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社会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特别疼爱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合作和分享。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潜移默化地知道好朋友的意义。好朋友虽然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思念对方的心永远不会变。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勇敢、合作、分享的友谊。
2.好朋友不能永远在一起,但思念对方的心永远不变。 3.大胆说出你的好朋友,想想怎么和他们相处。
4.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使幼儿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小图书 2.大图书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个大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自由阅读
老师发小图书,并提出问题 1.大胆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3.理解阅读
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1.故事里的三个好朋友叫什么? 出示头饰:小猪、老鼠、公鸡,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怎样分工的?出示字卡: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樱桃后怎样分的?出示字卡:分享 4.观察图现在是什么时候?
5.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适合好朋友住?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见面?
最后再用头饰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小朋友的课堂气氛较好,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故事里三个好朋友一起合作摘樱桃,然后分享樱桃的时候拓展提问,许多小朋友也都主动的提出比如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不能抢小朋友的,大家要一起玩;好吃的东西也要学会分
享!在最后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小朋友也非常棒!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布置更多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中出发。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一堆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内容,理解一个好朋友的意义。
2.感受好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亲情,体验好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和喜悦。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5.培养孩子和同龄人之间的合作。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故事中人物。
1.出示小企鹅。师:它是谁?你觉得它的朋友会是谁?幼儿猜测。
2.展示企鹅的朋友,引导孩子们互相认识。 第二,感知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小朋友,小企鹅有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呢?你觉得它能够实现这个歌愿望吗?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听到这里,小企鹅的愿望实现了吗?如果你是小企鹅的朋友,你会支持它实现这个愿望吗?为什么?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提问:小企鹅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吗?怎么实现的?这个过程容易吗?
4.既然这个过程这么难,为什么它的好朋友还要支持他,帮他实现呢?
5.当小企鹅实现愿望了,他的心情怎么样?
老师总结:在企鹅遇到困难的时候,它的一帮好朋友想了很多办法,经历了很多困难,但还是坚持不懈地帮助企鹅实现了愿望。实现愿望的企鹅终于变成了一只快乐幸福的企鹅。 三、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的好朋友会像小企鹅的朋友一样支持你、帮助你吗?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 教师小结:好朋友就是喜欢在一起,平时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互相关心,互
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有好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游戏:抢占冰山。
孩子们通过不断的练习,一个个积累起站立的轮胎,体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
老师总结:今天的比赛,通过孩子们的团结,我们一次次取得突破。后来这么多孩子站在轮胎上也没掉下来。这说明好朋友不要怕困难,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共同完成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获得幸福。 活动反思:
《一堆好朋友》这个故事讲述了好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讨论,同组老师给的建议是我们要以“爱”做引线,带领幼儿走进故事,理解好朋友的含义,并感受好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情感。
其次大家觉得社会活动一定要突出体验的环节,不然的话很容易上成语言领域的课。因此我们来讨论在环节中的游戏如何开展,游戏要层层递进,增加难度,让幼儿有兴趣去参与挑战。同时在体验中感受小企鹅的朋友那种“辛苦”和“累”,但是却没有放弃的精神。通过活动折射到生活中孩子们对待好朋友的态度,他们会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些许,并把这种体验延伸到生活。
在经过大家的讨论,整个活动的环节更清晰,环环紧扣,每个环节的注意细节也分析到位,因此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会得心应手。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我们都会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有所提升。
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特别疼爱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合作和分享。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潜移默化地知道好朋友的意义。好朋友虽然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思念对方的心永远不会变。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勇敢、合作、分享的友谊。
2.好朋友不能永远在一起,但思念对方的心永远不变。 3.大胆说出你的好朋友,想想怎么和他们相处。
4.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让孩子明白,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小图书 2.大图书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个大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自由阅读
老师发小图书,并提出问题 1.大胆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3.理解阅读
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1.故事里的三个好朋友叫什么? 出示头饰:小猪、老鼠、公鸡,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怎样分工的?出示字卡: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樱桃后怎样分的?出示字卡:分享 4.观察图现在是什么时候?
5.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适合好朋友住?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见面?
最后再用头饰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小朋友的课堂气氛较好,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故事里三个好朋友一起合作摘樱桃,然后分享樱桃的时候拓展提问,许多小朋友也都主动的提出比如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不能抢小朋友的,大家要一起玩;好吃的东西也要学会分享!在最后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小朋友也非常棒!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布置更多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中出发。
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好朋友书包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体会书包整齐有序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学习整理、摆放书本的方法,初步养成主动整理书包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展现孩子可爱的一面。
5.培养孩子完整连贯地表达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观看课件,收集问题,引发思考,积极参与。 下课后,老师让孩子们打开课本看书,芳芳的孩子则一直在书包里翻找课本。
师: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找不到书? 孩子:没有书就不能读书。如果你不整理你的书包,书会丢失和损坏。还没收拾书包的孩子在等。
老师:孩子们是对的。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和学习工具。不仅要在课堂上布置好,还要及时拿出来。如果我们学会整理书包,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 1. 观察书包内物品
让孩子拿出书包里的物品,并说出名字。 师:小朋友你们书包里有什么?
幼儿:铅笔盒﹙铅笔、橡皮﹚语言书,数学书,画画书… 师: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找起来很不方便,怎么办?
孩子:分开开。把它和书放在一起,把铅笔和橡皮放在铅笔盒里。
2.孩子们试图整理他们的书包。
做完了,互相看一看,对比一下,看谁放的整齐。 3.学会区分,根据需要准备教材。
师:我们平时会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来取放书本,怎样可以又快又准的拿出书本?
孩子:提前把要用的书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三.循序渐进,巩固提高。
1.做点什么,好朋友怎么能钻进书包。
老师:现在我们来玩吧。让我们看看谁的书会很快被收入囊中。孩子们开心地用不同的形式收拾书包。
师:请你们讲讲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幼儿:先放书,再放本,最后放文具盒。
2.为了换换口味,一个好朋友迅速钻进他的书包。
师:把桌上的书本文具盒很快进入书包让桌面干干净净,开始。
3. 查一查,好朋友是不是排好了对?
师:同桌互相看一看,放的让人看起来舒服吗? 4.总结,轻松回家。
孩子很棒,他们学会了收拾书包,把书包放整齐,不会像课件里的芳芳小朋友一样,在课堂上急着找书。老师相信你们上小学后,会是爱学习,有好习惯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们一起使用他们的手,大脑,眼睛和各种感官,并对他们的朋友如何进入他们的书包持乐观态度。在改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检查中,他们的同行很配合,并提出了意见。我体会到了通过记忆获得劳动果实的喜悦。目标更好。
缺点是:要有延伸活动,让孩子回家后向家人展示自己的技能,然后展示给你的好朋友或弟妹,要有区域角落让孩子整理书包。这些都需要改进。
5、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们都是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与人相处,有好朋友。但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经常受到大人的宠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很难交到好朋友,也经常为此苦恼。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发展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和敏锐度,学会使用新词:kick和roll,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与同伴团结互助。 3.初步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
4.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和睦相处,珍惜这份友谊。 5.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重点难点
培养孩子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图①,小欣在踢毽子。图②,小欣的毽子搁在树上。图③,小明一边玩滚圈一边走来。图④,小明把毽子还给小欣。实物投影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由排图讲述。
1.发给幼儿每人四张图片。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每张图片讲什么?
2.老师:请把图片整理好,然后编一个故事。 3.孩子的布置和讲述,还有老师的巡讲和指导。 (三)讲述,交流,互动学习。
1.出示实物投影机,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排图的方法和编成的故事告诉大家。
2.鼓励孩子提问,老师回答。
3.结合学习单词:踢,滚,老师提问,小朋友回答。 (四)幼儿排图讲述。
1.幼儿变换图片位置,编出不同的故事。 2.老师要注意孩子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让孩子们两人一组,轮流向同伴讲述他们的故事。 (五)品德教育。师:你喜欢谁?为什么? (六)讲评,议论。
儿童评论:谁的故事最好编,为什么。 教师出示评价表评价。
(1)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
(2)生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
(3)在环境中的渗透。在语言区放图片,配文字卡,让孩子复习巩固。
(4)在家庭中渗透和培养孩子的关爱性格。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想一节课我可能改变不了一个孩子的性格但至少在孩子的心灵播撒了一颗快乐共享的种子。
这个班的缺点是给名片和交朋友的顺序比较乱,我的表述也不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6、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并且成为最佳搭档,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平时幼儿关心照顾他人的情感体验较少、思想表达上也很欠缺。本次活动重视培养幼儿相互协商、合作、关爱等能力。 活动目标:
1.准确使用礼貌语言,以适当的方式结识新朋友。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游戏。
3.关心新朋友,体验朋友相处融洽的乐趣。 4、 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和睦相处,珍惜这份友谊。 活动准备:
配乐诗、眼罩、丛林(树桩―――皮质小凳,藤蔓――皮筋长线,河流――硬纸版剪成河流状)。朋友花(彩色抱枕),朋友墙。
活动过程: 一、欣赏配乐诗。
(幼儿光脚走进活动室地毯,听着柔美的旋律,欣赏诗歌,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T:请小朋友安静地听,跟着我一起做,你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
(解析:温暖的环境,简单的瑜伽动作,柔和的旋律,想象蓝天白云,调整一个清晰的心境。)
二。认识其他班的新朋友。
(幼儿分别来自三个以上不同的班级) (1):认识一个新朋友。 T: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分析:不同班级的孩子一起活动,为认识新朋友做准备。) T:你想认识一个新朋友吗?
T:现在就请你去找个不认识的小朋友聊聊天。
(2)孩子可以自由讨论,互相认识。老师指导不够主动的孩子。
(3):介绍认识的新朋友。
T:你们成为朋友了吗?(请成功找到好朋友的孩子来说说) 他叫什么名字?你用什么方法交到的这个朋友?
(分析: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认识新朋友,他们中有大方的也有害羞的孩子,因此有人成功找到新朋友,也有人不成功。)
(4)总结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T:交新朋友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小结:交朋友要大方、礼貌。首先要介绍自己,然后主动地向别人说出你的想法,你想和他(她)做朋友的想法,询问朋友的名字并且和他一起 玩。
(5):幼儿再讨论。进一步和新朋友交流。
T:你们真棒都交到了新朋友!“朋友花”( 象征友谊的彩色的花)送给你们。
(分析:第一次的尝试中,孩子们积累了经验,通过讨论学习到了很好的办法。这一次他们显得很轻松,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快的都成功找到了新朋友,并且得到了象征友谊的彩色的花。) 三:和新朋友一起做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T:找到了新朋友,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玩游戏了。这个游戏要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看哪一对朋友是最佳搭档。游戏的时候一个孩子会被蒙上眼睛,另外一个带着他(她)穿越丛林,丛林里到处是“危险”你们要避开危险,把象征着友谊的“朋友花”放在朋友墙上面。
稍后请你们自己讨论,谁会被蒙上眼睛。
(2):讨论如何引导蒙着眼睛的新朋友穿过大森林。
T:大森林里有很多“危险”你怎么带着新朋友走出去呢?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注:丛林(饶过凳子,钻过树林,跨过小溪等,分别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3):游戏准备。
T:你们商量好了吗?请帮助你新朋友把眼罩戴上。 T:蒙上眼睛的孩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T:你会对他说一些什么话,安慰和鼓励一下呢? (3):幼儿游戏。
(4):游戏结束。
请两个朋友来说说游戏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好朋友是怎样照顾你的?
(分析:这是个重要的环节,要求孩子们相互商量后,决定谁蒙眼睛。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暂时失去了获得大部分外界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充分的信赖这个新朋友,还得要理解新朋友所说的话。对于那个没蒙眼睛的孩子呢,首先要照顾好新朋友,丛林中处处是障碍,要保护新朋友不摔交,并且用合适的语言说出越过障碍的方法。两人合作接受挑战!整个游戏过程需要孩子们说很多话,对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四、音乐律动,《好朋友火车》
走出丛林,我们都是最好的伙伴。我很高兴有好朋友。让我们庆祝一下。随着音乐跳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认识新朋友――和新朋友游戏――成为好朋友为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给于幼儿充分的讨论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处理得非常妥当,幼儿兴趣盎然。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特别在情感方面,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7、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世界各地的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我带我们班的孩子在草坪上玩,突然一个其他学校的黑人外教从外面经过,有个小朋友大声喊道“快看!那个人好黑哦!好像鬼哦!”大家都围了过去,争先恐后地看、、、“他是非洲来的,黑不溜秋的,真难看!”我听到有小朋友在
议论,黑人老师和蔼的笑了笑离开了。我觉得我们班的孩子从各种渠道可能基本知道他是非洲人,但对世界上其他人种太缺乏了解,叽叽喳喳地讨论太没有礼貌,我觉得他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清楚知道世界上的三大人种,要让他们了解大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但都是同一个地球上的好朋友,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所以,我准备了一堂地理知识广泛的社会课《世界各地的朋友》,想给孩子呈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地理知识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枯燥、深奥,得提陈出新的想出新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孩子掌握。在我们园长的提点下,我决定用旅行游戏的方式来上课,孩子是最喜欢游玩的,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是孩子记忆最深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让孩子收获良多。 活动目标
1.要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种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一家人。
2.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有兴趣继续了解它们。 3.让孩子了解亚非欧三大洲不同的生活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亚非欧三大洲的生活习惯,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
难点:如何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孩子掌握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识,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关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图片和音乐舞蹈视频。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 幼:“喜欢”
师:“今天,小朋友们要跟着导游老师,一起乘坐一辆特殊的火车去环球旅行。小旅客们,请拿好行李检票上车,因为我们乘坐的是特殊的火车,车速会比较快,请系好你的安全带。”
呜···轰隆 轰隆···
2.在旅行游戏中,了解美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和大洋洲。
① 小旅客们,今天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北美洲,这是一个多湖的,气候复杂多样,矿物资源丰富,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地区。请大家看一下地图上的北美洲是什么颜色的?(浅绿带白色)因为北美洲靠近地球最北最寒冷的北冰洋,所以会很寒冷,居住的人也比较少。
②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临近北美洲的南美洲,这是一个多瀑布、湿润多雨的,气候干燥,是一个工业和农业都交发达的地区。而它由于在赤道上,比较暖,居住的人也比北美洲的人多。
现在我们一般统称北美洲和南美洲为美洲,所以它们是挨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兄弟。
③ 小旅客们,请坐好了,我们来到了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洲。这里长期都被冰雪覆盖,非常寒冷,我们赶紧穿上羽绒服,戴上帽子和手套,保护好自己,以免感冒。因为这里太冷了,根本就没有人居住,所以地图上显示的是浅粉色。而这里却有小旅客们很喜欢的动物——企鹅和海豹。我们一起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④ 我们渡过了太平洋,来到了大洋洲。它拥有很多岛屿,气候比较异常,是世界上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洲。 3.关注非洲、欧洲和亚洲。
① (背景音乐:非洲鼓点)小旅客们,请坐好了!我们现在渡过了印度洋,来到了世界上最热的一个洲—非洲。我们赶紧换上凉快的夏装,因为它刚好在赤道上,处于热带地区,常年接受猛烈的阳光,所以这里的人皮肤都被晒成黑色,而地图上呈现的是淡紫色。
放映非洲人图片,幼儿观察他们的穿着和肤色(黑种人)。 展示非洲景点图片,介绍非洲著名景点: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放映非洲人生活习性的图片,介绍非洲部分是原始部落,他们是直接用手抓食,主要吃玉米磨成粉后做的食物和鸡肉、羊肉、牛肉居多。
播放非洲代表性舞蹈视频:阿拉伯风格舞和肚皮舞。介绍非洲的文化: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只要一同到鼓点和乐曲就会扭动身体,表演起来,我们称它为“一个热情奔放的歌舞之乡”。
你看,热情的人们正在邀请我们,一起舞蹈吧!
②(背景音乐:意大利歌剧) 我们现在离开非洲,经过地中海,来到了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欧洲。这里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适合牧草生长,所以地图上显示出浅桔色。 展示欧洲人的图片,观察他们的衣着和肤色(白人)。 展示欧洲景点的图片,介绍著名的欧洲景点:法国的凯旋门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展示欧洲人生活习惯的图片,并介绍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热情有礼,吃饭时使用刀叉。主要吃牛羊肉制品、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
播放有代表性的欧洲舞蹈视频:爱尔兰舞(踢踏舞)和芭蕾。欧洲文化介绍:我崇尚宗教信仰,喜欢去教堂祈祷和祭奠。 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有趣又有节奏的踢踏舞吧!
③ (背景音乐:亚洲雄风)离开欧洲,我们来到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拥有人口最多的一个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地图上显示的是绿色。
“有谁知道亚洲地图里这个桃红色的地方是哪里啊?” “原来我们中国是属于亚洲的。”
展示亚洲人的图片,观察他们的衣着和肤色(黄种人)。 放映亚洲景点图片,介绍亚洲的著名景点:北京的长城、天安门、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展示亚洲人生活习惯的图片,介绍亚洲人会用筷子和勺子,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配以水果、蔬菜、豆类和奶制品。
播放有代表性的亚洲舞蹈视频:民族舞(秧歌)和韩国舞。介绍亚洲文化:崇尚佛教、道教、教等。,而且喜欢去寺庙念经拜佛。
我们随着音乐在我们美丽的国土上尽情舞蹈吧! 4、讨论小结。
小旅客们,我们的环球旅行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不止住着我们黄皮肤的人,还住着黑皮肤和白皮肤的人,大家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今天,跟着导游老师玩得开不开心啊?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去旅行,现在就请大家打开安全带,拿好行李回家吧!再见!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图片、音乐、视频不能同时播放,整个过程我又要讲解又要随时转换,花费的时间太多,而前面简介美洲、南极洲的时候我说得太多,浪费了很多时间,后面时间不够用时,我在总结时过于简单,没有结在点上。而孩子可以很快的区分出我们黄种人和黑种人、白种人穿着、外貌、肤色的相同与不同,这一点是比较让我欣慰的;孩子们是掌握了第一个活动目标。整堂课,我讲解的内容太多,让孩子发言的时间太少,而且,一直以来我上课时的引导语言都有过多的“是不是?好不好”死板的提问让孩子很被动呆板地回答。我上课时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也在思考怎样去解决我在上课时的这种错误引导,孩子亲自参与表达的内容可能比我死板灌输的内容更容易牢记。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还可以,孩子们对我这种旅行游戏的上课方式还比较有兴趣,但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可能
是与我错误的提问方式有关。我必须多听课多学习,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引导孩子积极发言。
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还是比较认可,只是觉得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孩子区分黑白黄三个人种的外貌特征,这点我忽略了。然后就是介绍民族文化时内容太花哨,孩子在观看舞蹈视频时兴趣正浓就马上换内容,不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情绪。我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我想我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尽量让孩子观察后表达,自己只是起一个提点的作用;每个洲只介绍一个舞蹈,给孩子时间自主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