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录竞赛试题(优质)
(满分:50 分
时间: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Fe:56 Ca:40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A. 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B. 在 19 世纪,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C. 近代原子学说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的
D.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早在西汉就开始用于冶炼金属 2. 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 和 C;②Fe2O3 和 C;③Fe3O4 和 C;④Fe3O4、C 和 Fe;⑤Fe2O3、C 和 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3.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如下关系:强还原剂+强氧化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现有下列三
-+X-+W-+W-+Y-+Z-+X
个能反应的式子:2W2→2X2;2Y2→2W2;2X2→2Z2 以上反应均在同温、同压、同浓度下进行,正确的结论是( )
--A.氧化性是:Y2>X2 B.还原性是:Y>Z
-------C.2Z+Y2→2Y+Z2 的反应能够进行 D.在 X、Y、W、Z中 X的还原性最强 4.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300~400 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 占 69.0%、O 占 18.4%,且 O 含量为 H 的 4 倍,其余为 N,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
A.42 B.43 C.44 D.45
5.18 O 是科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
1818
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 O)中,加入 ag 带标记 O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 中的氧元素全部为 18
O), 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带标记 18O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182
的 SO4-,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 O 18
2
ag 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 O 的 SO4-,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
182
于 ag D.有部分带标记 O 的 SO4-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6. 有四种无色溶液 a,b、c,d,分别是 H2SO4,Na2CO3、Na2SO4、Ba(NO3)2 中的一种,如下实验: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 e+溶液;④a+b→溶液 f+沉淀, ⑤e+f→溶液+气体。则 a、b,c,d 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 Ba(NO3)2、Na2SO4、Na2CO3 D.Ba(NO3)2,Na2SO4,H2SO4、Na2CO3
7.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 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可能是 ( )
A.CO 和 CH3OH B.CO2 和 H2O C.H2O 和 CO D.CH3OH 和 H2 8.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1. 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 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 B. 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 KNO3 溶液恒温蒸发水
C. ③向一定量 CuSO4 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D. 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 MnO2)
9. 某金属的氯化物溶液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55%,向其中滴加AgNO3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为止,过滤、干燥得固体28.7g ,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应为( )
A.NaC1 B.MgC12 C.CaC12 D.FeC13
10. 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 的 是 ( )
A. 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铁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11. 在 FeO、Fe2O3、和 CaCO3 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6%,则 CaCO3 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0% B.25% C.30% D.35%
12. 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
目标生成物的质量
参加该反应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
×100%下面是联合工艺法制备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 的反应
原理:①电解氯化钠溶液 NaCl +3H2O 通电 NaClO3 +3H2↑ ②氢气与氯气合成氯化氢 ③生成二氧化 氯 2NaClO3 + 4HCl == 2NaCl + 2ClO2↑ + Cl2↑ + 2H2O 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大为( )
A.37.6% B.53.6% C.62.2% D.94.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18 分)
13.(2 分)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也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例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在氯酸钾分解的同时,也伴随发生如下反应: (1) 氯酸钾跟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态单质 A,同时还生成一种紫黑色晶体 B(该晶体加热也产生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气体 A 还跟晶体B 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C 继续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请写出 A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3 分)酸式盐是多元酸跟碱发生不完全中和的产物。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
++2-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例如:NaHSO4=Na+H+SO4。请你推测 NaHSO4 的三点化学性质。 (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 ③ 。
0 015.(3 分)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2Na+Cl2
+1 -1
=== 2NaCl,反应前后,Na、Cl 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
A.2Mg+O2=====2MgO C.2KClO3 E.H2 + CuO
2KCl+3O2↑ Cu + H2O
点燃
。
B.CaO+H2O====Ca(OH)2 D.CaCO3
CaO + CO2↑
F.HCl + NaOH===NaCl + H2O
(2) 含有高价态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
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6.(4 分)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
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 摩尔物质大约含有 6.02×1023 个该物质的微粒。如 1mol
2323
氢气含有 6.02×10 个 H2 分子,含有 2×6.02×10 个 H 原子。据此回答: (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理量。
(2)1mol 硝酸(HNO3)中含有 个 H 原子,含有 个 O 原子。 (3)右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1mol 氧气分子中含有 个电子。
17.(6 分)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用盐酸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过滤,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 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已知白色的 F e ( O H ) 2 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 F e ( O H ) 3 。试回答: (1) 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开始时观察不到蓝色沉淀,原因是: 。
(2) 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固体 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
②B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 三、实验及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8.(8 分)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的 SO2 含量,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表 3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的 SO2 最高浓度限值 -3SO2 最高浓度限值(单位 mg·m)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0.15 0.50 0.70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 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方法), 将会看到 (填写实验现象),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已知二氧化硫与碘水的反应为:SO2+I2+2H2O==H2SO4+2HI。向试管中加入 1.0mL 溶质质量(2) -分数为 1.27×104 的碘水(此时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近似),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 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溶液 A。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 SO2 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 A 溶液由 色变为 色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3) 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 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的 SO2 含量(两个小组所用时间相同、所用装置和药品均无问题)。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如下(假设每次抽气 500 mL)。请将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表 4 不同组别的测量值
分组 抽气次数 空气中 SO2 的含量(单位:mg·m-3) 第一小组 120 第二小组 140 通过测定并计算,你判断出所测地点的空气中 SO2 的含量属于 (4) 标准(填表 3 中
所列举的等级),你认为 小组(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原因是 。
19.(6 分)取 50.00 g 某质量分数浓度的 NaOH 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
中逐滴滴入 18.25%的盐酸,产生 CO2 气体的质量(假设反应后 CO2 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保留两位小数)
(1) 计算原 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
(2) 求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
其质量。(保留两位小数)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C 6 C 7 A 8 C 9 C 10 B 11 B 12 D 二、填空题 13(1)2KClO3 + 2MnO2 (2)K2MnO4 + Cl2 △ 2KMnO4 + Cl2↑+ O2↑
△ 2KCl + MnO2 +O2↑
14①2NaHSO4+Zn==Na2SO4+ZnSO4+H2↑ ②NaHSO4+NaOH==Na2SO4+H2O
③2NaHSO4+Na2CO3==2Na2SO4+CO2↑+ H2O
15 (1)A、C、E (2分) (2)①2FeCl3+Cu===CuCl2+2FeCl2
16(1)不同(2)6.02×1023 , 3×6.02×1023 (3)8×2×6.02×1023 17(6分)⑴ 滤液中含有未反应盐酸,NaOH会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⑵ ① Fe、Ag、Cu (3分) ② Fe (NO3)2、Ba(NO3)2 (2分)
三、实验及计算题
18(1)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1分)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1分)(2)蓝;无;(1分)(3)(第一小组)0.53;(1分)(第二小组)0.45(1分);(4)三级(1分);第一(1分);第二小组的抽气速度过快,造成空气中SO2与碘未充分反应,产生较大误差(1分)。
19(6分)(1)20.00% (2分)
(2)m(Na2CO3)=6.63 g (2分) m(NaHCO3)=10.49 g (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