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制 刘文波 审核 刘勇 张玲 时间2019年7月
高考零距离
1. (2008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
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 )
A 三个世界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国家主权理论 2. (2008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3. (2007山东文综卷)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
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
4. (2007,全国卷)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
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
A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强权政治已经推出历史舞台 C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5.(2007四川)右图“拆毁柏林墙”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巩固练习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
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③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5.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
6.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高
7.一位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这里的“大球”是指(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8.2008年2月美国不顾俄罗斯等国的反对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2月19日中国外交发言人表示联合国1244号决议是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依据,塞、科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佳途径。这表明中国的立场是( )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 ④始终坚持原则,伸张正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9.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性的是( )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的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
A.坚持独立自主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11.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因为( )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
1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
弩张的气氛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1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4.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图l毛泽东会见 图2毛泽东会 图3邓小平会见
斯大林 见尼克松 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苏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6.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
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17.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18.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
争,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以欧洲地区50年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9.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拉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
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成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材料二 (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当时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中苏分歧,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尼克松在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得尽快并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因为中国当时是越南的主要支持者。……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敌视中国的政策已有20余年,而令中国不仅没被遏制和削弱,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对华政策已告失败。 ——王平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的什么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中国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尼克松“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这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杜鲁门和尼克松对外政策的不同,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5)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学案14讨论稿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高考零距离 1----5 BBAAB
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
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美国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3)杜鲁门:称霸全球战略,扩张。尼克松:战略收缩.启示: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依据的。 (4)影响: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答案 学案14讨论稿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高考零距离 1----5 BBAAB
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
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美国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破产。
(3)杜鲁门:称霸全球战略,扩张。尼克松:战略收缩.启示: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依据的。 (4)影响: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答案 学案14讨论稿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高考零距离 1----5 BBAAB
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
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美国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3)杜鲁门:称霸全球战略,扩张。尼克松:战略收缩.启示: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依据的。 (4)影响: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答案 学案14讨论稿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高考零距离 1----5 BBAAB
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
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美国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3)杜鲁门:称霸全球战略,扩张。尼克松:战略收缩.启示: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的实力和利益为依据的。 (4)影响: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答案 学案14讨论稿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高考零距离 1----5 BBAAB
巩固练习 1----5 CAADB 6---10 DDACD 11----15 BCADC 16---20 CDDDC
21. (1)状况: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二战后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作为最大障碍,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
(2)变化:打破了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取得中国的帮助以结束越南战争;美国长期奉行的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