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01020687-杨纪伟-论晴雯悲剧命运的成因及意义

201101020687-杨纪伟-论晴雯悲剧命运的成因及意义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庆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晴雯悲剧命运的成因及意义

院 (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研 究 方 向 红楼梦 学 生 姓 名 杨纪伟 学 号 201101020687 指导教师姓名 韦 宏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2013年10月18日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关键词:晴雯;位置;关系;性格悲剧

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From the origin, character, in the novel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Qing Wen's tragic fate is inevitable. Qing Wen's tragedy, it is \"common crime\characters to natural person\". Qing Wen's tragedy reveals \"the tragedy of everyday life\

Keywords : Qing Wen; position; relationship; character tragedy

I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绪论„„„„„„„„„„„„„„„„„„„„„„„„„„„„„„„„„1 一、晴雯的在贾府的地位及与他人的关系„„„„„„„„„„„„„„„„„1 (一)晴雯的人物性情„„„„„„„„„„„„„„„„„„„„„„„„„2 (二)晴雯这一人物的悲情色彩„„„„„„„„„„„„„„„„„„„„„2 二、晴雯悲剧命运的始终„„„„„„„„„„„„„„„„„„„„„„„„3 (一)大观园的苦难生活„„„„„„„„„„„„„„„„„„„„„„„„3 (二)袭人影响下的晴雯„„„„„„„„„„„„„„„„„„„„„„„„4 三、性格悲剧的二律背反„„„„„„„„„„„„„„„„„„„„„„„„5 (一)悲剧的自身原因„„„„„„„„„„„„„„„„„„„„„„„„„6 (二)悲剧的人为原因„„„„„„„„„„„„„„„„„„„„„„„„„6 结论„„„„„„„„„„„„„„„„„„„„„„„„„„„„„„„„„7 参考文献„„„„„„„„„„„„„„„„„„„„„„„„„„„„„„„8

III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绪 论

《红楼梦》描写了一群“小才微善 ”、“或情或痴 ”的“异样女子”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中被摧残、被扭曲、被毁灭的人生悲剧。它不仅是一首“爱情的、青春的颂歌”,同时更是一曲“美的人、美的灵魂被毁灭”的“挽歌”(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在这群“异样女子”中,晴雯无疑是最有生气和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女婢之中性格极其鲜明的一个,具有烈火一样的反抗精神。霁月在天,写出了晴雯丫头人品的光明磊落;虽为下贱,心却比天高,道出了晴雯丫头人格的自强不息;风流灵巧说出了晴雯丫头品行的与众不同,但这一点也恰好讲明了晴雯丫头招人嫉妒,惹人闲话。红楼梦出场人物600多人,然而在众多的人物中,我却对晴雯的印象最为深刻。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因为她的美丽、聪慧、叛逆而富有反抗的精神,而且晴雯有一种悲剧的美。她美丽、聪明、能干、个性鲜明,但结局却十分悲惨。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是死于封建统治者的迫害——“风刀霜剑严相逼”;死于小人的诽谤——“寿夭多因毁谤生”,抑或是毁于自身的性格缺陷?要了解晴雯悲剧命运的成因, 我们首先要考察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才能揭示其悲剧命运“不得不然”的必然性。

一、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的地位及与他人的关系

晴雯是一个无家世可考的孩子,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说:“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十岁那年,被贾府管家赖大买了做丫头,因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赖妈妈孝敬了贾母。后晴雯受到贾母的赏识,又被赏给了宝玉,成为了宝玉房中地位仅次于袭人的八个大丫鬟之一。晴雯的外貌书中并未作多少正面描写,王熙凤曾说过:“若论这些丫头,总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王善保家的对晴雯恨之入骨, 但也承认:“那个丫头仗着他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同为丫头的袭人也承认,晴雯“生得太好了”,说她“美人似的”。 然而,晴雯为人处事,却处处显得特立独行, 与其身份格格不入。“她不学袭人那样控制宝玉、顺应环境、内收羽翼、外结奥援;

1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又不屑于像小红那样奔竞钻营,不遗余力。”[1]她天真、善良、心直口快、任情任性,像霁月光风一样坦荡,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敢怒敢言,从不遮拦。27 回中, 晴雯在园子里遇到了正在为凤姐办事而兴奋的小红,她迎头一顿抢白:“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说得小红“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不仅讽刺了秋纹,而且指桑骂槐,暗讽袭人,后来,甚至把袭人每个月多得王夫人额外给的二两银子的事也说了出来。晴雯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一种反对封建等级、追求平等的朴素心理要求。

(一)晴雯的人物性情

她“身为下贱”,是个奴隶,但她不是奴才,她嫉恶如仇,见不得别人阿谀奉承,攀附权贵,她有着铮铮铁骨,在她眼里,谁也不比谁高贵。52 回写到晴雯正在病中, 听说宝玉房里的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顿时气得蛾眉倒蹙、杏眼圆睁,借机把坠儿叫到床前,“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后来,干脆谎称宝玉的想法,把坠儿撵了出去。有人说, 晴雯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其凶辣、 欺压下人、不近人情;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过火的惩罚里面包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对于这种身为奴隶而不为奴隶争气的同伴,晴雯是深恶痛绝的,她容不得身边人贪图小利,被人看扁,下人地位虽下,人品却不能下。事实上,晴雯表面虽凶,但从不在背后搬弄是非,她心地十分厚道,撵坠儿的时候,找了一个坠儿懒的借口,保存了她的脸面。那些地位低下的小丫头对晴雯可谓 “畏之如畏虎”。73 回中,宝玉挑灯夜读,小丫头们困眼朦胧,前仰后合起来,晴雯于是骂道:“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 偶然一次睡迟了些, 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话犹未了,外间咕咚一声,原来是一个小丫头子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了,从梦中惊醒,恰正是晴雯说这话之时,吓得他“怔怔的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 竟哭央着说:“好姐姐,我再不敢了。”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晴雯平素待下之苛严,恐吓小丫头的无所顾忌。

(二)晴雯这一人物的悲情色彩

晴雯不仅对小丫头如此,对老妈子也是“一视同仁”。对于芳官的干妈经常克扣芳官的月费, 又压制芳官, 以及小丫头春燕的娘那种唯利是图,晴雯更是毫不犹

2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豫地大喊:“撵出去。”文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表明, 即使是大丫头袭人, 晴雯也不放在眼中。31 回中有一段精彩的冲突,晴雯为宝玉换衣服时失手将扇子跌折了股子,宝玉便责备晴雯为“蠢才”,晴雯受不了宝玉的态度,与之发生了冲突,袭人一句好心的劝解:“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让晴雯酸意大发,再次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把袭人羞得满脸紫胀。不仅对下人,晴雯甚至对主子也是如此。有次埋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 叫我们三更半夜睡不得觉。”即使是宝玉,亦曾被她“气黄了脸”,而且“浑身乱战”。“我们从晴雯的一贯表现里,丝毫找不到她有任何向封建主子献殷勤、讨好、邀誉取宠的举动;相反,她总是设法回避着王夫人以及凤姐等人的眼睛, 不动声色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2]晴雯给人的感觉是不大“理事”,粗杂事情不须她做,她也不屑去做,真正宝玉贴身的事,晴雯又不是第一个负责者和当权者。晴雯是怡红院中的“富贵闲人”,沉默时居多,默默地、不卑不亢地做自己该做、想做的事。至于有什么话要回一回贾母、王夫人,她不愿意去承担这个“重任”,她十分清楚,自己和这些人地位的悬殊,她不愿意看主子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脸色;她不愿意为了迎合王夫人而改变自己,变得谨小慎微、 敛声屏息。 她不懂得去经营自己的将来,她不会为自己成为姨太太而去贾母、王夫人、凤姐处钻营,也不会像袭人一样笼络其他丫头,讨好方方面面,她始终同贾府的统治者保持着距离。她不但自己不攀高枝,还常常对这样做的其他奴才冷嘲热讽,大加指责。与统治者的隔膜,对谄媚钻营者的抨击,这使她在大观园中陷入了孤立而“招人怨”。

二、晴雯悲剧命运的始终

(一)大观园的苦难生活

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 宝玉哭叫着说:“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 宝玉最终都未能明白,悲剧命运为何会降到晴雯头上。关于晴雯被逐的原因,建国以来的流行说法是“阶级迫害”说,如蒋和森认为,由于晴雯具有“仇恨封建压迫的反抗性”,“助长贾宝玉不走封建道路”,因而“不能不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深恶痛绝, 自然要对她施以狠狠打击。”[3]则更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在王夫人与晴雯之间展开的这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中,晴雯终于被迫害致死。”[4]事实上,《红楼梦》是

3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部写尽世态人情、人生人性的大书,过去通过简单机械的“阶级分析”法将之解读为一部“写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书”,是对《红楼梦》的极大的阉割和曲解。如果说王夫人驱逐晴雯并没有其他特殊原因,仅仅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本能来镇压反抗封建压迫的奴婢,那么,作为贾府最高统治者的贾母,她对晴雯的看法和态度却截然不同于王夫人,不仅不反感憎恶,反而颇为赏识,事后得知晴雯被逐也颇为不满,难道是因为贾母和王夫人的阶级本质不同吗?如此推论,显然不逻辑。事实上,《红楼梦》反映的内容总是直逼生活本真,“不敢稍加穿凿”,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生活出发,这些问题并不难解答。王夫人和贾母对晴雯的看法态度之所以截然不同,反映了婆媳俩性格、气度、识见、情趣、为人处世方面的明显差异。贾母对晴雯很满意, 要不然也不会把她放在宝玉屋里。贾母的想法很好,然而,她的这一选择却是害了晴雯,因为在王夫人眼中,凡是“花红柳绿的妆扮”的都是“妖精似的东西”,“一生最嫌这样人”,不仅是晴雯,“虽比不上晴雯一半,却有几分水秀。视其行止,聪明皆露在外面,且也打扮的不同”的四儿同样令王夫人反感:“这也是个不怕臊的。”芳官在王夫人眼里,也不是好东西:“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

(二)袭人影响下的晴雯

从对晴雯和袭人的对比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显然是以“风流灵巧”,即模样和能力作为衡量标准,而王夫人则以“沉重知礼”,即传统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为衡量标准。王夫人对晴雯的不满, 终于在第 74 回中爆发了,王夫人见晴雯“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有观点认为,王夫人从晴雯身上看到了当年赵姨娘的影子,王夫人是出于妒嫉。[5]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王夫人对于宝玉这个“命根子”期望甚高,自长子贾珠夭折后,她将自己半生的“依靠”和“身名体面”都与宝玉未来的荣辱紧紧连在了一起, 希望宝玉能够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光宗耀祖,最怕其被“浪样儿的丫头勾引坏了。袭人和王夫人“心一样”,都

4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力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因此,王夫人把袭人视为最贴心的人,格外器重,迫不及待地将之定为宝玉未来的侍妾。而晴雯就不行了,“趫妆艳饰语薄言轻”。[6]王夫人“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她对晴雯的评价是:“那蹄子是块爆炭”,认为她脾气暴躁;王熙凤说她:“论举止言语,她原有些轻薄。”王善保家的更是挟私报复, 落井下石:“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小红奉王熙凤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讽刺挖苦攀高枝,小红地位虽低,是个月银只有五百钱的三等丫头,但她是管家林之孝之女,有一句脂批说:“管家之女, 而晴卿辈挤之, 招祸之媒也。”所以在抄检大观园时有人趁机落井下石,“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7]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本已对晴雯有成见的王夫人听了袭人的“告密”、王善保家的挑唆和凤姐的闪烁其词, 她不想也不愿意去调查身边人针对晴雯给她所说的这些话的真假,她认为“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所以她认定晴雯是“妖精”。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婆子们竟会额手称庆:“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婆子们对晴雯的痛恨可见一斑。清代道光年间红学家涂瀛在其《红楼梦论赞》这样评价晴雯:“有过人之节, 而不能以自藏, 此自祸之媒也。晴雯人品心术,都无可议,惟性情急,语言犀利,为稍薄耳。使善自藏,当不致逐死。”

三、性格悲剧的二律背反

对于红楼女性的悲剧,近百年来,领悟得最深最透彻的是王国维。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一点上,就是他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 不但时时可受诸己, 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

5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一)悲剧的自身原因

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8]王国维在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时,谈到三种类型:一是由极恶毒的人造成的;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即偶然性的错误所致; 三是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彼此地位的不同造成的„„我国最常见的, 就是这最后一种悲剧,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只不过人们习以为常,觉而不敏罢了。 王国维的深刻处, 在于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揭示了造成《红楼梦》悲剧的原因不是几个“蛇蝎之人”,即不是几个恶人、小人、坏人造成的,也不是“盲目命运”造成的,而是剧中人物的位置与关系的结果。它不需要布置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的意外事故,也不用恶毒到极限的人物; 而只需要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们,把他们安排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下,使他们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他们为这种地位所迫,明明知道,明明看到却互为对方制造灾祸, 同时还不能说单是那一方面不对。这种悲剧的特点是:随时都可以降临,每个人都会遭遇,而且身受其害,却又无法说出,所以是天下最残酷的悲剧。[9]晴雯的悲剧即属于典型的王国维所说的第三种悲剧,造成晴雯悲剧的并不是几个“蛇蝎之人”,在她的悲剧中,我们很难说哪一个人是凶手,也无法对某个凶手进行惩处,但我们同时却又会发现许多“无罪的凶手”,包括贾宝玉也是“无罪的罪人”之一。所谓“无罪”,是指没有世俗意义或法律意义上的罪;所谓“有罪”,是指具有道德意义和良知意义上的罪。 (二)悲剧的人为原因

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从贾母、王夫人,到袭人、王善保家的都参与了悲剧的制造,是制造晴雯悲剧的共谋。王国维所说“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造成悲剧,完全可以翻译为剧中人物共同犯罪的悲剧。共同犯罪所以是无罪之罪, 乃是这种罪并非刻意之罪,乃是自然之罪,即“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导致的罪,也可以说是无意识之罪,因为她们具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性,因此,犯有这种罪的罪人,其犯罪也有充分的理由。晴雯是性情中人,王夫人、袭人等人是名教中人,她们之间的冲突,乃是她们本着自己的信念行事。她们的行为本无所谓对错。真正深刻的悲剧,就是冲突的双方都拥有自己的理由,从某一方面看,都有充分的理由。在这一点上,黑格尔关于悲剧的论断和王国维有相通之处, 黑格尔在阐述悲剧双方的对立冲突时强调,冲突双方并非善恶的两极,反

6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之,双方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但是,对立的双方都要坚持自身片面的立场,都要否定对方才能肯定自己,所以都有罪过。 黑格尔所论述的正是性格悲剧的二律背反: 对立双方都有理由, 但双方都掌握不了关系的度,因此造成关系的破裂和悲剧。王国维所说的由人物的位置及关系所造成的悲剧与黑格尔的这一论述是相通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人际关系中的是非究竟、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世俗尺度,达到了一种无是无非、无真无假、无善无恶、无因无果的至高美学境界。”[10]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性格、思想、人生见地的不同,人类生命结构自身永远存在欠缺,人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人性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至善。也就是说,人生旅途中永远要有悲剧发生。《红楼梦》 的伟大在于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是“悲剧中的悲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但是它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结 论

晴雯的美是人性的美,晴雯的勇是拒绝奴性的勇,晴雯的傲是对封建礼教不屑一顾的傲。晴雯的动人,更在于将扇子撕碎后的一笑。她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她活得坦荡,过得明白,让我们在纯美和壮美中返朴归真。在封建礼教的虚伪面具下,王夫人既不能违背贾母的意愿,又无法对身为小姐的黛玉进行直接的打击。于是,作为黛玉影子的晴雯,就很自然的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贾母因素喜晴雯伶俐,“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而将她放在了宝玉房里,意思就是以后让晴雯做宝玉的侍妾。对于这一点,王夫人未必全然不知。她告诉人们:做人首先要有人格尊严、平等意识,它比生命更有价值。人首先是为自己而活的,绝不能自觉地做奴才。人要为自己精神的自由而活,当哭则哭、当笑便笑;敢爱敢恨。不自由毋宁死,不管反抗的结果会怎样,但这种反抗本身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展现出具有价值色彩的人格力量。康德说得好,只要把人当人格看,那么,人就绝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晴雯象一颗划破天际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7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20.

[2]刘梦溪.陈寅恪与红楼梦 [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38. [3]蒋和森.红楼梦概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6-67.

[4]陈永宏,陈默.晴雯悲剧作为社会悲剧思考时的多层次文化意蕴———晴雯悲剧成因组论之一[J].红楼梦学刊,1994,(3).

[5]陈建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4).

[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百年经典文学评论[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6. [7]刘再复.红楼梦悟[M].北京:三联书店,2006:160. [8]曹雪芹,高 鄂.红楼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9]蒋和森, 胡念贻, 胡小伟,等.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辑[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0]化蝶, 太愚, 刘冰弦, 等.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