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CAD参数设置说明 第一版
2006年3月3日
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基础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人机交互方式或填写数据文件方式输入地质资料有两类,一种是供有桩基础使用的,另一种是供无桩基础(弹性地基筏板)使用。两者的格式相同,不同仅在于有桩基础对每层土要求压缩模量、重度、状态参数、内摩擦角、内聚力五个参数,而无桩基础只要求压缩模量一个参数。 建立*.dz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每个勘探孔柱状图的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土的重Gv(用于沉降计算)、相应压力状态下的压缩模量 Es(用于沉降计算)、摩擦角φ(用于沉降及支护结构计算)、内聚力c(用于支护结构计算)及计算桩基承载力的状态参数(对于各种土有不同的含义)。
(2) 所有孔点在任意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在桩基设计时可通过平移与旋转将勘探孔平面坐标转成建筑底层平面的坐标。
(3) 以勘探孔点作为节点顺序编号,将节点连线划分成多个不相重叠的三角形单元,并将三角形单元编号。程序将以这种三角形单元为控制网格,利用形函数插值的方法得到控制网格内部和附近的地质土层分布。 土层参数
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
1
桩基础设计应该使用Ez(自重压力~……),天然浅基础应使用Es0.1-Es0.2。 土层布置
土名称、厚度、极限侧摩、极限桩端、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标高及图幅(坐标系:相对坐标系,单位米。标高与结构标高相同) 孔点输入
输入孔位:打开坐标,将孔点的大体形状输入即可 修改参数:按照勘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即可 网格修改 点柱状图
选中可以进行桩基承载力与沉降验算。 土剖面图 画等高线
2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本菜单根据使用者提供的上部结构数据、荷载数据和有关的地基基础的数据,进行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承台设计,桩长计算以及布置基础梁、筏基、桩基等基础。程序可对平板式基础进行柱对筏板的从冲切计算以及柱对独基、桩承台、基础梁和桩对承台的局部承压计算。
首先程序提供选择菜单:读取已有基础数据、重新输入基础数据、读取已有基础数据更改上部结构数据、选择保留部分已有数据。 地质资料
输入*.dz文件,并移动网格,与实际情况相同。 参数输入 基本参数
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 选择计算方法:
3
1、国标综合法: 地基承载力fak
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浮重度)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重度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 自动计算覆土重度 2、国标抗剪强度指标法: 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浮重度)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重度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
砂土
自动计算覆土重度 3、上规静桩试验法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自动调整系数
4、上规抗剪强度指标法: 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浮重度)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重度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 自动计算覆土重度
4
上述参数中的基础埋置深度,一般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也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其他情况如独基、条基、梁式基础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自动计算覆土重,该项用于独基、条基部分。点取该项后程序自动按20kN/m2的混合容重计算基础的覆土重。如不选该项,则对话框中出现“单位面积覆土重”参数需要用户填写。一般来说如条基、独基、有地下室时应采用人工填写“单位面积覆土重”,且覆土高度应计算到地下室室内地坪处,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计算正确。 基础设计参数:
5
室外自然地坪标高:按实际 基础归并系数:0.2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3.1、 „„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5.14、 „„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5.14、 „„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1.4、用于基础结构的混凝土和钢筋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1、混凝土:刚性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独立基础与墙下条形基础不低于C15;柱下条形基础与筏板基础不低于C20。„„
6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6.4.3、 „„2、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2.2、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采用二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3.5.1、当承台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一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当承台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二、三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根据上面的相关规定,基础一般采用C30混凝土,一般不宜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因为高标号混凝土容易开裂。 拉梁承担弯距比例:0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规范,(特别注意单桩承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0.4、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0不应小于1.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2.0.4、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其破坏可能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表2.0.4所规
7
定的不同安全等级。除有关章节中已有明显规定者外,本规范中各种类型地基基础的安全等级一般可取为二级。 表2.0.4 地基基础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破坏后果 很严重 严重 不严重 结构重要性系数 1.1 1.0 0.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3.3、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机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础设计时硬根据表3.3.3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 表3.3.3 建筑桩基安全等级 安全等破坏后级 一级 果 很严重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对于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 二级 三级
建筑物类型 严重 不严重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次要的建筑物 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条文说明3.3.3、„„对于一级建筑物桩基类型规定为如下两类: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物。
对于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其总高度(从地面算起)超过60mm,„„因此,对于20层以上的建筑物应列入重要建筑物。对于有纪念意义的或供群众性集会的民用建筑,经济意义重大的工业建筑物也应类如重要建筑物。„„„„对于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如化工、炼油厂重的高压、易燃、易爆管道相连的装置„„因此,凡对桩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厂房、构筑物均应列入一级建筑物类型范围内进行设计。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1.1、
„„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按表3.3.3确定安全等级,对于一、二、三级分别取01.1,1.0,0.9;对于柱下单桩提高一级考虑;对于柱下单桩的一级建筑桩基取01.2;„„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3.2.2、要求同桩基规范。 一层上部结构荷载作用点标高:即承台或基础顶标高,先进行估算,计算完成后进行修改。该参数主要是用于求出基底剪力对基础底面产生的附加弯矩作用。在填写该参数时,应输入PMCAD中确
9
定的柱底标高,即柱根部的位置。注意:该参数只对柱下独基和桩承台基础有影响,对其他基础没有影响。 柱插筋连接方式:按默认 地梁筏板
该菜单定义了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需要的有关参数。 总信息: 结构种类:基础 基床反力系数:按默认 按广义文克尔假定计算:若此项选择后,计算模型改为广义文克尔假定,即各点的基床反力系数将在输入的反力系数附近上下变化,边角部大,中部小一些,变化幅度与各点反力与沉降的比值有关,采用广义文克尔假定的条件是要有地质资料数据,且必须
地下水距天然地坪深度:按实际
梁的参数:
人防等级:不计算
双筋配筋计算压区配筋百分率:0.2%
进行刚性底板假定的沉降计算,否则按一般文克尔假定计算。在此处要与“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中的“沉降计算参数输入”中参数相对应。 弹性基础考虑抗扭:√
10
梁钢筋归并系数:0.3 梁支座钢筋放大系数:1.0 梁跨中钢筋放大系数:1.0
梁箍筋箍筋间距:200 翼缘(纵向)分布钢筋直径、间距:8mm、200mm
梁式基础的覆土标高:当不是带
梁箍筋放大系数:1.0 梁主筋级别:二级或三级 梁箍筋级别:一级或二级 梁立面图比例、梁剖面图比例:按默认
地下室的梁式基础时,此值为0;否则应填写地下室室内地坪标高。该值用于判断梁式基础是否有地下室和计算地下室内覆土高度的数据 梁设弯起钢筋:
板的参数:
11
梁板混凝土等级:C30 梁翼缘、板钢筋级别:一级或二级
板钢筋归并系数:按默认 梁施工图参数: 梁肋方向:向上 梁图要钢筋表:√ 绘图
板支座钢筋连通系数:按默认 板支座钢筋放大系数:1.0 板跨中钢筋放大系数:1.0 柱下平板配筋模式:按默认
尺寸线距图宽、图纸号、平面图比例尺、剖面图比例尺、X向各跨轴线标注、Y向各跨轴线标注:按默认,将剖面图比例尺改为1:20
条基墙体是否加宽:按实际。墙体加宽主要是为了使基础墙体增加防潮能力,加宽宽度为两边各加60mm 独基详图:选择画柱 拉梁间隙:按默认 个别参数、参数输出
12
网格节点
本菜单工程为补充增加PMCAD传下来的平面网格轴线。如设置弹性地基梁的挑梁设置筏板加厚区域等。需注意该菜单调用应在“荷载输入”和“基础布置”之前,否则荷载或基础构件可能会错位。 该菜单包含以下子菜单:画点、画线、直线延伸、删节点、删网格。 荷载输入
该菜单的功能是输入用户自己定义的荷载和读取上部结构计算传下来的荷载,并可对各类各族荷载删除修改。程序还自动将用户输入的荷载与读取的荷载相叠加。 荷载参数
该子菜单作用是修改隐含定义的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等参数。 分配无柱节点荷载:√。选择该项后,可将墙间无柱节点上的荷载转移到墙上,这样原来弹性地基梁的一些无交叉梁、无柱、有荷载的节点就会自动删除,将梁合并。并且对墙下基础不会产生丢荷载的情况。 其他参数按默认。 无基础柱
13
附加荷载
该菜单作用是布置、删除用户自己定义的节点荷载与线荷载。附加荷载可作为一组独立的荷载工况进行基础计算或验算。如还输入了上部结构荷载,附加荷载先要与上部结构各组荷载叠加,然后进行基础计算。一般来说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或设备重应按附加荷载输入。
对于独立基础(独立桩基承台)来说,如果在独基上架设连梁,连梁上有填充墙,则应将填充墙的荷载在此菜单中作为节点荷载输入,而不要作为均布荷载输入。否则将会形成墙下条形基础,或丢失荷载。
选择PK文件、读取荷载、荷载编辑、当前组合、目标组合 墙下条形基础可采用PM荷载或砖混荷载;柱下独基和桩承台采用尽量多的荷载组合;筏板和基础梁选相同工况荷载组合。PMCAD荷载可用于砖混结构及初设计,其特点是模拟人工倒荷,没有弯矩;TAT,SATWE,PMSAP荷载是上部结构计算结果,可用于所有情况;PK荷载只能用于独基。pm荷载没有弯矩最好不用在独立基础的计算中。独立基础底面积的计算类似于压弯正截面计算,由轴力和弯矩两个因素决定。所以不能按最大轴力计算。程序能自动区分是否地震组合,并进行承载力放大。
14
在JCCAD的“输入荷载”中选“荷载参数”在弹出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在EF“信息输入”弹出窗口中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ZJ的“上部荷载”中的组合信息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BOX“荷载输入”菜单中的“荷载分项,组合,组合值系数”将恒、活分项系数改为1,即可在基础软件中获得上部结构传给基础荷载的标准值。
屏幕上当前所显示的组合值就叫当前组合。当前组合仅表示当前屏幕上所显示的值。并不是说基础的最终控制组合就一定是它。某一最大内力所对应的组合值,比如最大轴力或最大弯矩下所对应的组合值。目标组合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组合,比如最大轴力下所对应的组合值其弯矩值有可能很小,不一定是控制工况,所以目标组合不能作为基础设计依据。 上部构件 框架柱筋
该菜单用来输入框架柱在基础上的插筋。如程序已完成tat或satwe的绘制柱施工图工作并将结果存入钢筋库,则这里可以自动读取柱钢筋数据。 填充墙
15
对于框架结构,如底层填充墙下设置条基,可在此先输入填充墙,再在荷载输入中用附加荷载将填充墙荷载布在相应位置上,这样程序会画出该部分完整的施工图。 拉梁
该菜单用于在两个独立基础或独立桩基承台之间设置拉接连系梁,拉梁的详图由用户自己补充。如果拉梁上有填充墙,其荷载应该按点荷载输入到拉梁梁端基础所在的节点上,本程序目前尚不能分配拉梁上的荷载。 圈梁 柱墩
下面就是要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基础布置,用户可根据要输入的基础类型分别选择相应的子菜单,如用户要进行筏板基础设计须运行“筏板”菜单,如筏板上有梁或要设置柱下板带还需运行“弹性地基梁”菜单或“板带”菜单。如用户要进行桩基础设计,须根据桩类型运行“桩基础”,此外根据需要可选择“筏板”菜单或“弹性地基梁”菜单运行。余下的菜单“柱下独基”、“墙下条基”、“缺口布置”、“基础验算”用于独基条基设计。“重心校核”用于没布置板带的柱下平板结构的荷载重心、底板形心、反力等的校核。“局部承压”可进行柱对独基、承台、基础梁以及桩对承台的局部承压计算。
16
筏板
该菜单功能是布置各种有桩、无桩筏板,带肋筏板,墙下筏板,平板等所有筏板,一次最多可输入10块筏板。布置方法是先定义筏板类型,其中包括板厚、标高、有无地下室,然后用围区布置方式沿着所包围的外网格线布置筏板,布置时应输入一个挑出轴线距离,这样程序可形成一个闭合的多边筏板,如板边挑出轴线距离各不相同,可用“修改板边”菜单的多种方式修改板边挑出距离。对于每一块筏板,程序允许在其内设置加厚区,设置方法仍采用筏板输入,只是要求加厚区在已有的板内,加厚区最多可以设置9个,可放在一块筏板中,也可以放置在多块筏板中。另外用户不要忘记“筏板荷载”子菜单布置各筏板上的覆土重量和覆土上的设计荷载。覆土重量只包括板上的土重,不涉及板及梁肋自重,它们已由程序自动计算。覆土上的设计荷载包括地面做法和地面恒、活荷载,或者是地面架空板和板面恒、活荷载。如没有设置“筏板荷载”,基础将漏掉该部分荷载。在“筏板”菜单下还可以验算柱下平板基础的冲切。如果用户要采用地基梁元法计算,务必要在需要的轴线上及板边界的网格线上布置肋梁,,墙下筏板要将墙作为等宽度折算梁(高度可取1.5-2.0米)输入,柱下平板要在柱网轴线适当的位置上布置板带,否则将不能形成弹性地基梁的数据,或有些边界梁将缺乏边界板挑出长度信息,从边界梁到挑出板的边界这一段的配筋将无法用程序设计。对于板元法则无此要求,但采用板元
17
法计算,还要进行交互配筋设计和绘制板筋施工图时,则应设置梁或板带。
围区生成、修改板边、删除板、筏板荷载、柱冲切板、桩冲切板、内筒冲剪、清理屏幕 地基梁:
该菜单用于输入各种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包括普通交叉地基梁,有桩无桩筏板上的肋梁,墙下筏板上的墙折算梁,桩承台梁等。布置方法是先定义梁类型,然后用多种布置方式沿网格线布置。如梁有偏心,在布置前先用“参数设置”菜单设置偏心距。梁如要挑出,应现在“网格输入”菜单重补充网格线,然后在此输入。对于不同的梁,计算方法不同,梁类型定义输入的参数略有不同,除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的肋梁只需输入肋宽,梁高两个参数外(梁的其他参数都输入也不影响正常运行),其他两应输入全部的参数。特别是板元法计算时,梁应设置一定的翼缘宽度,其宽度值可参考混凝土规范方法(表4.1.7)确定,翼缘的厚度取板厚,梁高按实际高度。否则梁的刚度过小回导致梁的内力配筋过小,而板的相应位置的配筋过多。
首先说明梁标准截面中的肋宽、梁高、翼缘宽、翼缘根高、翼缘边高这五项的确定与基础梁类型有关。当采用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时,梁式基础的肋宽、梁高、翼缘根高、翼缘边高四个参数按实际情况填写,翼缘宽度可按上部荷载的比例任意设定若干种截面类型
18
(但应比梁肋宽些)。在程序运行“退出”菜单时会自动将平均设计反力与计算出的地基承载力比较,并询问用户是否输入一个新的地基承载力/平均设计反力的比值,如是,程序将按目前梁翼缘宽度的相对比例,同步扩大或缩小各种梁截面类型的翼缘宽度,从而调整底面积大小达到地基承载力/平均设计反力的比值的预定值要求。一般该预定比例值应大于1.0。
对带肋板式基础按按实际情况填写肋寛、梁高两个参数,其他参数可不填写。程序在进行梁元法计算时的梁翼缘根高和边高由板厚确定。梁的翼缘宽度取值方法是将房间面积除以周长,得出的值作为周边梁的一侧翼缘宽,最后将两侧的翼缘宽相加就得到梁底总宽度。按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总反力与总荷载是平衡的。
对墙下筏板基础可以采用梁截面定义法、也可采用[墙下布梁]菜单自动布置。墙下布梁方法布置的梁高与板厚相同,一律沿轴线居中布置。梁截面定义方法布置与带勒板式基础相同,只是将墙作为板肋处理,此时肋宽取墙厚度,梁高可按非墙下梁高度取,或取用户认为适当的值。对于化成板带的平板基础,板带无须定义,程序可自动升板结构规范确定板带总宽度、柱下板带宽度和跨中板带宽度。
一般而言,弹性地基梁基础,墙下都要布梁,如果没有布梁,也应该点一下“墙下布梁”菜单,这样程序将自动生成一个与墙同宽、梁高等于板厚的砼梁。如果不布置梁,也应该布置板带。
19
地梁布置、地梁删除、墙下布梁 板带:
该菜单时柱下平板基础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所必须运行的菜单。若采用板元计算平板时,最好也布置板带,这样可以使用板钢筋交互设计和绘制板筋施工图。板带布置时无须定义,可采用多种方式沿柱网轴线布置。采用该方法计算应注意遵守升板规范有关的要求(一般柱网应正交,柱网间距相差不宜太大)。板带布置的位置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布置位置不同可导致配筋的差异。布置原则是将板带视为暗梁,沿柱网轴线布置,但在抽柱位置不应布置板带,以免将柱上板带布置到跨中。 板带布置、板带删除 桩基础
选择桩:用于桩基定义
上海地区按《上海市地基基规范》进行桩基设计,单桩承载力取勘察报告提供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二分之一输入,即按《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02的设计体系输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在选取规范时选上海规范,JCCAD内部会自动转换。 承台桩:
20
承台参数 桩承台控制参数
桩间距、桩边距:按规范规定 承台底标高:按设计
承台阶高:按最高 承台生成方式
按荷载单桩承载力计算:√(一般情况) 指定桩数生成:
承台尺寸模数:100
承台删除时保留桩布置:√(一
单桩、承台桩长度:按设计 承台形状:阶梯型 施工方法:现浇 四桩以上矩形承台 承台阶数:1
般情况) 承台生成 联合承台 承台布置 承台删除
2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2.3、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2.3.1桩中心距
(1)桩的最小中心矩应符合表3.2.3-1的规定。对于大面积桩群,尤其时挤土桩,桩的最小中心距宜安表列值适当加大。 表3.2.3-1 桩的最小中心距
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 土类与成桩工艺 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基 非挤土和部分挤土灌注桩 穿越非饱挤 土 灌注桩 和土 穿越饱和土 挤土预制桩 打入式敞口管桩和H型钢桩 3.5d 3.0d 4.0d 3.5d 3.5d 3.0d 3.0d 2.5d 其他情况 3.5d 3.0d 一般在设计中,非挤土灌注桩桩的最小中心距可取3.0d。„„
22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6.1.11、桩位布置原则如下:
1、宜使群桩形心与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 2、群桩中的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三倍桩的边长或直径。„„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3.3.4、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3.4.1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 3.3.4.2承台边缘至桩中心的最小距离Sc.min和桩边缘承台挑出部分的最小尺寸Se.min(图3.3.4)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表3.3.4 承台与桩的关系尺寸 承台类型 条形承台 dp≤300mm 其他承300mm<dp≤台 600mm dp>600mm Sc.min 0.5dp+75mm 0.5dp+150mm Se.min 75mm 150mm dp 0.5dp 0.5dp+300mm 300mm 注:dp为桩的直径或边长。
23
„„ 非承台桩
布置于筏板和基础梁下面的桩,桩的数量与位置是否合理可通过主菜单的“桩筏及筏板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中的反力图来校核。
24
布置参数 桩间距:按规范 桩群布置角:按实际 桩长度:按设计 方桩角:按实际
群桩布置方式:按构件布置(一般情况)
按参数方式在筏板中布桩:选择该项,则筏板布桩是在对话框中进行,否则在基础平面简图中直接布置。 筏板布桩
等分桩距 梁下布桩 单桩复制 群桩复制 桩移动 桩删除
沉降试算:提供根据桩筏沉降确定桩布置数量或桩长的工具。点取该菜单后,在选择筏板,屏幕会出现对话框,使用者可以在对话框中看到桩长和桩数对桩筏的影响。 桩数量图
群桩布置 单桩布置 围桩承台
该菜单用于墙下桩承台的生成,先根据墙体的荷载在“非承台桩“菜单中输入的桩,桩的数量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然后按围区方式将要生成的承台的桩选出。程序会在选中的桩上形成桩承台。在
25
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多边形凹点除尽量沿着桩边输入控制点,在这里程序只是形成承台的多边形,承台的内力计算和配筋计算在后面的桩筏计算中进行。
计算桩长、修改桩长、查桩数据 柱下基础 自动生成
基础设计参数输入:将参数输入分散到各构件布置或自动生成的菜单中。该处参数一般按默认。 输入柱下独立基础参数: 类型:阶梯现浇
独立基础最小高度:按规范 首层基础底标高:按设计 独基底面长宽比:按规范
独立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先按0.15%,但配筋不宜小于相关规范规定。
承载力计算时基础底面受拉面积/基础底面积:0 基础底板钢筋级别:1级,d>12时用2级
26
计算独基时考虑独基底面范围内的荷载作用:√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4.1、基底平面宜取方形或矩形,矩形基础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宜小于等于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还应大于等于h/4,h为基础的高度。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4.2、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边缘的高度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宜小于1(竖向):2(水平)。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3、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27
由于扩展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力控制,并非按受弯承载能力确定,因此底板相对较厚,如果套用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将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此条规定就相当于规定了其最小配筋率。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1.4、用于基础结构的混凝土和钢筋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2、钢筋:底板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0.15%。 计算结果、独基布置、独基删除、双柱基础
墙下条基:自动生成、计算结果、条基布置、条基删除 重心校核
菜单用于筏板基础、桩基础的荷载重心与基础形心位置校核、基底反力与地基承载力的校核。“选荷载组”子菜单时供用户在所有荷载组合中选择其中一组进行重心校核,每次只能选择一组,若要用多组荷载校核,须分多次进行。“筏板重心”子菜单点取后,各块筏板分别显示作用于该板上的荷载重心、筏板形心、平均反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最大最小反力位置与数值。“桩重心”子菜单点
28
取后,程序提示用户用光标围取若干桩,接着显示租用于该区内荷载重心与合力值、群桩形心与总抗力及两者的偏心距。特别对于联合承台也要进行重心校核。
对于带裙房的主体结构,“筏板重心校核”主体应该与裙房分开计算,而且主要是验算主体结构的重心校核。 选荷载组、筏板重心、桩重心、清理屏幕 局部承压:局压柱、局压桩、清理屏幕 特殊问题
修改基础参数后,再进行独基条基验算时,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尺寸不一定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JCCAD的独基条基基础验算菜单中只有验算基础的底面积或配筋不够时才会加大基础的相应数据。如果验算时基础所需尺寸配配筋小于原有基础的数据时,原有的基础尺寸不改变。
处理方法:先点取“基础布置”菜单中“柱下独基”或“墙下条基”子菜单下的“独基删除”或“条基删除”菜单清除原有基础,然后再点取“自动生成”菜单,这样重新布置就可以使基础尺寸更加合理。
多柱基础(独基、承台)的角度不合适如何处理?
多柱基础的情况比较复杂,在个别情况下可能角度不合适。
29
处理办法:减小多柱基础的底面积尺寸,然后将基础按所希望的角度布置到基楚平面上,并保证愿来基础上的柱都在新的基础的底面积范围内,然后进行基础验算。这样程序可按用户输入的基础角度进行基础验算,并将其布置到平面上,减小基础底面积的目的,是防止基础底面积过大造成浪费。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下生成独立基础如何处理?
用户采用的是PM恒+活荷载,该荷载有节点荷载,程序在进行基础计算时读到构造柱所在节点上的的荷载,(一般由构造拄自重产生),则自动生成独立基础。
处理办法:在“荷载编辑”菜单中,删除构造柱所在节点上的的荷载,并相应增加该节点周围有墙网格上的线荷载。若采用“砖混荷载”则构造柱荷载已转化为均布荷载,也不会产生独立基础。 抗震缝、伸缩缝处双轴线处如何布置地基梁或肋梁?
对抗震缝、伸缩缝下面的弹性地基梁(包括肋梁)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做一个宽梁来承受上面距离很近的两排柱、墙。一般可将宽梁偏心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最好布置在荷载大的轴线上),另外还要布置另一方向的梁,以保证相邻两个柱节点之间有梁连接,使柱子荷载不丢失并能传到梁上。另一排柱轴线的墙上荷载可利用附加荷载的方法,转移到布宽梁轴线上。另一种布置方法就是直接在双轴线上布
30
置两根肋梁,对于梁式基础可以在双轴线处布置一个筏板,就做成了一个双梁基础。 双柱联合基础的偏心计算
程序在进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由于两根柱子上部荷载不一致而产生的偏心的情况。因此算出的基础底面积是对称布置的。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两根柱子挨得很近,比如变形缝处双柱基础计算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两根柱子挨得稍微远一些的基础,则会有一定误差。此时需要设计人员人为计算出偏心值,在独基布置中将该值输入进去。然后再重新点取“自动生成”选项,程序可以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偏心值重新计算联合基础。
在做多柱联合独立基础时,仅设置板底钢筋是不够的,一般做法可以在上部加暗梁,配置适当钢筋以抵抗负弯距,但这步工作目前是需由设计人员考虑完成的。 双梁基础的计算
建议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然后再在梁下布置局部筏板。 多柱桩基承台,JCCAD是怎样计算的?
多柱桩基承台实际是桩筏。可按桩筏建模计算。目前程序假定:将多柱的边缘连起来,按一个柱的承台考虑。桩的冲切已考虑,配筋用户需自核。
31
内框架的房屋经常会遇到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混合使用的问题,按照常规的理论这种情况属“受力不明确”,可是又不得不这样做,请问诸兄可有具体的计算依据?
条基按条基算,独立基础按独立基础算。“受力不明确”是指部分条基搭在独立基础的台阶上,其实这部分荷载可在算独立基础时考虑进去。
32
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 基础沉降计算
本菜单可用于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输入的筏板(带肋梁或板带)基础、梁式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筏基础和无板带的平板基础这不能用此菜单。如采用广义文克尔法计算梁板式基础则必须运行此菜单,并按刚性底板假定方法计算。对于带裙房的结构,上部结构楼层数是不同,传给基础的荷载差异也很大,对于这样的工程用相同的基底附加应力计算沉降显然是不合适的,新版程序可根据不同筏板(子筏板)区域分别计算附加反力。
执行本菜单后屏幕上会显示底板图形,提示区会问用户是否读取原有区格数据,或清除原有区格。用户可根据具体情况回答,第一次运行时可选择“清除”,然后输入网格区格的宽高,并将其移动道合适位置。一般区格短向不少于五个,长向不少于7个,或长、宽约为2m—3m,总之区格总数不能超过1000个,尽量使区格与边界对齐。 沉降计算参数输入
沉降计算地基模型系数:一般0.1—0.4。软土取小值,硬土取大值,它控制边角部反力与中央反力的比之:对于矩形板一般四世纪粘土应控制在1.3—1.7左右,软土控制在1.22左右。砂土控制在
33
1.8—2.2左右;对于异形板粘土控制在1.9—2.2左右,砂土控制在1.8-2.6左右;一般正方形、圆形取大值,细长条形取小值。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0,由程序自动计算。在进行上海地区工程的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校核。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4.3.1条文说明、实测沉降资料发现,在一些浅层粉性土地区,采用条文规定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能导致计算沉降偏大;而对于第三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缺失或很薄,而第四层淤泥质粘土层很厚(大于10m)且含水量很高(大于50%)的情况,采用条文规定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所得到的计算沉降量又可能小于实测值。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底至天然地面的平均土容重、地下水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沉降计算压缩层深度:程序自动给出。如果用户要采用人工确定的压缩层深度计算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的压缩层深度,只需在该值前加负号。该值前的正负号对板式基础和梁式基础的压缩层深度无影响。在进行上海地区工程的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校核。 回弹再压缩模量/压缩模量(加权平均):应对于多层建筑为0,即不考虑。
回弹再压缩沉降计算经验系数:1.0
34
梁式基础、条基、独基沉降计算压缩层深度自动确定:√ 使用规范:国家规范、上海规范
基础刚柔性假定:刚性假定、完全柔性假定
对于含有基础梁的结构基础在应选择“完全柔性假定”,否则梁反力异常。如采用广义文克尔法计算梁板式基础则必须运行此菜单,并按刚性底板假定方法计算。
完全柔性假定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5.3.5-5.3.9或者《上海地基规范》4.3.1-4.3.5,即常用的规范手算法,它可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筏板基础的沉降计算。刚性假定中地基模型系数是考虑土的应力、应变扩散能力后的折减系数。 程序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眼里使利用刚性假定或柔性假定方法计算出来沉降值与反力值,反算出地基刚度值,将该刚度值替代弹性地基梁计算中的基床反力系数。这样就可以求出上部荷载、筏板基础和地基三者协同工作时的沉降分布情况。 沉降计算
选择完全柔性假定:改附加应力、显示编号、显示反力、沉降数值、沉降横剖、沉降竖剖、数据文件 选择刚性假定:数据文件
并且同时提供相关的位移结果图形。
35
在弹性地基梁板计算完成后,屏幕中出现对话框,选择“进行考虑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的沉降计算”,软件将自动调用内力计算程序,并选择准永久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在计算时用户将遇到计算模式选择菜单,如果考虑上部刚度建议选择方法2,这种方法比较可靠。其中参数设置参考相应章节。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
该项菜单为弹性地基梁的结构计算,但带肋板式基础、划分了板带的平板式基础和墙下筏板式基础也可以用此菜单计算,其中墙下筏板式基础采用本菜单时,仅计算出的节点反力用于板内力计算其他计算结果没有意义。 计算模式及计算参数修改 计算参数修改选择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纵向钢筋级别、梁箍筋钢筋级别、梁翼缘受力筋级别:按相关规范 梁箍筋间距:200m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3.1、
36
„„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1.4、用于基础结构的混凝土和钢筋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1、混凝土:刚性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独立基础与墙下条形基础不低于C15;柱下条形基础与筏板基础不低于C20。垫层一般取C10,厚度不应小于70mm。„„ 弹性地基基床反力系数:按默认。
抗弯按双筋计算考虑受压区配筋百分率:0.2%。
梁计算考虑抗扭刚度、弯距配筋计算考虑柱子宽度而折减、剪力配筋计算考虑柱子宽度而折减、梁式基础梁肋向上(否则向下):√ 请选择是否进行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 计算模式选择菜单: 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
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 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
按satwe和tat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梁计算 √ 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矩阵倒楼盖方式计算
37
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不考虑上部刚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只有当该方法时基础设计不下来时才考虑其他方法。 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
该方法实际上是要求设计人员人为规定上部结构刚度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该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基础发生整体弯曲的程度。而上部结构刚度到底是地基梁刚度的几倍并不好确定。因此,只有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荷载分布不均匀,并且用模式1算不下来时方可采用,一般情况可不用选它。 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
模式3与模式2的计算原理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模式3自动取上部结构刚度为地基梁刚度的200倍。采用这种模式计算出来的基础几乎没有整体弯矩,只有局部弯矩。其计算结果类似传统的倒楼盖法。该模式主要用于上部结构刚度很大的结构,比如高层框支转换结构、纯剪力墙结构等。
按SATWE或TAT的上部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梁计算
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理想,因为它考虑的上部结构的刚度最真实,但这也只对纯框架结构而言。对于带剪力墙的结构,由于剪力墙的刚度凝聚有时会明显地出现异常,尤其是采用薄壁柱理论的
38
TAT软件,其刚度只能凝聚到离形心最近的节点上,因此传到基础的刚度就更有可能异常。所以此种计算模式不适用带剪力墙的结构。
修改基床值、荷载图、计算结果图形显示、梁归并系数输入 基床系数参考数值表 地基一般特土 壤 种 类 征 流砂 新填筑的砂土 松软土壤 湿的软粘土 弱淤泥质土壤或有机质土壤* 粘土及亚粘土 软塑的 中等密实土 可塑的 壤 砂 松散的 14715-24525 24525—39240 9810-14715 981-4905 4905-9810 9810-19620 19620—29240 981-4905 981-4905 K0值(千牛/米3) 39
中密的 密实的 石土中密的 黄土及黄土性亚粘土 紧密下卧层砂 紧密下卧层砾石 密实土壤 碎石 砾砂 硬塑土壤 人工夯实的亚粘土 极密实土壤 硬粘土 软质岩石 硬土壤 24525-39240 39240-49050 49050-98100
98100—196200 中等风化或强风化的坚硬岩石 196200-981000 冻土层 981000-硬质岩石 完好的坚硬岩石 14715000 40
本表摘自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院编写的《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
弹性地基板内力配筋计算
该菜单主要功能是地基板局部内力分析与配筋,以及实际选筋与修改。如梁式基础结构则无须运行此菜单。 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板内力分析配筋参数修改: 底板内力配筋计算结果数据文件名: 底板内力计算采用何种反力选择:
采用地基梁计算得出的周边节点平均弹性地基净反力
采用交互输入显示的底板平均净反力(扣除基础自重和覆土自重) 弹性地基反力与各点荷载大小有关,其反力峰值明显大于平均反力。平均反力适用于荷载均匀,基础刚度大的情况,其最大配筋值较小一些。
各房间底板采用弹性或塑性计算方法选择: 各房间底板全部采用弹性理论计算 √ 仅对矩形双向板采用塑性理论计算 塑性时支座与跨中弯距之比:默认
41
板配筋参数修改:
混凝土强度等级、板钢筋级别:根据相关规范 板钢筋归并系数、板支座钢筋连通系数:1.0 板支座钢筋放大系数、板跨中钢筋放大系数:1.0 柱下平板配筋模式选择: 弹性地基梁板计算结果查询 特殊问题
梁元法中抗震缝、伸缩缝的处理 方法1:
将宽梁偏心布置在任一排柱轴线上,另外还要布置与宽梁垂直方向上的梁;保证相邻两个柱节点之间有梁连接,使柱子荷载不丢失并能传到宽梁上。 方法2
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对于梁式基础可在双轴线处局部布置一个筏板,就做成了一个双梁基础。 地基梁的抗裂验算 在弹性地基梁施
42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结果抗剪强度不够怎么办?
地梁抗剪强度不够是结构分析中常遇到的,一般来说大都伴有扭矩,在弯剪扭联合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抗剪强度不足。采用的措施一般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大荷载部位的地梁数、不考虑梁的抗扭刚度、增大截面特别是梁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局部大荷载部位的地基处理从而调高局部基床反力系数。 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 1、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物理意义
单位面积地表面上引起单位下沉所需施加的力。 2、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
(1)、静载实验法
计算公式 K=(P2-P1)/(S2-S1) 其中,P2、P1——分别为基底的接
触压力和土自重压力,
S2、S1——分别为相应于P2、P1的稳定沉降量。
43
桩基承台计算和独基沉降计算 计算参数 沉降计算信息: 相互影响的距离:按默认 室内回填土高度:按实际 沉降计算调整系数:根据相关规范
桩承台计算方法:按实际
44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6.4.2、桩基础的最终沉降量计算采用mimdlin应力公式为依据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
m——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类似工程条件下沉降观测资
料及经验确定。在不具备条件时,可按下表选用: 表6.4.2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桩端入土深度(m) <30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1 1.05 0.9 0.75 40 50 70 注:表内数值可以内插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10、当无当地经验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5.3.10.1 非软土地区和软土地区桩端有良好的持力层时取1; 5.3.10.2 软土地区且桩端无良好持力层时,当桩长l1.7,桩长>25m时,取5.9l207l10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R.0.3、„„实体深基础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p应根据桩基础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统计确定。在不具备条件时,p值可按表R.0.3选用。
45
25m时,取
表R.0.3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Es <15 15,30 30,40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0.5 0.4 0.3 注: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根据5.3.5条计算。 计算信息:
46
桩钢筋级别:按规范或图集 承台(梁)钢筋级别:按规范
共同作用调整时考虑桩间土的分担。
桩承载力按共同作用调整:√
桩混凝土级别:按规范
计算出承台高度不同时各自归
承台混凝土级别:按规范 承台混凝土保护厚度:按规范 承台底(B/2深)土极限阻力标准值:也称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其输入目的是当桩承载力按
并:√
桩与承台连接:铰接
4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1.4、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1.4.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得低于C20,混凝土预制桩尖不得低于C20;
4.1.4.2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于50mm。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6.1.9、灌注桩的基本尺寸及构造要求如下:
1、设计桩径宜大于等于550mm,设计桩径即钻头直径。 2、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水下浇注时不宜高于C30。 „„
5、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使用的太高能用C25就别用C30,原因是在水下灌注时,很难保证高强度混凝土浇注质量。另外采用钻孔灌注桩时,选用的最小的桩径为600mm。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2.2、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采用二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承台底面钢筋的
48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当设素混凝土垫层时,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垫层厚度宜为100mm,强度等级宜为C7.5。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3.5.1、当承台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一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当承台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二、三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3.5.2、承台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7.5。 钢筋级配 承台计算 直接计算: satwe荷载: 结果显示
单桩反力时应该注意,应按照抗震规范对单桩抗震承载力进行提高,而程序中未进行提高。
对于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和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底部桩基尚应验算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大跨度结构如影剧院、厂房等,柱底弯矩很大,轴力很小,计算结果甚至会出现抗拔桩,这时应加大桩距,即加大反力力臂,尽量避免出现抗拔桩。小高层
49
建筑由于布置较少的剪力墙,且墙肢长度小,墙底弯矩大,也容易出现抗拔桩,可同样处理)。 单个验算
50
桩筏及筏板有限元法计算
该模块能够解决的筏板基础可以包括有桩、无桩、有肋、无肋、板厚度变化、地基刚度变化等各种情况。 桩筏及筏板有限元计算 在原有基础上修改: 第一次网格划分:
如果工程中包含桩承台,则弹出菜单进行选择,可以只计算桩筏、筏板或梁,也可以只计算桩承台(一般用于多桩或围桩承台等复杂承台),也可以一起进行计算。 计算模型、基础形式 计算模型: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 倒楼盖模型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修正
51
对于上部结构刚度较低的结构(如框架结构、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起受力特性接近与1、3和4模型,其中1模型为简化模型,3模型为规范推荐的桩基、筏基沉降计算方法,4模型石对3模型的一种改进。对于上部结构较高的结构(如剪力墙结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起受力特性接近与2模型。
这三种模型均可以考虑桩顶与筏板的连接情况,可以是刚接、半刚接与铰接。
桩对筏板的弹性约束刚度根据桩与地质条件自动计算,对计算值也可以通过“刚度修改”进行调整。
以上模型也可以考虑筏板下的土的分担,对于2模型以分担百分比表示,对于一模型以基床系数表示,对于3、4模型程序自动考虑。其建议值承袭自动根据板底土极限阻力标准值及桩自动计算,其建议值可供用户进行板的定义时参考。
在计算中考虑剪力墙的影响,增加了刚性杆单元(在几何文件DAT.ZF中单元类型为负数,如与梁单元重叠,其绝对值为梁单元号,如只有剪力墙为-999)。 基础形式及沉降计算规范:
52
天然地基、常规桩基(外荷载完全由桩基承担)
复合地基(地基处理规范)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桩基规范) 上部结构影响: 不考虑
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tat) 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satwe) 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pmsap) 有梁无板时按梁单元计算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上海规范)
没有筏板的弹性地基梁下布桩的计算应用菜单五“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进行计算。进入程序时,由于没有筏板,程序会自动变换成相应菜单。用户应点取“单元形成”菜单,程序会自动地用桩位将梁细分成一段段梁单元,程序将这样的各个梁单元当作弹性地基梁单元,当不考虑桩间土反力时,这样的梁与普通梁一样。 模型参数 计算参数1:
53
桩混凝土级别:按规范 筏板(梁)混凝土级别:按规范 桩钢筋级别:按规范
筏板(梁)受拉压钢筋级别:按规范
梁箍筋级别:按规范
筏板受拉区构造配筋率:0.5% 有限元网格控制边长:默认2m。
一般来说每个房间,或至少起控制作用的房间划分不得少于四个区格,否则精度不够。 板上剪力墙考虑高度:默认10m。
混凝土模量折减系数: 计算底板水浮力的稳定水头: 计算底板水浮力 考虑筏板自重
如设后浇带,浇后浇带时的荷载系数
模型1之计算参数2: 沉降计算考虑回弹再压缩 回弹再压缩与压缩模量之比 桩顶嵌固系数: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4
刚度修改
单桩弹性约束刚度K包含竖向与弯曲刚度,程序能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单桩刚度,如果有地质资料用“刚度显示”可显示程序自动计算的刚度值。用户可以将试桩刚度结果进行折减,这是由于试桩过程只反映的单桩短期受力特性。 桩K定义 K值布置 K值删除 刚度显示 局部放大 网格划分 自动划分 加辅助线 加等分线 删辅助线 网线开关 网格说明
55
单元形成 筏板布置
56
筏板定义:
筏板厚度、筏板标高、板面恒荷标准值、板面活荷标准值、板底水浮力: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板面横荷在标准值可以安全的认为为0。
板中梁底K增加值:针对格梁基础及板下采用泡沫垫层后梁底土基床系数的定义。 筏板布置 筏板删除 定后浇带
板底基床系数:可以由用户给
删后浇带
出,也可以通过后面的沉降试算由程序给出建议值。
查单元号 查节点号
荷载选择 satwe荷载 pm恒加活 57
沉降试算 模型1:
群桩沉降放大系数:默认 板底土反力基床系数建议值:默认
程序根据板底土极限阻力标准值或荷载自动计算该参数的建议值,供用户在进行板的定义时参考。其隐含值对于桩筏基础为0;如果没有地质资料,对于筏板基础为交互输入时用户给定的数值,如果有地质资料,对于筏板基础为板面荷载除以沉降值。 基床系数是否赋值与板:√
基床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交互配筋 特殊问题
梁下布桩基础的分析
梁下布桩——筏板应后布或不布。 墙下桩承台的处理
1、布置非承台桩;2、围区生成,注意围区的边界;3、筏板有限元计算
桩位输入简化方法
58
在基础交互建模过程中,桩筏设计中桩位布置有多种方式,目的是使承载力与沉降满足要求,不同的桩位布置会得出不同的沉降差、不同的桩反力、不同的筏板内力及配筋。桩位布置应考虑上部结构底层柱和墙的内力分布。为了使桩的布置尽可能的接近柱的周围,可先采用自动生成承台的方式,因为生成承台的过程就是程序自动读取柱传来的多种荷载的计算过程,然后可人工将承台删除但要保留桩布置,另外在没有自动生成的地方人工输入桩位。 地基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桩筏、桩箱基础,按传统设计理念是只重视满足总体承载力和沉降要求,忽略上部结构、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特性,采用均匀布桩,甚至对边角桩实施加强,由此导致基础沉降呈蝶形分布、反力呈马鞍形分布,主裙差异变形显著,基础整体弯距和核心区冲切力过大,虽然基础板配筋较多,但有的基础板和上部结构仍有裂缝出现乃至影响正常使用
基本内涵是:首先,考虑框筒、框剪结构的荷载与刚度分布特点和相互作用引起的应力场不均,实施变刚度布桩(视地质条件实施,变桩长、桩径、桩距)强化核心区,弱化核心区外围;对于刚度相对弱化区考虑桩土共同分担荷载。
59
其二,采用JCCAD程序进行上部结构、承台、桩、土的共同作用分析,调整布桩,使差异沉降趋于最小,合理确定箱、筏承台的板厚与配筋。
对于主楼裙房联体建筑,则按强化主体弱化裙房的原则设计,主体采用桩基,裙房则应首选天然地基,其次为复合地基、疏短桩基。 对于采用板元法计算时,同一块板是否可以用不同的筏板信息(板厚、底标高、面荷及基床系数)进行计算?
60
这些不同的信息将在桩筏计算前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时输入。在交互输入菜单中填写筏板信息时可按主要条件填写,在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只需要进行局部修改。 如何输入多种类型的混合基础?
从原则上来说混合基础的输入与单一基础的输入没有区别,只是各类基础的组合,输入的先后次序不受限制,但从方便的角度出发,最好先输入筏板(有筏板的地方独基条基回自动避开),接着独基条基(除筏板外会自动全部覆盖),然后桩承台(可覆盖独基),最后布梁(有条基先删除)。
JCCAD软件计算不同厚度的筏板结构,在选用“桩筏及筏板有限元”菜单进行“网格划分”时,为什么在厚板和薄板处网格不给划分?
这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在“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中在布置筏板时,将两块筏板按照两个区域布置造成的,设计人员在布置这种筏板时应该采用迭代法,即先布置薄筏板,再布置厚筏板。 JCCAD能否算不等高筏板基础?
可以计算。设计人员只需在基础人即交互中,定义不同的板底标高,分别用“围区布板”布置即可。
61
不等厚筏板在JCCAD里给出了两个偏心e值,请问怎样合理处理才符合规范要求?
首先把较薄板画大框布置,然后在小范内圈出较厚板布置,程序会给出最后的e值,将此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即可。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