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SCIENCE&TECHNOLOGY 圆圆 论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 丰家喜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苏轼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 则为少见。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叉词凤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苏轼 现实主义 词风 中图分类号:H31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 2--3791(2010)07(c)--0239--01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的一丝哀怨,但向往英雄业绩的豪迈气魄, 苏轼一生任途坎坷,但政治上的打击 仍是苏轼全词的主旋律。多数论者只注意 2关心民生疾苦 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正是这起伏 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 会,深入到各阶层,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 在当时享有盛名:“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 已皆传诵,下至阊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 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他将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 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 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 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 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苏轼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待人按 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 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 又如他在 鸥鸪天》中写道:“林断山明竹隐 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乌时时见,照 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 转斜阳。殷勤昨晚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 凉。”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刻画秋日农村景 象,鲜明生动,历历如见。又如《浣溪沙》第 一首:“麻叶层层茼叶光,谁家煮茧一村 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 青捣麦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上片三 句,每句看出一初夏乡村的特征性事物, 写作者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的景象。下片 则写作者以太守的身份寻访农家,垂询田 叟,亲切如话家常。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 活气息。苏轼自幼受故乡山水的陶冶,峨 眉天下秀,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歌颂祖国山河是苏词一个重要主题。如 《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 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播春 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扬花 似雪花。”这是苏轼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儋 卅I所作的春词。通过对春祭和海南风光的 描绘,写出了儋耳的淳朴古风与盎然春 意。苏轼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亲 友的深厚情感上。如他把对弟弟子由的怀 念之情推而广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蝉娟”成为千古绝唱。苏轼对朋友,也怀着 深厚的情谊。“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 秦川去”。他的友情词就是这样发自肺腑 的,贯注着充沛的真情实感。如《临江仙》 说:“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 自悲凉。”能够充分体会友人登程独行的 孤寂与凄苦的心境。苏轼不但有宽广的胸 怀,还是情感细腻的人1 并没有泯灭他的政治理想和拯济苍生的信 这首诗的豪放词风,殊不知,通过其豪放所 念。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在他 表现出来的现实反映,在词史上亦是绝无 脑中是统一而不矛盾的,政治上他主张“法 仅有的。 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不惊”;生活上 他认为“游干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 4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 以安然自得的态度来对待每件事。他对“民 在为人上,苏轼在逆境中保持坚贞气 本”农田生产尤为关心,这方面的关心表现 节和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人生态度 在词中,于是出现了第一个把农村生活纳 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 入词这一领域的做法。《宋史・苏轼列传 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他谪居黄帅I 称:“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 时所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苏轼在词中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不仅写了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还深 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入到社会最底层的歌女,对玩弄歌妓的荒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淫无耻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华 风雨也无晴。”这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首 清引・感旧》上片写杨氏盛时华清宫的繁盛 哲理诗,塑造出一位在烟雨中吟啸徐行的 热闹,暗斥唐明皇宠爱贵纪,天宝年间生活 人物形象,使我们领悟到一种超然于利害 的荒淫奢侈。“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得失之上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临江仙》 下片写安史之乱后华清官的凄凉寂寞。“翠 (夜饮东坡醒复醉)中,苏轼面对“夜阑风静 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苏轼曾指责 觳纹平”之景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 宋仁宗“后宫之费不减敌国金玉锦绣之工, 生”的愿望就再也压抑不住了。这首词充分 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词中所 反映出作者在逆境中所采取的佛老的处世 写并非单纯的吟古,而是针对现实,揭露当 哲学。这种处世哲学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 时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也含有以往呈为鉴的 向,但同时,也使得苏轼在逆境之中保持理 意思。苏轼这类关心民生疾苦以及对统治者 智与冷静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人格与操守, 不满的词作,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社会实践的 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水调 体验和创作激情。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想, 歌头b(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兼怀人,抒写 也正是苏轼词的现实反映。 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 对现实人生的执着态度和豁达胸怀。上片 3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写对月饮酒,从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 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苏 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出 轼活跃于政坛的年代,正是边塞矛盾集中 世与人世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 在防御西夏的入侵方面。苏轼在词中就涉 程。下片写对月怀人,作者由月到人,由古 及到这方面内容,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 到今,将物理的变化和人事的迁移联系起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味的解释。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人们常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如梦人生,苏轼纯粹从生命意义生命存在 西北望,射天狼。在词的上阕写围猫场面, 的深度去感悟去探索人生奥秘,他的“人生 渲染出词人的外在“狂”态,特别是“为报倾 如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丝毫没有颓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里更含蓄显 废的消极人生思想。 现出他勇武豪壮和有所作为的品格,从而 清人刘熙载《艺慨》说:“东坡词颇似老 使词充满了诗的豪情,诗的韵致。词的下阕 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苦 则写作者内在“狂”态,结语表现作者要求 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这对苏词的 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元丰五年,苏 现实反映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轼在黄州写的《念奴娇一赤壁怀古》,揭示了 作者不得志的心情,透露出欣慕古人,渴望 参考文献 建立功业的心情。作者面对长江抒发感慨,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 感叹人生的短暂,长江之无穷尽,无数的历 社,1999,8,2. 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像波浪所淘汰一样,已 【2】钟来茵.苏东坡三部曲【M】.上海文汇出 经无影无踪了。这里虽有政治上无可奈何 版社,1999,1.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