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学⼆年级语⽂《夜宿⼭寺》原⽂ 夜宿⼭寺 唐·李⽩
危楼⾼百尺,⼿可摘星⾠。 不敢⾼声语,恐惊天上⼈。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楼,这⾥指⼭顶的寺庙。危:⾼。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形容楼很⾼。 星⾠: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译⽂:
⼭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 不敢⾼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篇⼆】⼩学⼆年级语⽂《夜宿⼭寺》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诗⽂,体会诗的意境和诗⼈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结合⽣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的分析能⼒。 教学过程: ⼀、⼩擂台
以⼩组为单位介绍唐朝⼤诗⼈李⽩。(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揭⽰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投影出⽰插图,请学⽣观察,⽤⾃⼰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座很⾼的⼭上,有⼀座寺庙,云雾萦绕在⼭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乐范读古诗,请学⽣进⾏评价。
3、学⽣⾃⼰读古诗,对照⽣字表⾃学⽣字,记住它们的⾳、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字卡⽚:宿寺危摘⾠敢恐惊
(2)指名让学⽣读⽣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遇到的难字说⼀说记忆字形的⽅法,教师板书。 ⾠:部⾸是“⼚”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书空。(教师进⾏板演,易错的地⽅⽤彩⾊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提出的问题进⾏理解,让学⽣先说⼀说意思,相互补充,⽤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 ⾠: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很⾼。 天上⼈: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帮助指导) 危楼⾼百尺:这座⾼⾼的寺庙⾼不可测。 ⼿可摘星⾠:伸出⼿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声语:在这⾥不敢⼤声说话。 恐惊天上⼈: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
让学⽣⾃⼰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说⼀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让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评价。(⿎励学⽣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互动的氛围)。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谈谈⾃⼰的'体会。) 危楼/⾼百尺,⼿可/摘星⾠。 不敢/⾼声语,恐惊/天上⼈。
(2)与⼩组成员⼀起进⾏练习,相互评议,推选⼀名同学参加班级展⽰。 (3)⼩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后评议出选⼿。
(4)全体同学伴着⾳乐进⾏朗读。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的感受。
(“危楼⾼百尺”中的“⾼”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耸⼊天,伸⼿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度;“不敢⾼声语”描写诗⼈说话时声⾳的⼤⼩,不敢⼤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得巧妙。)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字格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同字框⾥是“古”。
敢:左右宽窄,⾼低⼀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三个字让学⽣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百尺, ⼿可()()()。 ()()⾼声语, ()()天上⼈。
3、背诵古诗(⾃⼰先练习,⽽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找李⽩其它的诗,读⼀读。
【篇三】⼩学⼆年级语⽂《夜宿⼭寺》教学反思
《夜宿⼭寺》是部编版⼆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中的⼀⾸,本⾸诗歌的教学⽬标:1、学习6个⽣字,会写3个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夜宿⼭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寺很⾼。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诗歌教学对我⽽⾔有⼀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感受诗⼈⼤胆的想象以及诗⼈对⼭、楼之⾼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采⽤了⾃育⾃学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四个活动,四⼈⼩组合作,认识⽣字,读古诗,想象画⾯,理解诗意。在想象画⾯时,先组织学⽣朗读诗句,然后⼩组合作为每句诗配上⼀个动作或⼿势,既有助于背诵积累,有能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教学⽅式尊重了学⽣的主体性,对于低年级的学⽣,互相合作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不⾜:在理解诗意,想象画⾯的环节中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充分的时间让学⽣⾃⼰去理解,反复地练习巩固,⽽是迅速地进⼊了下⼀环节,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理解诗⼈夸张⼿法的运⽤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时,学⽣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这⾥诗⼈运⽤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们对夸张这⼀修辞⼿法并不是很理解,这⼀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重视课堂的⽣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课⼤语⽂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