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摘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如果想要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那么就一定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基于此,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就不得不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方式探析。所以说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利用全面的监察和管理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并且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条不紊的发展,在合规管理的方案和制度下蓬勃发展。
1合规和风险的概念
所谓的风险就是指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且不能人为地进行风险估判,对风险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也不能进行确定。风险又可分为广义上的风险和狭义上的风险这两方面,广义上的风险是指由于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产生的结果可能会损失、获利或者是无损失也无获利;而狭义上的风险是指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产生的结果只有损失,而没有获利。因此,风险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它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可能是因为在做风险评估时低估了风险而导致风险的发生,也可能是因为在实际的操作时没有进行合规操作而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的消除风险,只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合规就是指企
业和事业单位全体成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合乎相关规定和制度要求。随着企业和事业单位文化不断地发展,合规也逐渐地成为企业和事业单位文化的一种,为了确保企业和事业单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就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合乎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职业在工作中都要按照要求来办事。此外,加强员工合规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有效避免因不合规而给企业和事业单位带来的法律风险。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面临的合规风险 2.1采购计划中的合规风险
采购计划管理的合规性不仅影响生产资源的优化分配,还能减少企业内部人员行为的不规范性与提高库存调节的工作质量。采购计划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不合理的采购计划将会导致企业的需求供应短缺或资源浪费,引发计划风险;如计划不合理、不科学、偏离实际需求等。资源溢出往往为贪腐犯罪提供土壤,更有甚者,企业内部人员还会利用职权虚构采购计划损害国企利益。因此,采购计划管理科学性和精准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2.2采购方式中的合规风险
国有企业物资规模性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询价、磋商、单一来源等多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目前最常见的采购方式,如铁路国有企业普遍采取招标方式对外采购。一套完整的招标采购流程包括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等诸多环节,招标采购通常周期长、耗费成本高。招标采购的各环节都可能出现不合规行为,如招标过程中的虚假招标、规避招标、过度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人与投标人或投标人之间恶意串通投标损害国企的利益,情节严重者可能会涉嫌串通投标罪,出现评标过程中带有倾向的诱导评标人等不合规行为。招标采购应是国企物资采购的重点合规管理环节。
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防范策略
3.1注重物资采购重点合规风险环节的合规管理
在体系性的合规管理组织基础上,应注重企业重点合规风险领域的合规管理。就国有企业而言,物资采购是合规管理的重点领域,且招标合规风险、合同合规风险、库存管理合规风险往往是物资采购的重点合规管理环节。比如国有企业可以对合规风险较高的岗位实行轮岗以避免腐败风险,可以将合规管理作为人事管理考核奖惩机制的一部分,进而使合规管理内化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此外,国有企业可对该重点环节的人员进行定期合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合规素养,同时培育企业的合规文化并使其融入企业文化。
3.2对合规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在进行企业和事业单位法律风险评估时,往往会因为没有明确合规管理职能的定位而加大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合规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除此之外,传统意义上的合规管理与现代企业中的合规管理侧重点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合规管理是指以管理为核心,它往往都是“注重合规管理的形式,而忽略合规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进行合规管理时能够有效地带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而取得经济效益,显然传统意义上的合规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合规管理的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合规管理相比,现代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合规管理模式是将合规和管理并重,它不仅重视合规管理的形式更加注重合规管理的内容,现代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进行合规管理时往往会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好处,一方面是能够对合规管理进行系统的管理,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对合规管理中出现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评估。
3.3加强评估审查合规风险,提高违规行为识别水平
企业风险的合规管理应按照所处行业领域的特征、性质来说明并界定各种职务舞弊行为、财务舞弊行为、腐败行为、贿赂行为、违反监管行为等,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对风险合规管理手册进行设计,以便于识别企业风险。以此为基础,应对评估合规风险的具体范围进行确定。由于充分的风险评估审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多,对企业控制内部成本十分不利,因此,企业需按照风险概率、部门重要程度、业务重要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优先级,加强重点业务与部门的风险合规审查,适当减少非重点业务与部门的审查频率,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
3.4.完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企业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坚实抓手。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有助于及时和有效地识别、衡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促进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定位,针对新业务、新变化、新问题,以“废、改、立”等方式对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梳理和调整:一是以现有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对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流程环节的制度进行梳理细化,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二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需求,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查漏补缺和优化整合。最终形成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保证资产运营管理依法合规、全方位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资产运营管理水平的管理制度。
结束语
合规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环节,合规管理的重点在于是否合乎规范。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内部制度和标准、自律要求及道德准则等。一旦某行为与合规条款不符,就会产生合规风险。因此,合规是所有风险控制中最基本、最严格的要求,构成了内部控制中不可逾越的基本红线,一定程度上起着风险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芳,李强.EPC承包模式下采购的合规管理[J].建材世界,2021,42(03):89-91.
[2]刘鸿鹏.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1,16(04):48-50.
[3]叶宁静.新形势下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1):250-252.
[4]刘佳,欧阳昕倩.加强电力工程物资合规管理[J].农电管理,2020(07):51. [5]吕福友.以管理创新推进阳光合规采购[J].中国商论,2020(10):8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