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要,文章就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从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采取的较为成熟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式和途径,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从我国国情及现状出发,结合云南省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实际,抓住云南经济开发和人才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院明确提出了“多元合作构筑两大平台、产学结合实现三级贯通、理实一体推进三个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培养适应现代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等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隶属于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制造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同时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承袭历史沿革,依托于国防工业系统,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以下积极探索:

一、办学模式的探索

从建立伊始,机电一体化专业就努力尝试和探索新的工学结合、合作培养的办学模式,不断进行现代办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订单式”培养是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式。不少高职院校都各有特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进行了此项尝试。长期以来,学院积极贯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目前已与25家云南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就学生顶岗实习、兼职教师聘请、教职工挂职锻炼等项目展开了多方面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可以在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岗位职业能力培训,规范职业工作行为,使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最终岗位技能得以提升,也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零距离”机会,实现专业办学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贯通。

在此基础上,学院又与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实行“4+2”模式,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53人。所谓“4+2”模式,即4天工作、2天学习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

公司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研发制造能力最强、产销量最大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和修理基地。其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高,企业社会效益和信誉度较好。应该说,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这样优越的工作条件对学生是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学生在企业中获得的感受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经过实行期间的跟踪回访,发现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及检验有效而实在,能够让学生对工作岗位职责产生认同感甚至内化,学生的反映较好,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不断拓展办学思路,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成熟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化教育改革,丰富“多元合作,学做一体”的办学模式。现正积极筹备与澳大利亚启思蒙职业与技术学院联合办学项目,希望通过引进国外机电一体化专_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本省工业企业。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综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构建了与岗位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由职业素质模块、基本职业能力模块、核心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四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这四个模块所涉及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其设置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对于公共基础课,不仅针对学生的实际,务实地提出“合格”的教学要求,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一定的选修课,或以讲座的形式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对于专业理论课,则兼顾其基础性,又注重其实效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理论的推导,而强调其应用性。对于专业实践课,则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保证三年的在校学习中,能够全程设置校内实践教学,整段安排校外顶岗实习,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三年不断线的工学结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生产相结合。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实训形式,使实践课内容更丰富、充实。有机加工知识的认识实训,有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的课程实训,也有结合岗位需要的实习及各种资格证书的培训。学院现有一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和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生实验实训课程。同时,学院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49所,具备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有效地保证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双证书”教学工作的开展。

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习、实训场地外,机电一体化专业还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如中铁、昆船公司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定点实习。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

位需要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职业规范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此现状,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尝试启发式教学,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实践作为主要学习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将岗位要求与学习实际相结合,工作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项目、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力求实现“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使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在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逐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概念多,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授课教师主要利用若干单片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涉及指令、编程方法、中断资源、通信技术、显示技术、接口技术等多个内容。案例选择由浅入深,从初步认识单片机到单片机接口应用技术,乃至单片机的综合应用与实用技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同时,教师利用单片机实验实训室,配合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将案例结果直观再现,让学生得到真实体验。并且利用Proteus软件的强大功能来弥补实验实训设备的不足,建立仿真实训室,将学生置入到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中进行硬件电路搭建、软件程序编写及系统调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较中东部地区而言,高职教育起步晚,经济尚属落后。我们希望在学习好的经验方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摸索出适应本省经济发虔,具有自我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研室,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R],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