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静以修身

静以修身

来源:爱go旅游网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兼谈高三学习环境的营造问题

朱昌球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应是:

一、要明确“静”和“俭”与“修身”和“养德”的关系。诸葛亮是从《逻辑学》中

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所谓的“静”就是“宁静”和“淡薄”,在 “宁静”求清净,在“节俭”中实现“淡薄”。从反面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从而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实现不了远大的目标。

二、要明确“静”和“俭”的途径与“修身”和“养德”的方法。俗话说,“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这里说的“淡泊”,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来“明志”,通过“淡泊名利”来树立远大的志向;只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只要条件具备就可成就事业。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消耗达到登峰造极的社会。高消费,高消耗,高消遣,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一到冬天,人们习惯于在热烘烘的空调房中“养生”。空调的噪音让人心烦意乱而无法宁静,空调房的废气让人大脑缺氧而胸闷窒息,更不要说看不见的超强的空调辐射了,岂不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集体的慢性自杀?试想一下,在这样的似乎是“养尊处优”的环境下学习,那能不心烦意乱或昏昏欲睡或疲惫不堪的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俭以养德,不只是培养人的远大志向,更重要的是,节俭可以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施以恩德。消耗少产生的“废料”自然少,祸害人类的“三废”“四废”“五废”“六废”自然少。现在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工业的泛滥成灾不能说毫无联系吧?

一个经常洗桑拿的人得心血管疾病几率应该高,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驾驶车辆发生车祸的概率也应会高,一个一日三餐大鱼大肉的人血脂、血压、胆固醇等也应会不断升高。从某个角度讲,爱惜外物就是爱惜财富,爱惜自身,爱惜他人,爱惜整个社会和人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讲的不只是学习成长之道,还是养生颐年之道,更是为人处世之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