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心理学》线上教学第一周学习小结 (第一章1-3节)

《发展心理学》线上教学第一周学习小结 (第一章1-3节)

来源:爱go旅游网


《发展心理学》线上教学第一周学习小结

(第一章1-3节:概述、历史进程、研究内容)

一、本周出勤情况

平台显示进入课堂人数为100%满勤。

周二下午第一次课满勤。

周三上午第二次课满勤,其中3人迟到(不能准时进入课堂的同学要第一时间通过QQ群反馈异常情况)。

二、教学适应情况

(一)多数同学学习能力强,平台操作比较熟练,少数同学需尽快赶上。建议这部分同学在没有上课的时候可以重复登录课堂熟悉学生操作界面。老师也需要尽快熟悉。

(二)两次课堂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1.第一次摸底测试,少数同学掌握程度不错,大多数同学基础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遗忘,在思维、气质与性格的概念考察中掌握情况不理想。建议遗忘较多的同学要自行复习补上,转专业的同学要辛苦一点,选一门心理学的慕课加强自学。

2.第二次测试大多数同学回答速度快且正确率高,一定程度反映了大家线上学习的状

态不错。但有5个同学平台记录为0分,如果没有网络或操作不熟悉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状态望引起高度重视。

3.每次测试后都会有测试优秀学生和红牌预警学生信息提醒,望同学们加强自律,不负时间不负自己。

4.投稿回答问题全班同学都参与了,通过搜集资料,大家能够分别从法律、医学、现实生活、词典解释、发展心理学等角度谈到儿童的年龄划分、儿童的权利等问题。部分同学还关注了“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儿童画像,如:充满活力、发展迅速、好动、好胜、处于发展中、情绪明显、可塑性强、喜欢探索、爱思考、有潜力、心智不成熟、未完全发展、幼稚、不独立……等等。希望利用课余时间,大家能够在把握好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思考自己对儿童的看法或观点。

5.慕课的学习需引起重视,因为慕课资源没有进入平台管理,大家学了没有、是否认真都只能靠自己。这门课程的在线教学进度是基于大家已经观看过慕课内容后设定的,望大家知晓并坚持学习、做好笔记整理,后期会有检查。

6.布置的作业记得要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完成,不要拖延,记住思维导图是肯定要交的作业。

三、本周主要知识点:

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通常是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研究的范围,着重研究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心理的发展过程;心理的种族发展更多是通过民族心理学研究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而了解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轮廓。通常我们会把这两者再加上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统称为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单独把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称为“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1.生理发展。主要关注个体的身体构造方式(包括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以及饮食和睡眠的需要)如何决定个体的行为。例如,生理发展的研究者会关心早期营养不良对儿童身体发育速度的影响。

2.认知发展。主要探讨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例如,认知发展的研究者探讨问题解决能力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3.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主要探究个体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人格发展是研究个体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社会性发展考察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关系认识的变化特点。

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先天与后天、主动与被动、连续性与阶段性

1.先天与后天(遗传与环境如何影响心理的发展?)。

先天与后天的争论集中体现在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的争论上。典型的代表观点是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与环境决定论(华生)。片面地强调二者的对立是不对的,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都不是绝对的。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环境对心理发展具有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先天的遗传为后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主动与被动(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动力?)。

(1)内因动力说。只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外因的重要作用。如: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动力归于力比多(性本能),高尔顿认为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朱智贤认为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2)外因动力说。认为发展的条件就是发展的动力。如:传统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变化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环境塑造人的行为,人像一个被动的反应器。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界,儿童是被动的。

(3)内外因动力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发展的动力。如:皮亚杰认为,人是生命的有机体,他的活动是内发自生的、是主动的。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从环境中获得的经验是促进个体发展快慢的原因。

3.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连续论者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突然的变化。个体之间的区别在于某些心理或行为特征的数量或复杂性。发展就像一条向上的

平滑曲线,其变化表现为现有心理能力的增加和补充。如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言语能力的习得是模仿和强化的结果,表现为个体掌握的词汇日益增多、语言日益复杂。

阶段论者认为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个体之间的区别在于一系列突然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水平。发展就像一级级向上的台阶,其变化表现为较高级的阶段需要低级阶段的发展为基础,每一个阶段的机能更成熟,行为方式得到了重组。如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认知结构不同,儿童的认知方式各异。认为这四个阶段是不可跨越不可逆转的。

更多的人不会对连续性、阶段性持对立的态度,更倾向于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 林崇德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胎儿期:个体在母体内的时期。

2.婴儿期:指个体0-3岁的时期。

3.幼儿期(学前期):3-6、7岁。

4.小学儿童期:儿童从6、7岁到12、13岁的时期。

5.青少年期(:个体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的这段时间。

6.成年早期:个体从17-18岁到28岁或35岁这段时间,又称为青年期。

7.成年中期:个体从28岁或35岁开始到60岁结束。

8.成年晚期:个体从60岁以后到生命结束,也称为老年期。

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进程

1.儿童心理学的孕育与诞生

贝尔:以胚胎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证实:个体的发展按照一般到具体、从相对同质到愈加分化的层级组织结构顺序推进,发展是一个不断分化和重组的过程。(参考抖音“胚胎的发育”视频资料理解)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行为遗传、行为倾向进化产生重要启示。每种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都会出现基因的变异。若这种变异是有利于这种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么这种有利变异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来。【参看课件内容:长颈鹿的进化:长颈鹿过度繁殖——生存竞争(树叶不够吃)——遗传差异(长颈、短颈)——适者生存(长的活、短的死)】

达尔文观察自己孩子,撰写了《一个婴儿的传略》(1867年),成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的研究基础,他被视为科学研究儿童的先驱;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的科学背景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2.发展心理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

1882年,普莱尔观察其女儿0-3岁的心理发展现象,出版《儿童心理》,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4年,霍尔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从出生到成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霍尔认为青年期之情绪不稳是必然现象,故而他主张应特别重视青年教育。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重视“中年危机”。

埃里克森正式将发展心理学涵盖的年龄范围扩充到老年期。

1927年,霍林沃思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主张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

1935年,古德伊纳夫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写出了在科学性和系统性超过霍林沃思的《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1969年和1972年,包尔特斯推动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2.发展心理学的进展: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生态化取向;跨文化研究。(推荐学习资料:林崇德: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七十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