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经贸7班 孔繁博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以我的家乡江苏徐州为例,改革开放后,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四省部分地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翻开徐州的历史,总是那么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说起来荡气回肠。据不完全统计,4000多年间,发生在徐州的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达200多次。改革开放前,徐州农业欠收、工业萧条、民不聊生。解放时,市区除面粉业、碾米业和汽车修理业的较大业户外,大部分停工。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已几乎丧失生机的城市,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洗涤后,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上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徐州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徐州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已有的工业基础,恢复、改造、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动力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了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和一批轻纺工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徐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徐州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名列第46位,入围“中国经济活力城市”20强,被提名为“公众最向往的
城市”。徐州市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生活方面,据我爸爸说,四十多年前,他和爷爷奶奶住在用稻草搭成的房子,用土泥砌成的平房下。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已是奢侈品,但如今彩电以不足为奇,通过屏幕人们大开眼界,旧日里岗了,人们热火朝天的盖起了平房、现焦房、以致楼房、家用电器琳琅满目,人们纷纷住进了温暖舒适的家。而如今人们冬天里边穿的是保暖内衣、羊毛衫,外面穿着羽绒服,暖和极了,大人孩子人人如此。对于老年人,国家还给予了养老保险,以确保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方针!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给老人特别照顾,凡是门诊住院看病,病人只负担少量的支出,大头还是国家给予支付,而且近几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给老百姓办起了医疗保险,只需交纳一点费用,即可享受国家的高额补贴,而且看病住院70%、80%都是由国家支付,完完全全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把师生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教师再也不要为升学率、各科分数而去绞尽脑汁地出难题、找偏题,去日益继夜地“看守”学生了。而学生呢,也无需整天溺在题海中而“痛不欲生”了。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彻底落实、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再也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空壳了。徐州的中小学教育系统基本完备,大中专学校有很多,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 拥有普通高校9所,军事高校2所,普通高校在校生8.9万人;各类科学研究机构31所,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7.76万名,尤其是中国矿大作为部 属院校,并拥有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交通物流方面,徐州市有很多的大型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医药物流中心,机械物流中心等等全国闻名的大市场。总上所述,徐州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还有很多家庭买不起房
子,只能基本保持温饱。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徐州的居住环境为中等,饮食交通成本很低,旅游资源发达,购物环境中等,可以买到从低档到高奢侈品的东西。徐州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黑暗的东西存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存在。看问题不能只看一点,要看总体。毕竟每个城市都有好与不好的问题存在。徐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城市一年一个变化,随着徐州新城区的建设,徐州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过去五年,“十一五”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1,“十二五”扬帆起航。我们期待在“十一五”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徐州能够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优化结构,协调发展;普惠民生,和谐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两型引领,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徐州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