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梳理文章顺序,正确归纳段意
一、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梳理文章顺序,正确归纳段意。
二、基础知识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lǐ mào xiū sè
( ) ( ) ( )
ɡōu lè xīn jiānɡ hún huánɡ yì tǐ
( )
jīn piāo dài wǔ rè hū hu jí chí
( ) ( ) ( )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似乎(sì shì) .
好客(hào hǎo) .
矗立(zhù chù) .
妖娆(yāo ráo) . 分外(fēn fèn) .
着急(zháo zhuó) .
暖和(hé huo) .
狰狞(zhēnɡ zēnɡ) . 逞凶(chénɡ chěnɡ) .
戎.装(rónɡ lónɡ) 匕.
首(bǐ bì)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写在( )里。
“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完全没有了 B.走不通的路 C.独一无二的 D.断绝 F.极、最 G.绝句 H.气息中止、死亡
1、络绎不绝.( ) 2、悲痛欲绝.( ) 3、斩尽杀绝.
( 4、绝.处逢生( ) 5、身怀绝.
技( ) (四)比一比,组词语。
漠( ) 绞( ) 疆( ) 仿( 寞( ) 跤( ) 僵( ) 妨( (五)选词填空。
E.绝对
) )
)
矗立 屹立 挺立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上。
2、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 )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3、一行高大的白杨树沿着铁路线( )在茫茫戈壁上。
(六)照样子,把句子写生动。
例:男女老少骑着马疾驰而来。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名色衣裳,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晴朗的夜空布满了星星。
三、阅读训练
(一)课内阅读
阅读《白杨》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请用曲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来。这段话强调了白杨的三个特点是:
( ),( ),( )。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
4、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
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5、望着窗外的白杨树,“爸爸”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这是因为
6、认真读“—”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为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这是( )句,爸爸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时,也在表白( )
的心意。
(二)课外阅读
金钥匙: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分段: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主要适用于记叙文,通常都是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
2、按时间顺序分段
在分段时,可以先在文中找出那些标明时间顺序的语句,然后依此分段。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
主要适用于一般的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状物的文章,分段时只要抓住文中能标明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可以理出文章的段落结构。
4、按事物的类别和方面分段
主要适用于状物、写景的文章及说明文,一般都是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分类来写的,这也是此类文章分段的依据。
5、按文章构段方式分段
可以作为划分段落依据的主要是“总分”段式关系,它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概括段意的步骤
1、熟悉全文内容,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从全局出发,段不离篇。
2、逐段认真阅读,了解段落内容,分清内容的主次。
3、确定归纳段意的方法。
4、用正确、全面、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段意。
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
1、中心句摘引法
利用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层意归并法
先分清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层意概括出来,归并成段意。
3、取主舍次法
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一字潦(liáo)草,血的教训(xùn)
1947年冬的一天,解放军某(mǒu)部三连接到营部命令:你连完成掩护任务后,于晚上7点正,沿前进方向右侧绕过“一一O高地”,撤(chè)到金家屯(tún),与营部会合。‖(第一段)
当晚7点正,三连由三排担任前锋,按营部指定的路线悄悄开始撤退。刚接近“一一O高地”,就传来一声:“口令!”“天明”,走在前面的四班长大声回答。不料“嗒(dā)嗒嗒……”高地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四班长和四名战士当场中弹牺牲。后面的同志凭着机枪口的火光,隐约看见对方的军
装,原来,自已误入了国民党军队的阵地。面对居高临下,不知虚实的敌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三连决定立即撤回原驻地陈村。‖(第二段)
刚回到陈村,营部通讯员气冲冲地赶来了,大声质问:“营长都等急了,你们怎么还没走?”连长问:“你在路上没遇见敌人?”“哪儿来的敌人?”通讯员反问道。连长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指着前面的“一一O高地”问:“你从左侧还是右侧过来的?”通讯员一脸茫然地回答:“左侧呀!”连长和指导员对望了一下,说:“我们走错方向了。” ‖(第三段)
三连到达营部时 已是晚上10点了 营长厉声责问三连长 你们怎么搞的 使全营行动整整迟延了两个小时 当三连长说出迟到的原因时 营长更气了 谁叫你们走右侧的
三连长拿出营部命令,教导员接过一看,一切都(明确 明白)了:原来那个“左”字写得太潦草,一眼看去,像个“右”字。望着这一纸命令,营长和教导员都难过得低下了头。一字潦草,白白牺牲了五位同志的(宝贵 高贵)生命,我们都要牢记这个血的教训哪!‖(第四段)
1、给文章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想想第五自然段括号里哪个词语不适用,再把它们划掉。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表示)
(1)误入:①错误( ) .
②耽误( )
③使受损害( ) ④不是故意地( )
(2)厉声:①严格( ) .
②严肃,猛烈( )
4、本文已用“‖”划分了段落。先想想分段的依据是什么,段意应该怎样写,再完成填空。
(1)本文可按 的顺序分段。
(2)各段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5、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通过营部一纸命令中一字潦草,使三连撤退走错方向,误入敌阵
造成 ,说明 的重要性。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四、巩固与提高
钻石
那是一个彩霞满天的傍晚。在地里干活儿的人们走得差不多了。有个姓魏的姑娘还在挥舞着䦆头。她最后刨的这块地太硬了,怕是多年没人翻过,一䦆头抡下去,只能刨一个小坑。她刨呀,刨呀,胳膊都酸了。突然,一个通体透明的晶块,随着䦆头蹿出地面,跳到眼前。姑娘弯腰捧在手里,沉甸甸、亮晶晶,直灼眼睛。
“呀,钻石!”姑娘认出来了,高兴得喊起来。
小魏拣到钻石的消息一传开,小山村沸腾了。乡亲们都来看钻石,不时发生赞叹声。有的向姑娘投来羡慕的眼光,有的还说,前几年邻村有人拣到一颗玉米粒大小的金刚石,就卖了一千多元,小魏拣到的这颗,简直是无价之宝。
夜深了。乡亲们都走了。姑娘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想起九岁那年的一天,放学走到村头的小石桥,一位老奶奶坐在石凳上像是等什么。她上前一问才知道,老奶奶拣到一个钱夹,里面有一大笔钱,坐在这儿等候失主,已经好久了。她征得老奶奶的同意,陪着老奶奶把钱夹交到公社。公社党委书记夸奖他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老奶奶那爬满皱纹的脸高兴得像一朵绽开的花。她也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人。
她又想起了在金鸡岭的那个难忘的团日。孟良固战斗中倒下的英雄就长眠在这一带。同学们来到一座无名烈士墓前,公社团委书记告诉大家,当人们在血泊里收殓这位负伤三十多处的女英雄的遗体时,发现她还死死咬着敌人的一片耳朵。
对!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想着想着,她心里踏实了。
在另一间房里,家里人正在为怎样处理钻石议论着。姑娘披衣进去说:“我打定主意了,把这颗钻石献给国家。”她的语调像无风的湖面那么平静。
听了女儿的话,父亲斩钉截铁地说:“还是闺女的话对!咱明早就上县进宝!”
第二天鸡还没叫,姑娘就上路了。当她走进县委大院,把用绸布裹着稀世之宝双手献给国家的时候,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位姑娘,白里泛红的脸蛋儿,柔和安祥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没有炫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拾金不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稀世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3.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短文分为三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段是哪段?有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记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你学会了吗?
(一)认真读下面的句子,并进行判断,正确的请打“√”。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
2、《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
(二)认真阅读《草原》,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主客敬酒时的祝酒辞简要地写下来。干部向我们敬酒,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
1、干部的祝酒时可能说:“ 。”
2、老翁的祝酒时可能说:“ 。”
3、我们回敬他们时可能说:“ 。”
能力拓展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伟大的友谊(节选)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的时候,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
1、这里的第二个句子一连用了四个“共同”,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他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 。这段话的
五个“共同”,说明他们用共同奋斗的伟大成果为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这里的第一个自然段有一个中心句,那就是:
3、这里的第二自然段的文字,就文章的结构来说,属于“ 段”,其作用是
。前半句承接上文,概括 ,
下半句是下文的 ,指出 。
二、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一天,你亲眼看见自己的好朋友正在欺负低年级的小同学,你会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