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 备课时间:9月 日 上课时间:
9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学生活动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自然段的内容在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异。 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 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 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齐读3-4自然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段,找一找,你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段 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尝试运用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交流资料 生练笔 教学后记: 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齐读5自然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2自然段 )奇异( 3-4自然段)
课题:鸟的天堂 备课时间:9月 日 上课时间:
9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回答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想想自己读了课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批注。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谈自己读的感受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 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 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 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 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那些句子最能表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现作者的思想感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后记: 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课题:鸟的天堂 备课时间:9月 日 上课时间:
9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我们 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回答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 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 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去看一下: 1.出示12-13自然段的内容 。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 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谈自己读的感受 由发言) 意思呢?出示“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朗读 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 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 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回答小鸟会怎么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说?为什么喜欢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这里? 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 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 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自由读这部分,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找出小鸟会喜欢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这个地方的理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由。 上记号。 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帮助学生理解。 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班级交流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帮助学生理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学生讨论 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 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 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 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齐读。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 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 的静态美) 齐读。 学生写广告词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 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 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互相交流。 七、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小结课文。 教学后记: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静态美 第二次 鸟的天堂 动态美
课题:火烧云 备课时间:9月 日 上课时间:9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 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 我们。 指名读。评价。 谈自己读的感受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小组讨论,交流 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 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 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按照这个顺序把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火烧云形状变化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过程分别说说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看 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 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
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