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王艳明
2013年11月18日—12月12日,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青海基层骨干教师赴西安短期集中培训,有机会聆听了20多位专家学者的讲座。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地理教育教学技能、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终身发展及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专家们们对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现就对老师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沉重。在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多项调查均显示出: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据统计: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001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这些数据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悄悄地逼进中国教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又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专家认为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
师造成心理压力。
二、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时代要求的压力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已。他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树立为人的榜样,为人师表必须铭记在心,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背负了过多、过重的压力,而这些又使得教师的身心疾病和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1)焦虑,这是最常见情绪反映,其主要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抑郁,它会妨碍人的智力的发挥;降低人的适应能力。(2)情绪暴躁,表现为过分激动、愤怒、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3)习得性失助,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和态度冷漠。
(4)自我评价降低,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长期处于沉重压力的状况下,在生理上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性头通、头晕、失眠、多梦、四肢乏力、胃肠不适、心悸、心慌等。
面对这样的上述种种问题,可知采取各种策略减少教师的职业压力对于教师自身和学生都有好处。感到压力过大的教师经常会感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对同事和学生具有消极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一般或者很差。会变得很没有耐心,严重的甚至造成和学生矛盾的激化,引发许多不良因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教师自身工作状态的下降和缺课频率的增加,而教师的缺课将导致学生的旷课频率的增加,进而带来其他一些负面的连锁反应,例如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声誉受到影响——影响生源质量——学校质量进一步下降——教师流失等一系列恶性循环。
如何调适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应该有如下四个方面:一、专家处理,二、社会支持系统,三、校长与教育行政的的协助,四、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四项当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自我调节,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 一、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我们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
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保持乐观心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法国心理学家建议法国人每天要笑30分钟,因为笑可以治病甚至治绝症。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因此,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疲劳,或在教学中碰到诸多问题以及上司或同事的误解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正确的态度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对待,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三、具备奉献意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而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奉献。教师一旦具有这种境界,就会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因奉献而产生的幸福感。你会为学生学会一种写作方法而高兴,会为学生解出一道难题而兴奋,会为一位差生的成功转化而欢呼,会为一位优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骄傲„„总之,你会为孩子在你的教育下无数点滴的进步而陶醉,这样你的心理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四、 树立进取精神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因此教师要树立进取精神,注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通过学习、函授、培训等,增长自己的才干,拓展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用以抵制不良道德的侵入,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合理宣泄情感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较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因此,千万不要把气闷在心里。
合理宣泄情感方式很多,如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向亲友及时倾诉,打广播电台的心理热线,写日记倾吐,或者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都可使紧张的情绪趋向缓和。
六、 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往往是一个人的机灵点所在,是特长形成的基石。教师拥有兴趣爱好,不但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而且可使教师获得心理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它还可以陶冶教师的思想情操,消除教师的疲劳,解除教师的苦闷,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及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几项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七、 坚持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真诚的友谊,当遇到困难自身无力解决时,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渴望身边的人能指点迷津。善于交往,乐于助人,尊重同事,尊敬师长,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记得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你尊重别人,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帮助别人,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善待身边人和事,能够促进我们心理健康,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
八、 学会换位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你或许就会觉得它也许并不坏,这也是排解烦恼、忧愁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失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受恶人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看,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而尽管有些自我安慰理由不是很可取,但也无妨大碍。
九、 做到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能用一颗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会给以幸福的回报! 愿所有的老师都 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乐观心态 合理宣泄情感 保持健康的心态
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