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江 师 范 学 院
说 课 稿
课 题:《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指导教师:刘千秋 指导教师:***
院 系:文学与新闻传播 系:文学与新闻传播 专 业:汉语言文学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07级3班 姓 名:兰天彩 名:兰天彩 学 号:20070140116
2010年6月
《山居秋暝》说课稿
各位领导、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内江师范学院文新学院07级3班的兰天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王维的《山居秋暝》及其教学设计的分析。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人教版高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一首,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中的一首,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集中进行诗文鉴赏,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集中进行诗文鉴赏,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集中进行诗文鉴赏,把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感知、体会作者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感知、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诗从而培养学生感知、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 歌鉴赏能力。
《山居秋暝》是王维“诗中有画”、动静结合的山水名篇,也是融情于景的典型代表。 典型代表。
《山居秋暝》的教学是近体诗鉴赏教学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 示范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 根据以上分析,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我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1、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其意境美。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其意境美。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所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所设置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和动静结合、融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和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 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以及所表达的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以及所表达的诗
人的思想感情。 人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主要使用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
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以及近体诗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诵读法:\"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三分诗七分读\",在教学中我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首先播放朗诵带,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诵带,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其次运用个读和齐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其次运用个读和齐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提问法:通过提问法能够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更好的把握诗歌。
五、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我设定了如下的学法:1重要。所以我设定了如下的学法:1、诵读法。2、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3、联想想象法。3、问题探究法。通过这三种学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合能力的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定是根据“感受—理解—应用”教学过程的设定是根据“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抓住主要内容,手,抓住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抓住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五个步骤进行,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整个程序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间在穿插图画等信息手段,扣循序渐进,其间在穿插图画等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其间在穿插图画等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教学达到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佳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的王维的。以及苏轼的评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价引出课题和作者,并对近体诗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导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并对近体诗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导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提高语文积累。然后顺利过渡到整体感知。 知识,提高语文积累。然后顺利过渡到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初 1、首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初步了解诗文的大意以及感受诗的意蕴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 的分析能力。
2、其次学生诵读:请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 2、其次学生诵读:请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多媒体进行正音教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诗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三)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三)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通过我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宾语前置句,以及“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疑难句式,串讲诗文大意。这样的设置是使学生读懂诗文,把握诗文大意。 把握诗文大意。 (四)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四)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四)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在朗读全诗和了解诗文的大意之后,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对这篇诗进行研 在朗读全诗和了解诗文的大意之后,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对这篇诗进行研讨学习,主要采用提问式的方法。讨学习,主要采用提问式的方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采用提问式的方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我设定了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我设定了如下的几个问题: 如下的几个问题: (1)感受整诗,找出诗当中的美丽图画? )感受整诗,找出诗当中的美丽图画? (2)颔联和颈联中写了浣女、渔舟写的十分的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空山是否和谐? 山是否和谐? (。在这里王维反其意而用之。诗人为 (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什么要反用其意呢?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达王维怎样的感情?(这个问题由我重点的进行讲解。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拓展练习 (五)拓展练习 (五)拓展练习 在对诗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内涵过后, 在对诗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内涵过后,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在对诗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内涵过后,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因此,还要让学生活学活用。因此,我布因此,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意境。 1、熟读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意境。 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 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 、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 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秋雨
艺术特色
明月松林 诗中画(景) 安逸归隐
诗中有画
明月清泉 ———— ———— 动静结合
浣洗晚归 “王孙自可留”(情) 厌恶官场
月夜采莲
为了表现教学流程,我设立了这个板书。为了表现教学流程,我设立了这个板书。这个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我设立了这个板书。这个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而这个板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而通过这个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整体的把握诗歌脉络,体会整诗融情与景的写作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好了,我的说课就进行到此,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