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城市用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使用价值2)经济价值
3.城市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什么?
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他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4.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什么?
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5.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1)铁路运输 2)水路运输 3)公路运输
4)连续运输(传送带运输、管道运输等)
6.分流制排水管道有什么管道和什么管道组成? 分流制排水管道有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组成
7.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哪些方面?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型、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什么? 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9.城市化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0.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容积率的概念是什么?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2城市中心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集中的地方。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13日照间距的概念是什么?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空寂引导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制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15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要求? 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多个方面。一般要考虑以下九个方面的要求: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间隔有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的组织生活,和经济有效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合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前期投资。
(6)居住区的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能性与效益。
(7)居住用地的选择要注意要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趋向和与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16为什么要进行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优化?
城市总体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工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关系到城市个功能部分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及建设发展的课持续性。
17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需要遵循那些原则?
原则之一是运用轴线法则;原则之二是统一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 18什么是城市开发公公开发、非公共开发和商业开发? 以社会利益为行为准则的是公共开发;以个体利益为行为准则的是非公共开发;以营利为行动准则的是商业开发。
19城市勘察资料主要包括什么?
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 20城市用地包括什么?
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 21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哪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方面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当按照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的发展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这个城市的性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规定了区域内成真的合理分布、城市的职能分工和相应的规模,因此,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22城市住宅的标准包括那两个方面?
包括面积标准与质量标准两个方面。 23人口毛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是什么? 指单位居住用地上的人口数量。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 24风向玫瑰图的概念?
根据累计某一时期中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所绘制的图形就是风向频率图,也称为风玫瑰图。 25城市规模的概念是什么?
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26路幅宽度的概念是什么?
路幅宽度即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27住宅建筑的净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住宅建筑净密度是指住宅建筑的基地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28土地开发的概念是什么?
土地开发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或生活中作用的过程。 29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30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一般原则有哪些?
城市中工业用地的布置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地生产和建设条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室内运输。
31正确拟定城市性质的意义是什么?
(1)不同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共设施的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2)在编制城市总体工体规划是,有限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3)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 32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不结构协调发展 (3)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3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地配置
(2)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Q1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Q2田园城市
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Q3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认为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声古迹及历史建筑。
Q4城市规划面临的发展趋势 1城市全球化 2空间市场化 3信息网络化 4全球城市化
Q5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个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的、有效地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Q6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Q7城市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空寂引导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制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Q8城市勘查资料包括什么? 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
Q9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其主要内容是: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何时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区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Q10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支路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Q11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城市用于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Q12城市用地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Q13城市用地价值 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Q14风向频率图
累计某一时期中各个方位方向的次数,并以各个方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数的9百分比值所绘制的图形就是风向频率图也称风玫瑰图 Q15城市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晨读,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进行城市用地质量的综合评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2)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3)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价
(4)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他们相互作用及其后果,总和的鉴定其利弊。 Q16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他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赋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着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Q17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建设现状的概念
是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对他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评估等问题。
Q18用地分类表 代码 用地名称 内容 住宅用地、各个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说明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之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 之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R 居住用地 C 各个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用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 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指特殊性质的用地 D E 特殊用地 属于和其他用地 水域、耕地、园地、林地、指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 用地之外的用地 Q19居住用地的选择要考虑的方面
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多个方面。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要求: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市域建筑的队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应选择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间隔有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的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合一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就去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的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能性与效益。
(7)居住用地的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要考虑相互发展的趋向与需要,如产业有一定发展潜力与可能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
Q20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城市中工业用地的布置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地生产和建设条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室内运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