心理上的直接缘由,从深层上来说,它是一种由相关人物、事件及历史状况和社会背景所引发的强烈的感情表达需求。这种需求用文学表达形式抒发出来便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动因。

写作动因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写作动因是文学作品的起点和基础,又贯穿在整个文学作品中。它是隐藏在文字下的作者内心的强烈的感情倾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写作动因能够间接的反应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背景,是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极其重要的研究切入点。但是,从现当代文学整体研究现状来看,从写作动因角度来进行的相关研究是极其少的,而且即有的研究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鉴于此种研究状况,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写作动因这一方面进行专门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以期从此角度为切入点,来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 1 我国文学传统上的两大写作动因

萨特说:“我们在自己的作品里,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就再找不到任何别的东西了。”这可以视为对写作动因的一种狭隘和简单的描述。除了人的个性之外,人还具有社会性。每一个作家都不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独立的个体,而是与自己的国家、民族以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形势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故而其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从中国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来看,文学创作动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顾名思义,情感因由是指作者受自身某种强烈感情的驱使而产生创作欲望并进行创作,其作品被成为情感因由文学。思想因由则是作者接受某一思想,或者产生某种感悟,并认为这些思想和感悟对社会有重要作用而进行创作,其作品被成为思想因由文学。

从两种文学各自的代表作品来看,我国文学史上忧愤而作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愤世嫉俗、豁达豪迈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科举屡试不第的蒲松龄,他们的作品都是受作者自身内心深处强烈的感情驱使而创作,并且在作品中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情感,故而均属于情感因由文学。而一心关注朝廷纲纪的唐宋八大家、写出《官场现形记》以讽刺官场黑暗的李伯元,以及晚清注重文学的功利,把文学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良派诗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受自身所信奉和主张的一些思想出发,其作品是站在家国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抒发情感、提出呼吁,故属于思想因由文学。 2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写作动因分析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帷幕。从其本质上来看,新文化运动是因政治变革而引起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而文学便成为这一时期宣传和推动社会改革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创作上是以改革社会这一思想为动机的,在文学作品内容上,它以宣传和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改革的发展为重点。因而,完全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一开始便踏上了思想因由文学的道路。

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他写的是“遵命文学”,尊奉的是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从其创作的作品来看,《呐喊》、《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表达的是对思想解放和革命精神的赞扬、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在鲁迅先生之后,郭沫若、巴金、蒋光慈、丁玲、张天翼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跟进。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是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文学逐渐开始政治化,成为政治的附庸,由此而产生的作品正是思想因由文学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后,(下转第243页)(上接第197页)新一轮思想和社会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我国文坛产生的改革文学、反思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根文学等也是基于作者自身的思考而产生的。因此说,中国近现代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思想因由创作特征。

虽然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动机主要是思想因由这一形式,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由人创作的,因此它们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得情感因由创作动机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一时期照样有经典的情感因由文学作品。比如叶圣陶、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梁实秋、戴望舒、艾青的诗歌皆可归属于情感因由文学。叶圣陶基于其乡镇见闻和教学经验写出了《潘先生在难中》、《抗争》等作品。因此说,我国现当代文学也很好的保持了情感因由的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精神制约的解除和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使得情感因由文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逐渐占据了我国当代文学的上风。

总体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动机上,情感因由和思想因由是并存的,但是从其百年间的发展历史上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以思想因由为主流的,之后则是情感因迅速发展并渐成主流之势。 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两大创作动因的比较

在分析和介绍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动因之后,笔者对这两者之间进行一个比较,以其加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两种创作动因的理解。

具体来说,两种动因之间是并行不悖的,并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由两种创作动因而形成的文学类型和文学作品满足了作者的创作心理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故而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3.1 目的不同

思想因由文学的目的主要作者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表达其社会思想,并以此来影响和教育群众,以达成某一社会目的。情感因由文学则是作者对其自身某一强烈感情的宣泄和抒发,并以此来感染受众。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在其代表作家的作品中明显的表现出来。 3.2 创作手段不同

情感因由文学是作者对自身感情的抒发,他往往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经历为写作起点,在写作体裁上,往往带有自传和他传色彩,写作手法上,以小见大。而思想因由文学则是以社会某一现实为出发点和写作对象,表述的是对社会这一宏观事物的探究,因此,体裁较为多样,多用小说、杂文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红岩》、《呐喊》等。在写作手法上,是以大见大。

3.3 作品美感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中国近现代文学中情感文学作品,你会感觉到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扑面而来,表露出含蓄、酣畅之美。比如说郭沫若的《女神》、戴望舒的《雨巷》、沈从文的《边城》等。而思想因由文学则在思想的逐步显现中,给人以明晰、豁然开朗之感。两者之间的对比可以在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鲜明的表现出来。前者在感情的表达中主要是以景抒情,全篇只见景不见一个情字却又处处含情。其对感情的表达含蓄、委婉,阅读起来给人静心之感。而《谁是最可爱的人》则以热切的笔调和一连串的举例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的赞美和敬爱之情。

在分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两种写作动因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之后,笔者从当前中国和世界文学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一种倡导,即加深和强化两种文学形式的内涵和深度,拒绝和抵制肤浅文学的扩张,保持文学的严肃性和独立性,营造全人类社会范围内浓厚的文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江.情感因由文学和思想因由文学——从“写作动因”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作的考察[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9-63.

[2]杨义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96. [3]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