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学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2.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学习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 西汉的建立
1、建国时间: 2、建国者: 3、都城: 4、材料研读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景象: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2、原因:
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②主观上:吸取秦亡的教训。 3、具体措施: 材料研读
材料一 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材料二 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
1 / 3
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设计(无答案) 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4、作用: 三.“文景之治”
1.阅读教材介绍汉文帝、景帝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 ② ③ ④ 2.材料研读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文景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呢?
3.动脑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③“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什么意思?对现在的治国有现实意义吗?
课堂检测:
1.西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项羽 C.刘秀 D.刘备 2.西汉建立于 (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9年 3.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王国问题 B.恢复发展生产 C.人口问题 D.王权问题 4.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穷兵黩武 C.增加赋税 D.“以德化民”
5.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 )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2 / 3
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设计(无答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今天我们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期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