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一 地 理
命题教师:李东辉
班级 姓名 成绩 2008.11
一、单项选择题:(1分/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金星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为:光球、色球、日冕 B.光球中有耀斑 C.耀斑是太阳活动周期是76年 D.色球中有黑子 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分别是:
A.24小时 B.23时56分4秒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①自西向东 ②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 ③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 ④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下列地方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的是:
A.和田 B.库车 C.乌鲁木齐 D.阿勒泰 6.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1页(共12页) A.太阳辐射 B.重力 C.季风 D.盛行风 7.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B.专指太阳内部的激烈活动
C.以太阳风为标志 D.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0年 8.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空冷空气下沉 B.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均 C.地转偏向力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 9.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气旋和反气旋 B.热力环流 C.大气环流 D.季风环流 10.下列各地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
A.广州市 B.重庆市 C.乌鲁木齐市 D.拉萨市 11.同一经线上各地:
A.同时日出 B.时刻相同 C.自转线速度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12.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 B.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C.海水密度的差异 D.大陆轮廊和岛屿的影响 13.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之分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交替 D.极昼极夜 14.地球公转运动时:
A.日地距离保持不变 B.黄赤交角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自东向西 D.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变
《齐民要术》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雨,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霜也。”(煴:无焰的微火)回答15~17题。 15.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A.冬季 B.夏季 C.初春 D.深秋 16.“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的霜冻产生的原因是: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2页(共12页)
A.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B.雨过天晴的夜晚,气温一定很低,会有霜冻。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
17.“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霜也。”的原因是:
A.“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的过低
B.“烟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C.“放火作煴”可直接将地面加热,使地面辐射增强,而其到保温作用 D.“放火作煴”可将大气直接烤暖,避免霜冻形成。 18.关于对流层特点的论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C.有大量臭氧形成一个臭氧层 D.有若干个电离层 19.在同一纬度,同一季节,下面四种条件下,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2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射向宇宙的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3页(共12页) A.地区之间的冷热不均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太阳辐射的强与弱 23.看右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A处比D处的气压低
B.A处的气压比B、C处的气压高
C.E处的气压比D处的气压高 D.B、C处气压比A处气压高
24.下列四图中,为南半球风向偏转的正确的一项是:
1010(百帕) 1000 1000 1010 1005 1005 1005 1005 1000 1010 1010 1000 A B C D
25.下列四图中,是冷锋的为: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A B C D 26.下列四图中,属于北半球气旋的是: 低 低 高 高
A B C D 27.“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B.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C.地中海气候特点 D.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28.下列分别被称为“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体”的分别是:
①臭氧 ②水气 ③二氧化碳 ④氟氯烃 ⑤天然气 ⑥二氧化硫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③、⑥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4页(共12页)
29.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
A.日本暖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 北大西洋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30.以下气候类型中,其成因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成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1.在赤道上:
A.全年任何时候昼夜等长 B.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情况出现 C.地球自转偏向力最大 D.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3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A.江河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D.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33.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 B.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C.地震 D.天空闪烁的星辰 34.北半球有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受低转偏向力的影响:
A.南岸侵蚀快于北岸 B.北岸侵蚀快于南岸 C.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北岸、南岸侵蚀都不强烈 35.11月7日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向南移 B.渐渐移向赤道 C.在南半球、向南移 D.渐渐移向北回归线 36.“北京时间”是: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西经120°地方时 C.东八区的区时 D.国际标准时间 37.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差异 B.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季节移动 38.世界上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5页(共12页) A.北美洲东南部 B.亚洲东部 C.南美洲 D.亚洲南部 39.冬至日时:
A.北半球的昼长最长 B.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C.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D.南半球各地均出现极夜 40.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通常是:
A.地表淡水资源的数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地下淡水资源的数量 D.地表水所占比重 4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42.冬至日12月22日:
A.乌鲁木齐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喀什的昼最长夜最短 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D.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43.冷锋具有的特点是:
A.过境前,天气是阴雨天气 B. 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C.冷气团在锋面以上 D.过境时,气压会升高 44.下列属于气旋影响下的天气是:
A.我国冬春季节的寒潮 B.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C.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D.盛夏时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45.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变化的趋势是:
A.波动下降 B.波动上升 C.持续上升 D.稳定不变 46.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是因为: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反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增强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6页(共12页)
47.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② B. ①④ C.①③ D.②③
48.关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C.1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D.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变大
49.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化害为利,人类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过量抽取地下水。 B.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面积植树造林,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D.对地表径流和水汽输送施加影响 50.黄赤交角目前是:
A.90° B.66°34′ C. 23°26′ D.0°
51.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数米,河水与两侧潜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
A. 河水和潜水互补 B.潜水补给河水 C.河水补给潜水 D.二者互不补给 52.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与下列人类哪一项活动有关:
A. 砍伐热带雨林
B.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 C.大量燃烧矿石燃料 D.大量排放SO2和氮氧化物
53.下列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C.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D.人们使用空调、电冰箱排放氟氯烃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7页(共12页) 54.比银河系低两级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55.关于我国的酸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主要为硝酸型酸雨 B.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C.主要是磷酸型酸雨 D.重酸雨主要分布在北方 56.东八区的区时比东九区和西六区的区时分别 A.早1小时和晚14小时 B.晚1小时和早14小时
C.早2小时和早14小时 D.晚2小时和晚14小时 57.从今天(11月7日)往后到一月初:
A.八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八钢的白天越来越长 C.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D.太阳直射点会移到北半球 读下列海洋表面等温线图,回答58—60小题 58.下列是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9.属于南半球的寒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0.向高纬凸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8页(共12页)
二、综合题:(40分)
61.读太阳系横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分/空)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天体。A________星,B为_______星。
⑵小行星带是 字母。 ⑶E星为____________星。 ⑷八大行星的公转向方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
⑸属于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_星。 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___________上。
62.读下列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回答。(8分,1分/空)
⑴A位置时,为____________日,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线上,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⑵B位置时,八钢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____________值,昼夜 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
⑶C位置时,全球昼夜____________。 ⑷当位于B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
6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该图为__________日(节气)太阳光照 图。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纬线上。 ⑵B点的时间为_________点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9页(共12页) ⑶此时八钢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__。 ⑷昼夜等长的是图中________点(字母)。 ⑸本图出现极昼的地区 。 64. 读风带、气压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风带、气压带名称。
B为_______气压带,F为_______风带
⑵在B、F交替控制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⑶北半球风带气压带在夏季向______________移动。
65.读“亚洲季风”图,回答:(4分1分/空)
⑴图甲表示 月的季风情况。 图乙时亚洲东部刮 方向风。
⑵N为 气压(名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10页(共12页)
⑶C季风的特点是 。 66.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A是 暖流,B是 寒流。 ⑵A、B两支洋流交汇处形成 渔场。 ⑶E是 洋流(名称)。
⑷多K处的温度增高时,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此现象称为 现象。⑸图中ABCDE属于风海流的是 。 67.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分别是:(5分)
甲 乙 C H
D F 湖 A B G E 海 洋
水循环示意图
⑴ C E
⑵乙是 循环,使水资源得以 。
⑶水循环主要通过大气中的 输送和地表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11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A A A A B B D B A C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D C D C D B A A B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A B B A C C C B B B A C D C B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B A C C C B B D B B C C A D 61、地球、木 D 彗、同向 FGAH 同一平面
62、夏至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最小 昼最短夜最长 平分 快
63、夏至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AC 北极圈及其以北 64、副热带高压 西风 地中海 北 65、一 东南 亚洲高压 温暖多雨
66、日本 千岛 北海道 西风漂流 厄尔尼诺 E 67、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海陆 再生 水汽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学段试卷 第12页(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