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永远的民族光辉》

《永远的民族光辉》

来源:爱go旅游网
永远的民族光辉

——读《民族团结教育》有感

今天,我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细细的品读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更深刻地了解了在几千年悠久文化孕育下的中国人民的成与败。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奠定了这一历史古国的变革与发展。我坚信,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民族将会更加团结友爱,为祖国将来的前程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就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也难免存在一些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甚至战争,但说到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已经明白,中国为什么能不断壮大不断进步又不可分割的原因了。那是因为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正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我们大家都是在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状态下一路走来的。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我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党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前不久发生的“3〃14”和“7〃5”少数民族严重不利犯罪行为再次警示我们,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民族分裂势力乱我之心不变。面对重重考验,共产党想尽一切办法抑制这些人为乱国之举。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我们有能力克制。这些刻骨铭心的痛也给整个国家敲响了警钟,为此而行动起来了。我们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都处于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才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我们的共产党也在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一关系我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各个民族的联合和整个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

成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要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不断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然而,统一全国靠的不是力量和表面上的屈服,而是将心比心和根本上的团结。

至今为止,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是的,民族的团结靠的就是这种信心和精神!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邪不压正!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历史必会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在我们的国土上,闪耀着——民族的光辉!

余姚市梨洲中学七(7)班 潘帅东 57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