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经济区组织的原则中,强调了经济区范围与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的一致性,也是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城市经济区组织的主要依据。 A:腹地原则 B:过渡带原则 C:可达性原则 D:联系方向原則 E:经济政策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A:城市人民政府 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E:综合治理
3、下列选项中,最早成为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的是。 A:金钱 B:城市 C:土地 D:人
E:综合治理
4、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A: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B: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提出的 C: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E:综合治理
5、在西方国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 A:房地产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财产税 E:经济政策 6、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属于种群特征表现的是。 A:出生 B:生长
C:死亡 D:死亡率 E:经济政策
7、对自然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社会生态亚系统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 B: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基础,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 C: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社会生态亚系统是命脉,自然生态亚系统是主导 D: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社会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经济生态亚系统是主导 E:经济政策 8、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 A:4% B:6% C:8% D:10% E:经济政策
9、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实际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不断深化和运用,即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其中主要的理论不包括理论。 A:新城 B:有机疏散 C:卫星城 D:工业区位 E:综合治理
10、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是。 A:开间 B:斗栱 C:斗口 D:步梁 E:经济政策
11、在一定的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容量具有相对。 A:有限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特殊性 E:综合治理
12、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是指由生态系统获取的非物质益惠。 A:供给服务 B:文化服务 C:支持服务 D:调节服务 E:经济政策
13、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主要矛盾是问题。 A:保湿 B:防寒
C:采光 D:通风 E:经济政策
1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是。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D: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E:综合治理
15、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是。 A:圆厅别墅 B:巴齐礼拜堂
C: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D: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E:经济政策
16、雨水管渠断面形式中,管道都是施工前预制的,其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进度也快,但在相同排水能力的情况下,工程投资高于暗渠,并且预制管径一般小于mm。 A:1 000 B:1 500 C:2 000 D:2 500 E:经济政策
17、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 A:0.1% B:0.15% C:0.2% D:0.6% E:经济政策
18、下列选项中,不是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A:居住区一组团一小区 B:居住区一组团 C:小区一组团
D:独立式组团和街坊式 E:综合治理
19、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目标是。
A:统筹规划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B: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C: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
D: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E:综合治理
20、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由资源决定。
A:矿产 B:土地 C:森林 D:水
E:综合治理
21、下列不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B: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C: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D:确定镇区性质、职能及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E:综合治理
22、在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规划则会利用GIS软件分析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及时发现违法用地与违法建设。 A:监测人员 B:管理人员 C:设计人员 D:应用人员 E:经济政策
23、下列对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B: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C: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D: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E:综合治理
2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可以采用安全存放方法,主要是。 A:活性污泥法 B:掩埋法
C:化学固定法 D:焚化法 E:经济政策
25、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中,是城市排涝系统中的主要工程设施,其布局方案应根据排水分区、雨水管渠布置、城市水系格局等因素确定。 A:防洪堤 B:截洪沟 C:排涝泵站 D:防洪闸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十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B: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C: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小于1
D: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
E: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占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
2、受资源性生态要素影响的地区包括。 A:水环境与水源保护区 B:绿化保护地区 C:文物保护地区
D:自然环境保护地区 E:旧成文物保护区
3、行政权力的特征包括。 A:政治性 B:强制性 C:公共性 D:约束性 E:社会性
4、对于住房来说,影响其价格的因素有。 A:本身的性质和功能 B:购买者的承受能力 C:区位
D:社区特性 E:环境质量
5、常用的计算B/N比的方法主要有。 A:普查法 B:区位商法 C:残差法
D:最大需要量法 E:正常城市法
6、行政处罚的特征表现在。
A:行政处罚是对行政决定的一种法律救济机制 B:行政处罚的启动时依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
C:行政处罚针对的是管理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D: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或其行政主体实施
E:行政处罚权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处罚,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处罚 7、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保护工作中,按照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属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长城 B:武夷山
C:孔庙、孔林、孔府 D:故宫 E:昆曲
8、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可以新建扩建的建筑包括。 A:新建必要的卫生服务站
B:修建工厂
C:新建垃圾处理场 D:扩建工厂 E:扩建学校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的基础 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公平性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重点考虑间接连带性的环境影响
E: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注重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并根据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 10、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包括。 A:从生活性城市空间到生产性城市空间 B: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C:从空间环境到时间环境
D: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E: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11、城市工程管线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为。 A:压力管线 B:架空线 C:地埋管线 D:可弯曲管线 E:重力自流管线 12、《风景名胜区条例》中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应实行“__”的原则。 A.科学规划 B.统一管理 C.严格保护 D.永续利用 E.重点控制
1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原则 C: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E: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14、炎热地区的住宅遮阳方式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以分为。 A:固定式遮阳 B:垂直式遮阳 C:挡板式遮阳 D:活动式遮阳 E:简易式遮阳
15、我国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按居民是否参加工作,分为__。 A.基本人口 B.服务人口
C.劳动人口 D.非劳动人口 E.非基本人口 16、《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其内容包含__。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
B.中国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C.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7、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等。 A:建筑高度 B:建筑后退 C:建筑间距 D:建筑密度 E:建筑体量
18、城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应包括__。 A.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
C.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D.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E.确定城市支路的走向、宽度
19、下列选项为乡和村庄规划任务的是。
A: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B: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C: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地与自然资源,科学、有效、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D: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E: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20、基于区域规划的理论,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完整的城市体系包括__。 A.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经济基础模式的关系 B.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C.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 D.城市环境上的相互关系 E.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21、进入21世纪,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原有编制办法的不足进行的相应改进,并形成地方统一的编制技术措施,对本区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行为进行
规范,以便实现总体控制和相互衔接,主要体现在。 A:对控制性规划的法制化的努力
B: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区划定与用地编码进行规范
C: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明确编制内容与编制方式,提供主要控制指标的赋值参考标准
D: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制图规范和数据标准
E: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足
22、以下属于城市燃气总体规划中内容的是。 A: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B: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C:计算燃气用量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E:布局城市输气干管
23、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可划分为。 A:鼓励开发区 B:优化调整区 C:重点发展区 D:适度发展区 E:控制发展区
24、固定电话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包括。 A:国际推荐预测方法 B:单项指标套算法 C:弹性系数预测法 D:电话增长率预测法
E:根据我国规定的发展目标进行预测
25、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A:人口 B:建筑 C:财富 D:信息 E: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