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行》教学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的熏陶的载体。下面我就以《期行》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
《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讲的是东汉时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的故事。二人本约定正午,可过了正午友人未到,太丘独自离开,友人到了之后,见到太丘七岁的儿子元方,怒骂太丘,元方据理力驳,友人惭愧,欲拉元方,元方入门不顾。
同学们在疏通文意后,我适时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
1、本文出自“方正”篇,在本文中指的是谁?从哪一句可见其‘方正’?同学们认为太丘舍去和元方对友人的驳斥,可以看出陈氏父子的“方正”,因为做人要讲究诚信,待人要讲究礼貌,友人做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更应做出榜样。
2、友人“下车引之”表明还认识到错误,表示了歉意,而元方不理,你认为元方做得对吗?学生议论纷纷,讨论十分热烈,形成了两种十分鲜明的观点:一种认为元方做得对,对待一个无信无礼之人,不值与之为伍,一种认为友人已认错,就应给人改错的机会,元方既然指责友人无礼,就应对父亲的友人以礼相待,否则自己也就成了“无礼”之人。在同学们激烈争辩之后,我没有选边站,而是适时引导,元方只有七岁,不能强示一个孩子如何去做,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责骂,生气不理亦在情理之中。
3、学过本课后,大家有什么感想?明白什么道理?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做人要讲究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信守诚诺,有说待人要有礼貌,知错必改。
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