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尹永恒摘要:文章立足于学校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升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思考了采取哪种措施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制作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希望笔者在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能够为同行提供帮助。关键词: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将造型艺术、工业生产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懂艺术、懂技术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切入口,力求达到提升商品附加价值,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等目标。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高水准、高素质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的紧缺状况会进一步加剧。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毕业设计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特点,检验学生前两个学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设计课程在设计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中既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产品,也有预测市场发展方向、提出超前概念、具有独特审美品位的创意型产品。在制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最终成果的现场展示,始终强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象表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最终通过效果图和展板等形式进行展示。因此,毕业设计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毕业设计环节极其重要,所以自然成为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关注的焦点。经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文章对学校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案进行优化整合。毕业设计的专业考察、市场调研、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家具造型设计、家具工艺设计,直到实物模型与产品制作、家具展示等环节,指导教师都要严格要求。毕业设计作品必须有一套图文并茂的毕业设计展板和制作精良的家具模型,才可进入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汇报阶段。毕业设计展览可以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相结合,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之后才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终点。2011到2014年4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成效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等多方面的认同和赞扬。同时,还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有创新、有特色的新模式,真正成为一种全面促进就业、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2014届家具设计毕业设计汇报展中,绝大多数毕业设计作品是由学生亲手制作。从先试验、再试制,到原材料的采购,到材料的粗加工,再到各个部件的制作与拼接,最后上色刷漆,全部由学生组织、加工完成。虽然学生手工制作的模型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原来的“等问题”发展为“想问题”和“找问题”,从原来的懒散变得勤快、耐心,从原来的被动完成任务变成了主动和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作品,真正使学生变成了毕业设计的主角,变成了毕业设计的组织者和决策者,真正实现了从设计创意到实物产品的整体突破,成为真正的创意家具产品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将家具毕业设计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进行结合,最终形成学校与企业、毕业设计作品与企业产品的良性互动。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本土家具企业设计师的共同指导下,引入企业的实际产品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技能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也能通过互相交流发现上市产品在设计方面所受的种种限制;反过来,企业能从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也可以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其中,近两年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就被企业招聘和录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毕业设计改革的成效。一、重新整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就业学校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创立伊始,专业便以家具设计方向为发展的突破口,家具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提高。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有些学生想提前离校上岗、毕业设计应付了事、制作资金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影响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的提高,也对整个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授课与指导造成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规定毕业年级一律不得提前上岗;毕业设计分组制作,实行组长负责制,指导教师直接与组长进行沟通并指派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方案开发阶段,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方案,以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再根据他们各自的方二、通过毕业设计汇报、毕业设计作品展览、双选会三结合,全面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汇报环节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150动漫探索音乐舞蹈旅教游心学特稿文化得ARTARTEEDUCATIONDUCATIONRRESEARCHESEARCH组成部分。以前,学生将毕业设计作品摆在展厅内就算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没有阐述设计思路、表达设计理念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与指导,导致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受,无法真正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设计关怀。专业教师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汇报会的考评小组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企业设计师、专家教授、行业协会领导共同担任,每位考评成员都要对每件毕业设计进行打分并提问,由学生小组依据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展板一一解答,最后进行评分,从概念、市场、实做和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汇报通过后,再参加学院举办的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学生不能简单地将模型进行堆放,而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进行场景的布置。毕业设计作品展览与学校双选会同时举行,邀请本土的家具企业和其他产品造型设计相关企业在展览、双选会上与学生面对面,互相增进了解,帮助企业考查学生,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同时,积极参加政府或行业举办的展览和展会,提高学生的信心、专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2年由重庆市政府举办的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当时的参展学校除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外,其余均为本科层次的院校,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精心布置了展品和展场。最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展品和设计制作水平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赞扬,打出了学校在本地区的名声,也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劲头。通过与其他院校的横向比较,学生树立了专业信心,校领导和专业教师也更加坚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和实践改革的决心。(上接第149页)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再认识,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开拓创新的教学目的。探索教学规律,搭建开放的沟通平台,设置专业课题,通过教师引导、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力度,增强学生对就业的敏感性。2.以构建教学体系为目标,加大教改力度,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调整教学体系,完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课程的基本规律,力求深入、系统地构建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意识,运用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融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利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开辟多种“课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动建设网络课程,教师在线答疑,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基础教育模式,精心设计课堂,通过专题讨论,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上讲台、说出想法、引起讨论,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工作,形成新的教学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3.以培养创新能力,适应时代要求为核心,努力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一是加大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对基础教学的运用,通过教改立项、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二是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丰富融入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让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创新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丰富,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会不断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总结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基金项目:文章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般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ZJG1312807)。参考文献:[1]周佳星.浅谈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12(21).[2]付朝君,刘昆磊,刘新文.《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四步”教学设计.现代企业教育,2013(14).[3]甘诗源,张伟.构建高职手绘教学“做学教”一体化模式探析.神州,2012(23).(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编辑张泽精神。结语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探索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体系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引入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夯实基础。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相互促进,为培养其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赵志生.感悟体验发现创造——对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3]冯炳妹.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美术大观,2008(9).[4]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艺术教育,2005(6).[5]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文教资料,2006(22).[6]洪缨,罗萍嘉,陈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2010(29).(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编辑桂湘书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