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琪 宋文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
关键词:孔子;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物。早在春秋时期之时,孔子就已经被授予“天纵之圣”“天之木铎”的美称。他的儒家思想作为当时国家的核心思想,且在我国的思想界占领主要指导地位长达两千年之久。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孔子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去,自己出资创办私塾,广收门徒,言传身教。只要有学生投入他的门下,无论贫穷富贵或是社会地位的高低,均一视同仁。孔子在行教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例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孔子也对他当时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等都进行了严谨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当时最完整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体系,并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如今孔子的教育思想已然深入人心,许多西方国家都纷纷设立了多家孔子学堂,让自己国家的学生可以从小就能受到孔子文化的熏陶。 一、教育宗旨:有教无类
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极少数贵族家的子弟才有上学的权利。而孔子却自己出资创办学堂,做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无论你的出生平穷还是富贵,也不论你资质平庸或是聪慧过人,也不论你的国籍,只要你一心想求学,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那么都可以进入学堂受到教育。这说明孔子在教育中很重视人人平等这个观念,不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百姓,不论品行较好还是品行较差,都一律收入学堂,言传身教。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应该被外周因素所影响。在如今的中国,“有教无类”这一理念已经基本得以实现。人们不仅仅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有受教育的义务。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某些发达的地区也已经开始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为什么称之为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你作为国家的子民,上学受教育也是你应该做的事,应该履行的义务。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把教育作为发展当中的主要核心任务。保证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无论是打工子弟的儿女还是留守儿童,不论是贫穷百姓还是富二代,都有权利和义务受到教育。而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多进行辅导与鼓励,成绩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同学也要适当表扬以激励其学习的热情。不仅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课外也要积极的和同学沟通,关心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对家庭有困难的同学要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的公民。每个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单纯的直接以学习成绩来作为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指标。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只是擅长的地方不同罢了,老师应该用鼓励式的教育,鼓励学生去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用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来回报祖国对他的培养。 二、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均不相同,因此“因材施教”才是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按以往那样用一个模板去培养学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和其他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育工作。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孔子指出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对问题理解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传授不同难度的课程。孔子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其次,老师也应该发现学生特殊的天赋,鼓励每个学生去坚持自己所喜欢所擅长的东西。所以孔子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共同教育之时,也不忘鼓励学生去发展自己的特殊才能,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个人特殊才能的最大发展。现如今中国许多高校也开展了艺术特长班,如体育、舞蹈、音乐、绘画、钢琴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报考相关的院校,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孔子的教育方法还有许多种,并且每一种对我们的教学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时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了。每当遇到问题是,孔子总是让同学们先自己思考,而不是直接去启发,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孔子思想,对当代高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将孔子的思想与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相结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孔子思想成就了中国古代教育风气的盛行和教育事业的辉煌,对后世的铺垫及影响是坚实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陈卫平 孔子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张玉 论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多元化改革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