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舞台,进步的阶梯
作者:姚建丹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1期
摘要: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策略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必须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方式。校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特征,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教研”的引领,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能够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职业内涵和素养不断丰富和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等几个方面。 二、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近年来,我校立足本土,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智慧,努力构建自主参与、合作互动式校本培训模式,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和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祟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以此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个良好的平台,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 1.营造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
1)、内驱力。对既定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保证。教师生活在现实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甚至是重大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境遇顺了,心情好了,能满怀豪情,反之境遇差了就轻言放弃,这是难以成长和发展的。而如果遇挫折能心志不乱,抱着必胜的信念,朝着心中的目标执著地努力,不懈地追求,就会渐渐成长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外动力。校长的期待、鼓励和严格要求是教师成长的阳光雨露。人都希望得到认可、赞赏、鼓励,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引起校长的关注和鼓励。人都有惰性,外在的要求和压力是克服惰性的重要条件,校长的严格要求会激发起教师的内在潜力,引领着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事业上不断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体验。 2、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处在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教育理论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引导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和方法:
首先,让教师要明确随着传统教育的变革,自己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创新者转变,顺应这种转变,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规划自己的成长远景,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构建起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保障。教师的知识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检索和收集教育实践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信息,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需要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研究趋势,通过学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设计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三是需要不断的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因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索兴趣、教育实践的情景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组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大资源。
其次,教师要从自己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为自己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摸式。如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参加成人教育学习,请教专家指导等,这都是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国有句古谚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急剧增长与更新的时代,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展学习内容,积淀理论精华,知识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才能满足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3、营造氛围,在互助与合作中发展。
1)同伴互助:拜师结对共同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尤为重要。学校的老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主动地选择一名身边的优秀教师拜师结对学习,举行拜师仪式,成为真正的成长伙伴,制定同伴互助计划。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当师傅的关爱自己的徒弟,经常到教室随堂听课,指导徒弟的课堂教学,当徒弟的更要虚心学习,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傅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自己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渐渐地在师傅的引领、指导帮助下,弟子迅速成长起来。
2)课堂展示:相互切磋渐显特色。学校采取多种上课听课的方式,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青年教师从上达标课开始,一关一关地提升,课堂教学达标了,接着要做的是上好一节研究课,尽而上好观摩课、示范课。每次上课前都做到了认真钻研教材,灵活把握使用好教材,精心设计教材,确保上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采用多维评课、群体教研方法,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交流上课、听课心得,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同时,一部分年轻教师也开始脱颖而出。 4、搭建平台,在引领与研究中提升。
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候,先进的理论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和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困于同水平的重复。为此,学校自2008年启动了“学校名师,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培养计划,分层次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思路,并将重点培养人员组合成多个“学习型成长小组”,目前我校语文学科已成立两个小组,数学学科一个小组,每个小组3人,小组内部形成具体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我们还邀请市里有名的教师(如俞国平老师、陈传敏老师,赵顺坤老师等)参与活动,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正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间的互动、分享使得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校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学生素质,是我们的宗旨。校本教研的形式多样,关键是找到适合本校的特点,我校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将教研工作再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2、邹启玮《校本教育科研的实践与思考》 3、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