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病原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激发因素:
1、 吸入物: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
2、 感染 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3、 食物: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 气候改变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 5、 精神因素 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
6、 运动 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 7、 哮喘与药物 有些药物可引起哮喘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哮喘。约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8、 月经、妊娠与哮喘 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期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这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的突然下降有关。 病理:
(一) 变态反应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已被公认的主要Ⅰ型变态反应。变应原
进入体内结合多种细胞产生,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致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IAR)、迟发型哮喘反应(LAR)和双相型哮喘反应(DAR)。
(二) 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并有50多种炎症介质和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ET1是迄今所知最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剂,炎前细胞因子TNFα能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分泌ET1
(三) 气道高反应性 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四) 神经因素
气道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肥大细胞、肺巨噬细胞、啫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上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剥离,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称之为慢性剥脱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三、诊断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它疾病。
5、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一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四、病情严重度分级
1、轻度·间歇、短暂发作,每周1~2次,每月夜间发作2次或以下,两次发作间无症状·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EFV1(或PEF)在正常范围
2、中度·每周哮喘发作>2次·EFV1(或PEF)为预计值的60%~80%·经常需用支气管舒张剂,每月夜间哮喘发作>2次·PEF变异率在20%~30%之间·需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几乎每次发作均需吸入β2激动剂·治疗后EFV1(或PEF)可恢复
3、重度·经常发作哮喘·EFV1(或PEF)<预计值的60%·需每日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活动受
限·PEF变异率>30%·需每日吸入大剂量皮质激素,近期曾有危及生命的大发作·经积极治疗EFV1(或PEF)仍低于正常·经常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五、治疗
一、消除病因。 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二、控制急性发作。 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粘液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二)茶碱(黄嘌呤)类药物:氨茶碱。
(三)抗胆碱能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和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等。
(四)钙拮抗剂:地尔硫草、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对运动性哮喘有较好效果。 (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六)色甘酸二钠。
(七)酮替芬:本品在发作期前2周服用,口服6周如无效可停用。 三、促进排痰。
(一)祛痰剂:溴已新或氯化铵合剂,沐舒坦。 (二)气雾吸入。
(三)机械性排痰:在气雾湿化后,护理人员注意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用导管协助吸痰。
(四)积极控制感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