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培养qq学生严谨的思维。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培养途径 一、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高中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后备军,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群体,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外,还应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将语文知识活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求新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与创新是相对的,而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认可学生的不同意见。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以及认可能力较强,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较强,然而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针对教师的错误观念,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敢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换而言之,即有批判才会有创新。例如:一位高中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读音中,读成了“lǎo”,学生发现后,及时的举手发言,将老师“lǎo”的错误读音更正为“mǔ”。这时,针对学生的指正,教师除了要虚心接受外,还应借助这一机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肯定,同时能够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勇于批判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发掘。而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所在,同时还是其“学以致用”的根本体现。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同时,应对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进行培养。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联合国的资料统计中,中国高中学生的创新力排在世界倒数几位,而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创新,离不开思维创新。由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充分重视学生这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诗句接龙”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学过诗句的同时,还能使其在“接龙”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衔接性。例如:教师在《蜀道难》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李白的诗句进行“诗句接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通过这一“诗句接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诗句衔接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
四、创新课堂教学
受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接受。在这样一种学习模式下,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并影响了今后的语文学习。此外,处于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除了面对日益紧张的课程学习外,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由此,教师要想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能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在创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处于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较强,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突出自己,比较自信。由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性格特点,让学生自己设置教学目标,自己充当教师,而教师则可以充当学生。在学生试讲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试讲效果进行点评。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能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由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
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4).
[2]王金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4).
[3]吴微.《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