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性媒介形象的诳骗式表达——对《傲骨贤妻》艾丽西娅的女性主义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8卷第11期 2017年O6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l_8 No.11 June 2017 女性媒介形象的诳骗式表达 对《傲骨贤妻》艾丽西娅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李梅丽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以女性为主体的影视作品频繁上演,似乎预示着“她文化”春天的到来。美国电视 剧《傲骨贤妻》虽然关注当代女性自身的突破与成长,但是其影视文本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依旧未突破传统的桎梏, 女性主体性被忽视与压制。通过对传统文化价值标准和现今大众传播策略的解读,发现所谓女性文化繁荣表象的显现 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媒介机构的利益竞争使然。 关键词:女性主义;《傲骨贤妻》;传媒转向;利益驱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7)1 1—0053—01 《傲骨贤妻》以美国的政客丑闻为蓝本,描绘一名政客的 妻子在丈夫被揭发召妓及贪污丑闻而被收监后,不得不结束 家庭主妇的生活,独立承担家庭重任,重返职场、重拾人生的 故事。创作者对女主角艾丽西娅的塑造,看似是对女性在父权 世界从属形象的颠覆,但深入剖析之后,我们发现剧中所展现 的女性形象依旧缺乏主动l生与独立人格。归根究底,《傲骨贤 妻》是媒介机构在逐利心理下为观众营造的视觉奇观。 传统的压抑:性别成规的驯化与咨唤 尽管社会世相变迁,但是中西女性一直被排斥在公共领 域之外,被社会强加的道德标准束缚,被强调“第二性”属性, 失去了作为独立社会个体的权利与可能性。由于性别成规的 驯化与咨唤,个体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并自愿、愉 快地接受了这种控制与操纵,彻底失去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正 如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表示,父权体系下的文化 强加给女性“贤妻良母”这一道德化衡量标准,女性的自我价 值和主体性遭到社会的无视与抑遏。…《傲骨贤妻》中,女主 角艾丽西娅就是最好的印证。 后天社会文化赋予女性的道德标准和符号化标签,使女性 在男权社会下受到极度压抑。以传统观念来看,贤妻良母是女 性的一种正面形象,女性要以家庭为中心,只有相夫教子、依附 于丈夫的事业之下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艾丽西娅——乔治 城大学法律系高才生,婚后一直扮演着贤妻的角色。2013年前 结婚时,她选择放弃自己前途光明的律师职业成为一名家庭 主妇,全心全意辅佐丈夫皮特;丑闻曝光后,她没有选择离婚, 依旧是丈夫皮特“不离不弃的贤妻”,多次出面为皮特站台表 以支持,满足他的政治需求。 艾丽西娅的行为方式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与判断,为 她博得了公众好欲。这也表明,现代女性在处理两性关系时, 往往不能随心所愿,被外界因素所束缚。在父权制文化下,女 性的“主体性”被重塑,她们自愿接受妻子、母亲的性别角色, 甘愿处于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认同社会为之设立的符号化角 色,内化了与她们的社会利益不一致的观念,进而完成了对父 权制社会权利结构的复制乃至再生产。 二、现时的幻象:经济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断裂 独立意识是女性主义的要旨。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一问 自己的屋子》中倡导,女性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并且 年赚50o镑”。 她认为,女性若要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 权利,经济自主是第一要素,强调经济独立带来思想空间上的 独立。创作者为观众编织了一种幻象,艾丽西娅已经得到了 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和“一年赚50o镑”,但必须强调,这两 、“一者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获得精神独立与自由的必要不充分条 件。经济独立是精神自由的前提,“没有经济收入的家庭主 妇是难以独立的,她们无法摆脱丈夫的经济控制,主妇们无一 不受丈夫或情人的掣肘,她们无法真正得到自由,这也正是她 们的绝望之处”。 艾丽西娅试图从男权的控制下逃离出来, 在历经家庭变故后,她从底层的律师助理做起,建立自己的律 所,甚至竞选州检察长,逐步实现经济独立。然而,仅仅获得经 济独立并不等于实现精神自由,艾丽西娅即使实现了经济独 立,精神却并未实现解放。面对丈夫皮特巨大的伤害,艾丽西 娅仍旧没有选择离婚,怯于接受威尔的感情;为了所谓家庭的 完整,她仍然愿意陪着皮特做一些让自己厌恶的政治秀。艾丽 西娅依旧是性格保守、自我封闭的贤妻。 《傲骨贤妻》关于艾丽西娅的故事构建了当代版“娜拉出 走”,并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回答,她职 业女性的形象无疑标志着解放与独立。但是,面对已经固化成 型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女性想要突破禁锢,走上真正的自由 道路,似乎仅止于理想主义的呼喊。娜拉在经历家庭变故后, 曾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 个人”,之后毅然走出家门。艾丽西娅并没有效仿娜拉,主动作 出选择,而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已迈上“自由之路”。在遭遇 丈夫的背叛后,艾丽西娅为了生计和一双儿女的前程,重拾婚 前职业。艾丽西娅看似是和比自己年轻的后辈们在同一起跑 线上重新出发,其实她能够得到律所的工作是因为有旧情人 也是律所高级合伙人威尔的强力推荐。她在婚姻中受到了极 大的伤害,却也享受着丈夫皮特的政治资本,帮助自己获得便 利、达到目的。 自由的道路充满荆棘,正如鲁迅所揭示的,娜拉出走后的 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当代娜拉”——艾丽西娅,亦未 能突破传统的巢厩,“蜷缩在男性文化传统的羽翼下,时而心 安理得,时而5L, 有不甘地拱手相让原本属于自己的作为‘自 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公民)’意义上的个体与集群义务和责 任”。u4 艾丽西娅依然是处于男权控制下的女性形象,她的每 次选择都源于外力的推动,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他 者的助力。 一三、传媒的转向:性别秩序的倾斜与利益驱动 进入21世纪后,女性主义文化运动迎来“小高潮”,社会话 “一语权似乎向女性有所倾斜,传播媒介转而以更加隐蔽的方式 来构建女性形象,导致这种转向的是利益驱动。各种媒介机 构与个体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追逐利益,表现出(下转第55页) 作者简介:李梅丽(1992-一),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史论。 53 第8卷第11期 新闻研究导刊 V0j.8 No.I1 2017年06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June 2017 络上的机密内容;第二,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系统。包括数据加 全机制要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从领导阶层到网络用户,应组织 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以及安全认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采用 展开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启发人民群众的安全觉悟与 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并阻断各种违规与攻击行为; 安全防范意识。将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保 第三,开发和升级反病毒系统、侵入检测系统、防火墙等信息 密意识等互相联系起来,把网络安全纳入一个人人有责的安 安全产品。只有建构网络技术保护层,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技术 全管理体系中。只有提高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中国信息网络 层面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 安全才更有保障。 (二)健全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四、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属于法律范畴的 网络空间安全是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发展安全、非传统 问题。目前,我国信息立法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和空白,隐私保 安全问题之一,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护法、计算机犯罪法及计算机安全监管法等所需的配套法规 义。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就必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因此解 还不健全。我国应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尽快 决网络信息泄露问题是一项基本的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拟定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配套措施,如 网络信息泄露已成为一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目前信息 在信息泄露方面的举措。在拟定基本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安 安全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树立风险意识, 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 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反应,不断地总结经验、 行全面系统的立法。完善既有立法,加大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 探索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 (三)加强行业自律,增强守法意识 参考文献: 各个行业组织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来约束泄露信息 [1]严明.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安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的行为,分别从信息安全的技术培训、从业资格认证、从业人 2013(O6):111—113. 员责任规范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职业规范。只有加强自律,增 [2]段正凤.大数据时代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与立法建 强守法意识,提高犯罪成本,才能从源头上抑制信息泄露。同 议[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行业自律仅仅是行业内部形成的共识,缺 12-14+36. 少法律的强制性,因此行业规范只能作为法律外的补充来对 [3]谢玉宁.网络信息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现代情报, 信息进行保护,不能完全取代法律。 2004(07):48—51. (四)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4]王世伟.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 人作为主体,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终防线,所以网络的安 图书馆学报,2015(02):72—84. (上接第53页)对女性电视剧更加友好的姿态,“一些电视网 统社会价值的反抗,感同身受,以此来麻痹自己,隐藏懦弱。此 竭尽所能投入,女性剧本土化的奇观模式与全球化的普世情 外,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得到了感情宣泄或思想共鸣。艾丽西 感获得广泛传播,艺术表现与技术制作愈加精致”。 《傲骨 娅的成长蜕变是观众在现实社会中难以企及的事迹,观众只 贤妻》借用女性主义的外壳,配以精良的制作,对女性形象进 有通过人物认同来满足自身的缺失感,寻找精神寄托。女陛电 行了诳骗式表达。 视剧利用了女性主义的美好理想,是在现实的父权文化下对 大众传播中女性主义议程设置的喧嚣,使受众得到前所 女性主义理想的亵渎。 未有的生命体验,然而这是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表面尊崇,伴随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频频登场,并不真正意味着女性获 着的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漠视。艾丽西娅“出走”家庭,从“私 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亦未表明传播媒介的价值取向回归 领域”来到了“公领域”,虽然身处环境有所变换,但所要面临 中点,媒介机构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不过是利益驱动的结 的问题和困境依旧是女性如何才能从“第二性”中解放出来。 果。《傲骨贤妻》中艾丽西娅选择“出走”,“但选择的前景却 从名校高才生到家庭主妇,再到职业女性的主体身份转换,从 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给定了的,那就是一切要在男性控制的 在丈夫皮特丑闻曝光后新闻发布会上的沉默与张皇,到在发 范围内进行”。[3] 言台上演讲时的自信与从容的仪容蜕变,不能一言以蔽之“我 出走成功”。“艺术不过是对特定时代中各种社会势力和政治 参考文献: 力量塑造的核心乌托邦的表达而已”,_6 这些外在形式的变 [1]贝蒂・弗里丹(美).女性的奥秘[M].程锡麟,译.哈尔滨: 动不过是媒介机构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次策略转移。在消费 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375. 主义盛行和高度商品化的社会环境中,“春天来了”幻象的出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北 现是利益驱动的后果。 京:三联书店,1989:2. 随着女性主义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媒介机构为了扩 [3]燕道成.电视剧的女性主义、消费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大市场份额,主动迎合受众趣味,为吸引眼球而制造爆点与消 《绝望主妇》的多维解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费行为,使女性形象成为不良媒介机构敛财获利的工具与手 2008,22(4):31—36. 段。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即市场”,市场的走向与受众的 [4]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取舍息息相关。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下,市场化运作的电视 2006:148. 台或电视网为了获得一席之地,必然在电视剧中注入女性主 [5]南华.性别政治与娱乐经济——2000年后美国女性电视剧 义元素以迎合受众。女性剧满足了受众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 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08(12):101—104. 因为即使“在诞生女权主义的国度里同时也存在着抵制女权 [6]卡尔・曼海姆(德).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姚仁权,译.北 主义的文化因素”。_5 观众从艾丽西娅身上体验到女性对传 京:九州出版社,2007:457.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