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事求是

来源:爱go旅游网
“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象之我见

干部理论学习专题 加入时间:2008-8-29 15:13:49 录入:admini 访问量:

623

“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根据毛泽东同志的理解,“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并探索其规律性。这四个字已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一直大力倡导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人说,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看不外乎三难。

一难是认识能力不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事”中找出“是”,找出规律性,并按规律办事,达到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其基础是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事物具有复杂性,且随着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不容易看清楚和把握准确。认识能力不足,主要是缺少三种“气”:一是没有“底气”,基础不实。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学习,造成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陈旧单一。二是没有“勇气”,心胸不宽。既不重视自身理论素养的形成,也不愿意汲取间接经验。把胡思乱想当成解放思想,把自以为是当成实事求是,无法敞开胸怀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三是没有“朝气”,精神不振。本身具备一定的能力,但认不清形势,辨不明方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的过程中。

二难是自身位置摆不正。实事求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普遍性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基本的要求。然而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所在,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三难是抗干扰能力不足。当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与某种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有种种诱惑接踵而至,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现阶段尚不健全的社会民主法制,以及有待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导致“不唯实、只唯上”现象的出现。这些外部干扰因素,如果不加以

坚决抵制,将严重影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践行。

要克服这“三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应把握住以下两点。

一是突出“实”字说真话。说真话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只有求真务实,讲的话才有力量,只有讲真话,才能让人们的认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在各种困难面前,更要提倡讲真话,讲客观公正的话,讲有建设性的话。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是突出“求”字用真功。既要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追求和掌握真理,又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勇敢地去坚持和捍卫真理。既要学习掌握现有各种知识,又要不断超越已知,探索未知。这是我们探求真理应有的态度。

难与易是相对的,关键是认真二字。我们是党员干部,实事求是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只要我们认真了,有一颗立党为公的公正之心,有一腔执政为民的赤子之情,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实事求是做起来就不难了。

(此稿来源于《宣讲家》网,本文根据黄强撰写的文章《“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象之我见》摘编)

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增写进党章总纲,明确党的建设的第二项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串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辟新境界。在这里,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不丢掉“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谈不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使全党思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团结全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前提条件。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又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认识实事求是,有赖于我们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达致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从中国的历史看,从经验教训看,应该说,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目前的关键还在感性认识,也就是要先解决如何掌握实际情况的问题。掌握实际情况,是规律性认识的基础。基础不牢靠,建不起高楼大厦。一项决策,如果依据的事实是假象,就会南辕北辙,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产生严重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必“好高骛远”。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根据汉语的特点,“实事求是”既有出典,又有理论化的解释,是一个“品位”很高的用语。但事实上,如同许多其他高品位的用语一样,它现在变成一句口头禅,“平庸”化了。也许有人说,平庸化好啊,便于大家接受和使用。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思想通过说服性语言为大众所接受当然好,但前提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否则,思想不是被歪曲,就是趋于浅薄和庸俗。“实事求是”就有这个问题。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掌握实际情况,直接接触实际事物是极其重要的,但却是不够的。现实中有大量的情况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的,比如媒体的报道、专门部门收集的信息情报、人们交往中的口耳相传,等等。前者叫做第一手资料,后者叫做第二手资料。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掌握可靠的两手资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容易。原因多种,显见的两条:第一,感官有时也骗人。一般人相信耳闻目睹,尤其相信“眼见为实”。其实,耳听固然常常为虚,眼见也未必处处为实。“魔术”就是一种障眼法,使不可能的事情“发生”。这种“公然”的骗术,说明人类的直接观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自然科学的大多数领域,人类的直接观察是既“失聪”又“失明”的,不借助于科学仪器(如声纳、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就会一事无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