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天价之乐,感悟父母
之爱,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4. 交流相关资料。
一、 阅读导读,明确主题。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预习本单元字词、重点词语理解、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
二、依据要求,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以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5、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三篇课文。 三、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2、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小组检查、交流汇报, 教师抽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1、老师出示本单元的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处理多音词,说记忆方法。) 2、回文再读。(小组合作读这四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表达运用课
学习目标
1.以“父母的爱”为主题,交流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及获得的感受、启发等级。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顺序表达的能力。
3.学习本组课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写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4、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明确话题。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2、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回顾课文,指导选材。
1、本组课文作者怎样写父母爱的故事?
2、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4、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三、延展生活,自由交流。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四、写法研究,习作指导
1、出示几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父母深深的爱?
2、运用一些描写手法让作文具体生动。出示文中典型句段,朗读感受。
3、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4、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5、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6、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7、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8、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五、对照要求,修改誊抄。1、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4、誊写习作. 范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