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201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2014-201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6分)

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长度是0.15 B一本字典的厚度是3.5 C一枚一角钱硬币的厚度是2.4 D一名同学的身高是16.4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能避免误差 D.运用精密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词中前后对山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地面 D.风和船 4.火车的速度为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汽车的速度大 B.火车的速度大 C.两车的速度同样大 D.无法确定 5. 下列运动的物体属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 B.快慢不变地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 C.苹果从树上下落到地面 D.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快慢不变地前进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只能在透明的介质中传播

C.能听到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D.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所说的“高”、“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8.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D.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13.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14.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5.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病人,问这两支

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 B.都是40℃ C.都是39℃ D.39℃,40℃ 1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7.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8.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作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9.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20.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是80 ;人步行的速度约1.0 。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 以 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 所产生的。 22.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的 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22.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_,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

2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三、探究实验题(共15分)

24.右图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__________图为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___℃。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_℃。(不必读出估计值) 25.如右第3图所示是小明正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请指出他的做法中的错误之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1;

(2)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 。为什么?

27.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实验(选填“甲”或“乙”)。

2)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4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排列正确。

A、 乙同学听到丙同学喊停立刻计时停止;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阳在 \" 观察水的沸腾 \" 的实验中 ,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如图所示 .

(1) 从图象中可知 , 水的沸点是_______℃ .低于100℃的原因

(2) 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 , 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 写出一种即可 ).

(3) 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 1 ℃ , 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 , 她的想法正确吗 ? ( 填 \" 正确 \" 或 \" 错误 \")。 五、计算题 (每题15分)

29. 如图,轿车从某地往哈尔滨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哈尔滨需要多长时间?

30.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小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他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他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小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

外鸟的“歌声”。

(2)小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31(1)“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 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