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82 道建筑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12)05—0082—03 武夷山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浅析 洪淮斌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公司,福建福卅I 350013) 摘要:结合武夷山特长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分别从基准面选取、隧道施工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匹配方法、 洞内导线网平差方法以及斜井段导线边测量精度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偏大的原 因,并进行了计算验证。 关键词:特长隧道 横向贯通误差分析 基准面高程 控制网匹配 中图分类号:U452.1 3文献标识码:A 法布设二等GPS网,以满足施工测量放样以及洞内控 1 工程概况 武夷山隧道是向(塘)莆(田)铁路穿越武夷山脉 的一座特长隧道,位于福建省建宁县和江西省黎川县 境内,隧道全长14.659 km,设计行车速度250 km/h, 为高速铁路双线曲线隧道。全隧共设三座施工辅助坑 道——李家斜井(1 097.51 m)、坊上斜井(1 601.74 制测量的要求。施工控制网外业观测采用4台(套) Trimble 5700双频GPS接收机,内业计算采用随机软 件TGO进行基线解算、采用武测科傻GPS数据处理 系统进行网平差。坐标系统转换时,在隧道进、出口 各选取一个CPI点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二维网约束平 差,求得施工坐标系坐标。平差后的进洞定向边精 度、控制网对贯通误差影响值均满足规范和测量设 计要求,如表1。 2)洞内平面控制网:采用三等精密导线环,每个 导线环由4~6条边构成,隧道贯通后实测导线边长 245~418 m,平均边长292.8 m。外业测量采用 m)和下村斜井(1 368.36 ITI)。 2 施工控制测量及隧道实际贯通精度 2.1平面控制测量 Trimble s6自动锁定型高精度全站仪自动观测,测距 边经气象、仪器常数和长度归算等三项改正,平差计算 采用铁路测量传统的简化平差方法——多边形平差法 的解析法 。 1)洞外平面控制网。设计单位为该隧道提供了8 个CPI点,经分析能够满足隧道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因此,洞外平面施工控制网采取直接加密CPI网的方 表1各项误差影响值 2.2 隧道实测贯通误差 从铁路测量规范的角度,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远小 于规定的限值13 cm ,但是,从专业测量人员的角 度,作者认为贯通误差偏大,与控制测量设计值存在较 大偏差。 下村斜井与隧道出口问的贯通面实测横向误差 6.3 cm(贯通长度5.6 km),下村斜井与隧道进口(坊 上斜井)间的贯通面实测横向误差5.2 cm(贯通长度 5.9 km)。 3贯通误差偏大的原因探析 作者简介: 加 ;修回日 : :洪淮斌( 1973 3 -2 0 -、),男,福建南安人,高级工程师。 影响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武夷……………………………~ 2012年第5期 武夷山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浅析 83 山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分析,基准面选取和洞内(外)施 工控制网平差方法为主要影响因素。下面以下村斜井 ~隧道出口间贯通导线测量资料为对象进行分析和 探讨。 3.1 基准面高程的影响分析 武夷山隧道实际中心概略经度116。48 48”,隧道 平均高程315.35 m,顾及贯通面设计高程的平均高程 为3l4.75 m。 在确定隧道平面控制网坐标系时,经过分析验证, 直接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CPI网坐标系统——高斯投 影任意带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6。45 ,基准面大地高355 1TI,高程异常+55 m。但这 并非该隧道的最佳坐标系。 隧道施工测量主要围绕贯通点,与水准测量路线 类似,它应在基准面计算中占一定权重。因此,隧道施 工坐标系最佳投影面(基准面)宜顾及各贯通点高程, 资料表明,这可使洞内导线边长度归算改正值的残余 量最小 。 。 基准面水准高程由原测采用的300 m改为最佳基 准面3l4.75 in,计算各导线边的归算长度,保持起算 点、平差方法等不变,重新计算贯通点坐标,结果如表 2。从计算结果看,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由实测的63 mm 变为57 mm,减小6 mm;同时,纵向贯通误差也由实测 的72 mm变为52 ii'lm,减小20 mm。可见,基准面的选 取对隧道贯通误差影响较为明显。 表2贯通点坐标 3.2 隧道独立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匹配的影响分析 CPI网(高速铁路基础平面控制网)是全线平面网 的起闭基准,而为长大隧道施工建立的独立控制网既 要保证隧道精确贯通,又要保持与全线控制网相吻合, 保证线路的平顺性,这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匹配度 的选择问题。铁路测量通常的做法是联测若干公共 点,通过坐标转换或约束等实现控制网尽可能吻合。 隧道施工建网时,GPS接收机、基线解算软件、网 平差软件使单基线解算结果质量可靠,质量统计如表 3;三维无约束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0.422 elTl,最弱 点CP1 048中误差0.52 cm,最弱边CP1 063~XJ一0相 对中误差1/219 000,以上结果表明该GPS网具有很 高的精度。为了与CPI网相匹配,二维约束平差分别 采用“两点约束”(CP1 048、CP1 065)和“一点一方向” (CP1 065、CP1 065一CP1 048),比较两种平差结果,全 隧边长较差79 mm(尺度差5 ram/kin),横向较差48 mm,优于规范规定的投影变形限值。因此,考虑与相 邻构筑物衔接以及无砟轨道线形精度,现场测量选择 “两点约束”的平差结果。 表3单基线解算结果 “两点约束”平差难免给施工控制网带入CPI网 的整网误差(CPI网为全线统一平差后再分段投影), 可能影响控制网的精度,甚至是贯通精度。为此,分别 以两种平差结果作为洞内导线起算数据,其余条件均 不变,重新计算贯通点坐标,结果如表4。从计算结果 看,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变为55 lntn,减小8 mm。 表4重新计算贯通点坐标 分析认为,该隧道原测CPI点的精度能满足施工 测量要求,但由于测量仪器、观测环境、平差方法、约束 条件、平差模型等不同,以及整网平差带来的误差等因 素,直接加密CPI网的方法给隧道贯通精度带来一定 影响;“一点一方向”约束平差在满足与线路控制网相 匹配的基础上,很好地保持了GPS网较高的内符合精 度,可提高隧道贯通精度。 3.3洞内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的影响分析 洞内控制网采用导线环的形式布设,平差计算采 用《铁路测量手册》中推荐的“多边形平差法的解析 法”” ,即按系数平差原理同时考虑导线环中各条路 线不同的权,按条件平差原理列出角度闭合差的法方 程式,解法方程求得联系数,从而算得各环路上导线角 的改正值。坐标增量平差方法与角度平差方法相同, 假设各边等权,法方程式系数等于边数。 这种平差方法存在不足:①边角分别平差计算,是 一种简化计算;②边角分别单独定权,假定角度等权, 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内角上;假定各边等权,法方 程式系数直接取导线环边数,虽然洞内控制网导线边 长相差较小,但全网边长极差173 m,极值比1:1.7,且 由于各边高差不同(斜井坡度达8%)、洞内观测条件 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等权;③相邻角(边)改正数计 算方法不严密,相邻角(边)改正数除分配本环闭合差 外,还考虑了相邻环闭合差改正数的一部分,闭合差是 铁道建筑 多个角(边)误差的集中体现,在一个角(边)上改正存 在着理想的近似。而相邻边是导线环传递坐标的唯一 和关键,这必然使误差不断积累并传递。 经比选,使用武测科傻系统——“现代测量控制 网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对贯通导线环重新进行 严密平差,结果如表5。从平差结果看,两段贯通导线 网均达到三等精密导线的精度,隧道纵向、横向贯通误 差分别为37 mm和30 mm,贯通精度极大地提高。由 此可见,采用严密平差,边角定权、误差分配更加合理, 平差模型更严密,有力地保证了导线网的精度。 表5贯通导线环重新平差 3.4斜井段导线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 本次洞内导线网外业测量采用Trimble S6全站仪 自动观测,当竖直角较大时该仪器的测距精度不稳定。 武夷山隧道下村斜井设计综合坡度达8%,导线边的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上,这从斜井与正洞联系点XDX12 的多次测量结果(表7)就可看出。 表6洞内导线网测距边观测精度统计 竖直角>4。,洞内导线网测距边观测精度统计结果如 表6。从表6中可知,当竖直角较大时,往返测高差较 差、平距较差均偏大,而这些导线边均分布在下村斜井 段(与隧道正洞垂直),边长累积误差最终集中反应到 表7斜井与正洞联系点XDX12的多次测量结果 注:表中第2~5次测量结果只列坐标值的小数部分。 施工辅助坑道,此时应特别注意边长测距精度对贯通 4 结束语 影响长大隧道横向贯通精度的因素很多,通过向 莆铁路武夷山特长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分析,得出如 下结论:①导线环作为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是经 误差的影响。斜井段施工控制网外业观测宜一次性完 成,测量期间避免重车通行,保证点位的稳定以及导线 边的测距精度。 参 考 文 献 济可行的,平差计算建议采用严密平差,解析法的简化 平差方法最好只用于中长隧道或者短隧道控制导线 [1]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路测量手册[M].北京:中国铁 道出版社,1997:415—423. 网;②基准面的选取可影响隧道贯通精度,长大隧道宜 建立独立施工坐标系,计算基准面高程时,建议顾及各 [2]乔连军.三维精确定位系统在京哈线的应用[J].铁道建筑, 2011(4):127.129. 贯通点高程;③洞外GPS施工控制网平差计算时,宜 选取“一点一方向”的最少约束条件,既保证与线路控 制网、相邻构筑物相吻合,又可保持GPS网较高的内 符合精度;④一般情况下,洞内导线多为直伸状,测角 精度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较大,测距精度往往被忽略。 但长大隧道一般采取“长洞短打”,大多设计了斜井等 [3]洪淮斌.GPS技术在高铁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建 筑,2012(3):58—60. [4]王化光,尹紫红.超短基线方向测量研究[J].铁道建筑, 2011(4):130—1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601—2o09 高速铁路工程 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责任审编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