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布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爱go旅游网
布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梁世彦(河北省怀安县畜牧水产局076150) 近来,随着养殖业在全国多地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 是布病在畜间相互感染,而畜布病传染人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布病防治措施,但防治效果仍 布病分羊型、牛型、猪型、犬型,其中羊型、犬型布病 容易感染人.牛型、猪型布病的传染性稍差。 2传染源 不够理想,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因此,正确认 识布病发生的成因和危害性,提高布病防治意识和防治水 患病牛羊等动物特别是患病牛羊等动物流产的死胎、胎 盘、胎衣、羊水及其污染的饲料、饲草、饮水、物品等为引 起牛羊等动物布病发生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平,进而从根本上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笔 者根据二十多年的疾病防治实践经验对布病的流行特点及综 合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业主和同仁参考。 1概述 牛羊等动物布病发生一般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 及皮肤、黏膜等传播。 4预防 4.1定期、及时口服免疫疫苗 布病是布氏杆菌病的简称,又称布鲁氏杆菌病,俗称羊 病。是由牛羊等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慢性传染病,也是 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牛羊等动物的性 患畜多体质瘦弱,乏力,部分患畜关节肿胀,出现跛 定期、及时用布病弱毒疫苗对所养羊只、肉牛及奶牛的 犊牛进行口服免疫。 4.1.1用法 欲下降,公畜发生睾丸炎症、怀孕母畜流产。 行。高产畜多发。母畜发情配种后,在1—2个月内容易返 情;患病母羊多在怀孕后3—4个月流产.患病母牛多在怀孕 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或凉白开水进行稀释,禁止使用自 来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夏天要在2h 内,冬天要在6h内用完。 4.1.2用量 后6 ̄8个月流产。一般流产3-4胎后不再发生流产,但仍有 传染性,存在极大的危者陛。 作者简介:粱世彦(1973一)。男,河北省怀安县人,专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 度高的DNA模板,严格操作。减少模 板中杂蛋白含量。 5.2缓冲液不合适 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 以2 ̄C 为梯度优化延伸温度。 7.3变性温度与时间 空气中的气溶胶进入反应管导致 阴性对照出现条带。 9检测重复性不佳 9.1加样不准确 缓冲液的加人有助于酶的稳定。 更换缓冲液。 6条带大小与理论值不符 6.1模板或引物使用错误 变性温度低,样本DNA解链不完 全导致PER反应失败。提高变性温度 和反应时间。 7.4退火温度不合适 加入的试剂或模板量不均一导致 PCR反应结果不一致。 9.2仪器硬件因素 重新配制反应体系,确保加人正 确的模板和引物。 6.2污染 以2℃为梯度优化退火温度。 7.5延伸时间过短 更换了反应管或PCR反应仪导致 PCR反应结果不一致。 参考文献: 【1魏群.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海德堡: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9.12. 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扩增片段的 环境污染、气溶胶污染和仪器污 染都会影响PCR反应的特异性。使用 全新的试剂和枪头.对工作台进行彻 底清洁后重新进行PCR反应。 7阳性对照无条带 7.1 DNA模板量太少 长度而定,一般lkb以内延伸lmin 。 以5s为梯度优化延伸时间。 8阴性对照出现条带 8.1仪器污染 【2】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3. PCR反应仪、工作台、试剂和枪 头有污染。使用全新的试剂,枪头要 高压灭菌。对反应仪器和工作台进行 彻底清洁。 8.2气溶胶污染 [3】PCR检验技术【M].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增加DNA模板量,并确保DNA 模板干净。 7.2延伸温度过高 文中有些资料摘自Intemet网站.资料 中未列出作者,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46口画嗣固圃 2016.1 1 疫苗用量一般为每只羊1头份布病弱毒疫苗:每头牛5 头份布病弱毒疫苗。牛羊无论大小、老弱、是否怀孕均可使 用布病弱毒疫苗进行布病预防。犊牛、羔羊等幼畜在第1次 口服布病弱毒疫苗后1个月,再口服1次布病弱毒疫苗。免 疫期可持续1年以上,免疫效果确实。 4.1.3注意事项 牛羊等动物免疫接种布病弱毒疫苗前后各3d时间.应 .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 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 症。人员一经感染了布病以后,多表现为类似一般感冒症 状,容易出现误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常呈现身体酸懒, 四肢关节、全身肌肉疼痛,有时表现低烧,午后明显,不思 干活,性功能下降。男性睾丸肿胀、发热、疼痛;女性长期 不孕、反复流产,严重者,终身不孕。看上去像个健康人, 停止使用抗生素及含有抗生素、添加剂和发酵饲料的饲料和 饮水。免疫当日禁止饮用加有消毒药的自来水,禁止对牛羊 等动物圈舍、饮水、用具、巷道等进行消毒。体温升高的病 羊暂时不做口服疫苗预防,等治愈后再进行补充口服疫苗。 但体温不高的慢性病羊不受服用疫苗影响。 4.2外来动物的免疫 购买牛羊等动物或引种时,要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进行 有效检疫,检疫没病后才可以购买。买回后在卸车前后要分 别进行带畜消毒,然后再进行隔离饲养和隔离检疫30d以 上。对隔离1周以上未发现患病,且布病免疫登记不清或虽 然已经免疫但免疫已接近过期的要及时安排布病弱毒疫苗的 补免或重新免疫。 4.3定期消毒 定期使用2--,4%火碱水、O.5%过氧乙酸、0.5~1%百毒杀、 O.5%卫康、4%纯碱热溶液、5 ̄20%漂白粉溶液、10—20%生 石灰乳浊液、1—1.5%农福等消毒液对牛羊等动物的圈舍、运 动场、过道、食槽、水槽、用具等进行常规消毒,一般一周 进行1 ̄2次消毒,最好2种及2种以上消毒液交替使用,以 防产生抗药性。消毒液最好在使用时现用现配,以保持其消 毒时的有效浓度。消毒前要先行清扫污物、杂物并经清理后 再进行消毒,提高消毒的效果。 4.4定期做好牛羊等动物布病监测和检疫 定期做好牛羊等动物布病监测和检疫是及时掌握和评价 布病防治效果.发现和净化牛羊等动物布病的有效措施和手 段,也是消灭和杜绝牛羊等动物布病的根本保证。一般牛羊 等动物饲养场每半年进行1次布病监测和检疫;正在净化的 牛羊等动物饲养场每3个月进行1次布病监测和检疫。通常 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也可用布病快速 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 4.5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做好布病患畜和因布病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做 到“四不准、一处理”,即对检出的布病患畜不准转运、不 准销售、不准屠宰、不准食用和无害化处理。对检出的患病 动物和发现因布病死亡动物要及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降低传染率,减少经济损失,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对被 布病患畜和患畜尸体及其排泄物污染的场所、物品、用具等 用有效的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4.6免疫用具的处理 布病免疫结束以后,要将稀释后用剩的布病疫苗及一次 性注射器和其他污染物品统统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用剩的 布病弱毒疫苗造成新的污染和造成不必要的传染。 5人的布病预防 实为一个“废人”。 5.1布病感染人的途径 5.1.1经消化道感染 许多人总认为“不干不净、吃上没病”,而恰恰相反, 人得布病多是从口腔感染的。 5.1.2经伤口及血液感染 据调查和资料记载,人得布病许多是从伤口及血液感染的。 5.1.3经皮肤、黏膜渗透感染 据调查.部分人得布病是由于未戴防护手套直接接触布 病传染源或吃了未加工成熟的有布病的肉食制品,但发病率 较低。 5.2预防 5.2.1远离羊群及其排泄物、污染物 远离羊群及其排泄物、污染物是预防人患布病的有效措 施之一。 5.2.2注射人布病疫苗 用人的布病疫苗进行预防,但保护率较低。与患病牛羊 等动物及其污染物接触后,要及时口服四环素或盐酸多西环 素7-21d可有效预防布病发生。 5.2.3讲究卫生。勤洗手 预防人患布病要遵循正确的洗手顺序:肥皂水一消毒 液一清水洗手,3个步骤,3个环节,3次洗手是预防经口腔 感染布病发生的重要举措。 5.2.4戴手套 要戴里层为医用橡胶手套,外层为掌指面为橡胶面的线 手套。穿工作衣帽,戴风镜。它是预防经伤口、皮肤、黏膜 感染布病的重要手段。 5.2.5生熟分开。并认真执行 在现实生活中,生熟菜板、菜刀分开常常被忽视。因 此。做好生熟分开是预防人员感染疾病特别是感染布病的重 要途径。 5.2.6定期消毒 定期用蒸煮法或用0.5%过氧乙酸溶液、4%纯碱热溶液、 84消毒液等对菜刀、案板、抹布、碗筷等进行消毒,减少人 感染布病的几率,从而保护人的健康。 5.2.7给易感动物注射疫苗 饲养的牛羊等动物没有得布病,并定期对所饲养的牛羊 等动物进行布病疫苗的有效预防,并在有效期内。 5.2.8按规程进行免疫操作 不在牛羊等动物进行布病疫苗免疫操作过程中嬉笑、打 闹、吸烟、吃零食。并做好个人防护。防疫结束后要及时进 行消毒,确保防疫人员的卫生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