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材料二 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囯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不同意。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没有马上成为工业强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它说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第一批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囯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根据所学可知,不同意这一说法,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没有成为工业强国。 【点睛】
第三问以工业化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的意义。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2049年实现现代化。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材料三 在公社的体制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一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
(1)材料一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出自哪一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三分别与哪一历史运动有关?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教训? (3)请你给以上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举出该时期一例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答案】(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会议:中共八大 意义: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王进喜 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中共八大;这次会议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教训是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根据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该时期的先进人物有王进喜,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3.“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
走上社会主义路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笑迎携手日月新)
材料二公元1683年(清康照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3)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顺应趋势谱新篇)
材料三:下图是上海永安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
(4)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事件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举性政策? 步骤二:激烈讨论
有关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张明和王刚展开了争论。
张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王刚:三大改造中存在很多缺点和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5)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请说说你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答案】(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时期(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从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2)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把手工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5)他们两个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不全面。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三大改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作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通过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和图二“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可知,两个时期分别是土地改革时期和三大改造时期。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土地由原来的农民所有转变为了集体所有。
(2)通过材料中“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可知,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对手工业生产资料的转变。
(4)通过图中“上海永安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公私合营)这一历史事件。在改造过程当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材料中张明和王刚两人的观点分别是从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的讨论,因此都不全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改造的方式、实质、结果和意义等,并且能够形成一定认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条文出自何处?是哪一年什么会议制定的?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该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这部宪法颁布从而取代了哪一部重要文件?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4)取代了《共同纲领》.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可知,以上条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的宪法颁布从而取代了《共同纲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和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工业状况?
(2)为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从哪一年开始执行? 材料三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这段时期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写出其中一个成就。 (4)说说实施这一措施的意义。 【答案】(1)工业生产落后。 (2)一五计划;1953年。
(3)东北地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4)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解析】(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
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和材料二所给信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上述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可知,结合所学知识,“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地区。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需熟悉一五计划的过程和影响。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依据课本所学,三大社会主义改造,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故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7.读下段材料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资本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什么态度? (2)这与党和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有关? (3)这次改造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支持态度。 (2)赎买政策。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替我们安排了出路,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知,资本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持支持态度;
(2)依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
(2)中共中央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举措的结果如何?
【答案】(1)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2)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农民纷纷加入农业合作社;
(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
(3)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业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