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一、 笔试(60%)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主要考核词语的积累、运用,句子、标点的掌握运用,阅读、观察、想象、书面表达等综合实践能力。(综合试卷)
2、 评价人员 教师
二、 面试(25%)
(一) 朗读(10分)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将所有学过的课文题目(或段落)做成抽签卡,让学生任抽其一,并当场朗读。
2、 评价标准
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优”
朗读正确、流利,错1~2处,扣1~2分,为“良”
朗读正确、比较流利,错3~5处,扣3~5分,为“及格” 朗读中问题比较多的,为“不及格” 3、 评价人员 教师、同学、家长 (二) 背诵(10分)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1) 背诵课文
将本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题目分别做成抽签卡,由学生任抽其一,当场背诵。本题5分。
(2) 背诵诗文及课外美文片段
由学生自己背诵。本题5分。可查阅《书博士升级手册》。 2、 评价标准 (1) 背诵课文
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优”
背诵正确、流利,错2~3处,扣1~2分,为“良” 在提示4次后背完的,为“及格” 问题较多的为“不及格”
(2) 背诵诗文(古诗必背70首)、课外美文片断 背出35首(段),为“优”; 背出九27(段),为“良”; 背出21首(段),为“及格”; 20首以下者为“不及格”。 3、 评价人员 教师、同学、家长
(三) 口语交际(5分)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自主结合(2~3人为一组)自由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情境中考核学生的交际能力。
方法: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考核。 2、 评价标准 围绕主题,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语气、语调适当,能用语言打动他人,为“优”;
围绕主题,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语气、语调适当,为“良”; 基本围绕主题,勉强用普通话通顺地表达,为“合格”; 离题或在表达中问题较多的为“不合格”。 三、 课外阅读(10%)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1) 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四年级上学期的阅读量达到10万字。
(2) 诵读优秀诗文十五篇,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 评价标准
阅读量达20万字的为“优” 阅读量15~20万字的为“良” 阅读量达10~14万字的为“及格” 阅读量不足10万字的为“不及格” 3、 评价人员
教师、家长、同学及本人 四、 平时观察(5%) 1、 评价内容及办法
(1)学习兴趣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喜欢参加各种语文学习活动
(2)学习习惯 主要观察学生的预习习惯、读书要有选择的习惯、读书要做记号的习惯
(3)学习态度 上课是否专心、作业书写是否工整、考核是否认真等。 2、评价标准 进行定性评价 五、作业完成(5%)
1、 评价内容及方法
学生平时作业(课内外作业,作文、周记、日记、练习册等) 2、 评价标准
书写工整、干净,完成情况良好,无缺的为“优” 书写工整、干净,完成情况较好,基本无缺的为“良” 书写认真,完成认真,基本无缺的为“及格”
书写不太认真,完成不太认真,有较多缺作业情况的为“待及格” 3、 评价人员
教师、同学、家长及本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