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爱go旅游网
2009/11󰀁总第391期文章编号:1001-148X(2009)11-0208-02

商业研究󰀁COMMERCIALRESEARCH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耿永志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石家庄󰀁050091)

摘要: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可分为区域内转移倾向和区域外转移倾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不仅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经济;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B󰀁󰀁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区域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的差异,本文试从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异的角度来阐述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的影响,并利用河北省的数据加以验证和解释。

一、理论分析1.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分为区域内转移和区域外转移两部分,区域内的转移主要流向本区域的产业集聚中心,而区域外转移主要流向本区域外的产业集聚中心。我们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倾向的概念,它反映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更多的流向本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中心,还是更多的流向区域外部的产业集聚中心。本地转移倾向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内转移人数占转移总人数的比重来衡量,而区域外转移倾向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外转移人数占转移总人数的比重来衡量,两者的和等于1。

2.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异及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对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倾向受产业集聚的影响,产业集聚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生产要素和相关服务的集中过程,而劳动力(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的主要方面,必然会从产业集聚能力较弱的地区流向产业集聚能力较强的地方。可见,区域间产业集聚能力的强弱成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倾向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判断某一产业的集聚水平时,经常使用行业集中度、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哈莱-克依指数、嫡指数、及空间基尼系数等指标。但是,如何测量一个地区的综合产业集聚水平呢?上述指标显然存在局限性:首先,地区之间的主导产业不尽相同,而不同产业企业规模或区域大小的差异会造成产业比较上的误差,利用上述指标很难对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比较;第二,各地

[1]

区主导产业日益多元化,在比较不同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时,需要对某一地区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汇总,而上述指标很难完成这一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非向城镇某单一产业的转移,而是面向城镇综合产业的多方位转移。可见,区域间产业综合集聚能力的强弱只能用地区间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来反映(如人均生产总值等指标)。

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进行转移和流动,收入水平的差异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我们所指的收入水平差异不是区域之间全部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差异,而主要是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就是说,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某一集聚中心,不仅看自己现有收入水平与流入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还应看现有收入水平与流入地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异。因为尽管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流向产业集聚中心后大部分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但他们的收入水平远远不能达到当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期望收入更接近流入地的农村居民人均纯入(收入来源包括非农业收入)。所以区域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最直接动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受到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如果甲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于乙地区,则可以认为甲地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强,甲地区更容易成为劳动力的净流入地区。当本地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或减少)时,本地转移倾向会增大(或减小),而当周边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或减少)时,外地转移倾向会增大(或减少)。当本地农村居民纯收入大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时,本地区成为强集聚中心,本地转

[2]

󰀁收稿日期:2008-07-19

作者简介:耿永志(1972-),男,河北正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研究 阶段性成果,编号:07457201D-6。总第

391期

耿永志: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209!

移倾向会大于0󰀁5,而当本地农村居民纯收入小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时,本地区成为弱集聚中心,本地转移倾向会小于0󰀁5。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不仅受到区域间集聚能力的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的影响。在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时,如果本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小于周边另一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周边就能形成一个强集聚中心。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越多,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会越小,反之,会越大。

二、基于河北省数据的验证和分析

如果把河北省每一个中等以上城市看成一个集聚中心,每一个中等以上城市加上它所包含的县(县级市)在更大的范围内就构成了一个集聚区,每一个集聚区又与其它集聚区相临。每一个地区和周边区域分别进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当周边某个区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于本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时,周边就形成了一个强集聚中心。

表1河北省各地区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

区域代号

1石家庄2承德3张家口4秦皇岛5唐山6廊坊7保定8沧州9衡水10邢台11邯郸

集聚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Z)0.0.0.0.0.0.0.0.0.0.0.6094194621725443509434811828311321883961195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1)(元)42235433333456922757832155989680652610569929

周边区域(区域代号)

周边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

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X)04311233320

记为Z,这一倾向可以用区域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除以该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来得到,即Z=区域内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当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总量。解释变量选择周边区域强集聚中心的个数,记为X。值得说明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异和周边强集聚中心的个数都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产生影响,而我们注意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异和周边强积聚中心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如在上述数据中,(Y1-Y2)与X的相关系数为-0󰀁83,为避免共线性问题的产生,我们只选择了两者中与Z相关程度更高的一个变量∀∀∀周边区域强集聚中心的个数[在上述数据中,Z和(Y1-Y2)的相关系数为0󰀁70,而Z与X的相关系数为-0󰀁96]。由此我们只选择X为解释变量,建立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

Zi=󰀁0+󰀁1Xi+󰀂i

利用上述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参数估计,得,󰀁0=0󰀁62,󰀁1=-0󰀁12(t=9󰀁38),F=88󰀁02。上述参数在 =0󰀁05的显著性水

22

平上均通过检验。并且,R=0󰀁92(调整后的R为0󰀁91),表明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Z和X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高达0.96,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结论和启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倾向,受到区域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异(Y1-Y2)的影响,同时受到由区域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所形成的周围强集聚中心个数X的影响。当周围强集聚中心个数增多(或减少)时,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会减少(或增大),外地转移倾向会增大(或减少)。以上述结果为例,周边地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强集聚中心,本地转移倾向就减少(或增加)0󰀁12。

这个结论很重要,它为我们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过低造成的,要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本地转移倾向,必须紧紧抓住农村居民增收这一核心问题。另外,周边强集聚中心的崛起和发展会削弱农村劳动力的本地转移倾向,而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地区的产业集聚中心的个数和集聚强度。只有正确理解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处理好农村劳动力的区域内转移和区域外转移的关系,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参考文献:

[1]󰀁王子龙.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

国软科学,2006(3):109-116.

[2]󰀁耿永志甘玲.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08(8).[3]󰀁河北省统计局2006年年度统计数据[EB/OL].

wwww.het.jgov.cn.

(责任编辑:李江)

^

^

(元)

7、9、1036333、4、5、12、1353292、7、1244782、543354、1352987、8、12、1347421、6、8、9、1247366、7、9、1350641、7、8、1038471、9、114074103569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2006年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表1。对于上述数据,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周边区域原则上界定在省内,在选择周边区域时,只涉

[3]

及被河北省所环绕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两个产业集聚中心;北京市区域代号12,同期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275元;天津市区域代号13,同期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28元。第二,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即区域内转移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根据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相关研究数据整理得到。周边强集聚中心的个数,根据区域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的方法得到。第三,本文在进行参数估计时,发现第11组数据属于异常值。可能的原因是该市与山东、河南、山西三省接壤,省外转移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该数据与整体的拟合性较差,予以剔除。

如前所述,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倾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