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p23例2”、“p23做一做”及p24练习五的“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操作法、启发引导。

学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关键:

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

(1)、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5( )

一只长颈鹿高约2( )

一只小花猫高约40( )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2、导入新课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测量课桌,引出分米

师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生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

【预设:1、学生选择格尺作为测量的工具,通过连续量,最后加起来,得出厘米数。 2、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如果学生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教师可启发引导。】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师:我们用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很简便。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回答:分米。

2、认识分米,建立长度观念。、

师:请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

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生汇报:1分米等于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你的直尺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我们认识了1分米,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黑板擦边长、粉笔长……)

师:拿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

指名数一数。

板书:1米=10分米

师: 我们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你能按一定顺序把它们排排队吗?

板书:米→分米→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1厘米的线段。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科书p23“做一做”和p24练习五的第4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让生说一说理由。

3、改错

小明说:“今天我买了一块长4米、宽2分米、厚8厘米的橡皮。”

聪明的小朋友,你对他的说法有什么看法?请将不合适的长度单位改过来。

四、拓展延伸

1、请四名同学戴好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再自述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绳子有多长?

五、总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略】

七、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米→分米→厘米

八、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在学习中,用手表示1分米,然后学生之间互相测量验证设计得非常巧妙,使学生能准确地感受1分米的长度。

2、不足之处:

个别小组在测量的时候,没有确定方法,直接测量,造成耽误了一些时间。

3、再教设计:

要注意小组活动时进行个别指导。

4、媒体应用:

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直观,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