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原则与方法

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原则与方法

来源:爱go旅游网
视听天地 E VS RES A G 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原则与方法 口孟志军 【摘 要】当摄像机作为口述历史的记录工具时,其记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首先要 遵循真实性原则,拍摄时签订法律授权书,统一使用数字存储介质,完成的影像素材最后要形成数据库。另外,还 需要在问题设置、人员配备、灯光照明、光学镜头选择、长镜头使用、景别选择等诸多细节方面进行设计和控制。 【关键词】口述历史;影像记录;原则;方法 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影像复制时 记录性也基本达成一种共识:档案内容 容易产生掉磁、霉变、老化等现象,影 代,影像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人类生活 的真实性高于其他文献材料。 口述历 响画面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磁带无 的每个细节之中,无论是浩瀚星空,还 史往往作为一种文献档案存在,真实同 法使用。例如,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  是支离琐碎的El常生活,都已经无不在 样对其至关重要,是口述历史的生命。院民族研究所拍摄了有关四川甘孜藏族 影像窥视之中。影像技术的发展也影响 所以真实性是口述历史在进行影像记录 生活的影片,到现在这些录像带的图像 到了口述历史的操作方法。口述历史中 时所必须恪守的第一原则。口述历史的 质量已有损失,主要表现是图像色彩和 “录音访谈”以前使用的是磁带录音 影像记录不同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其根 对比度减弱与杂波增加,再过若干年恐 机、录音笔等录音媒介,这些录音媒介 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影像档案,而不是获 怕就没有使用价值了。④所以口述历史 仅仅就是单纯地记录声音。以前之所以 取商业利益,也就不必为了收视率而吸 的影像记录可以考虑全部使用数码摄像 没有广泛使用摄像机这一记录工具,主 引受众,所以要遵守原生态的影像记 机,这样就为以后的影像素材的整理和  要是因为摄像机的昂贵和复杂性。但是 录方法,尽量避免使用艺术化的创作手 使用提供了很大便利。今天的摄像机已经相当普及,操作起来 段。也就是说,影像拍摄的内容与方法 也更简单便捷,甚至手机都可以拍摄出 必须是不加任何修饰,避免口述历史被 (三)形成影像数据库原则 拍摄完成的影像资料具有数据庞 清晰度很高的动态影像。所以口述历史 故事化,因为任何粉饰与夸大势必都会 大和无序性的特点,所以非常有必要把 现在完全有条件可以从听觉到视觉拓 影响并损害其真实性,降低其原本的意 无序的信息变成有序的资源,对这些影 展,所有的访谈部分都可以使用摄像机 义和价值。 进行声音和画面的双重记录,这也是口 述历史在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像数据进行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化的 (二)影像记录使用数字存储介质 编目索引,最终形成影像数据库,为研 “目前动态影像的拍摄已经呈现 究、传播、推广提供便利。整理好的影 口述历史的记录工具从听觉的录音 无带化的趋势,无磁带的数码记录已经 像数据可以专门建设一个网站,同时无 笔转变到听觉和视觉并重的摄像机,其 逐渐成为主流记录方式,数码记录的优 偿提供给高校和图书馆,实行影像数据 记录方法也必然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其 势是方便快捷,不用转录,拍摄完毕直 共享,构建一个具有视听特点的影像空 自身的属性和特点,笔者在丰富的实践 接在个人电脑上就可以观看,无需再借 间,普通读者可以通过网站、图书馆检  而且,影像数字 索查阅上述资料,以后也可以作为电 基础上,总结出了口述历史在使用摄像 助专业播放工具。”机进行影像记录时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与 存储介质易于复制、传播和存档,大大 影、电视、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片的 方法。 一降低了其专业门槛。另外,传统的影像 影像素材来源,这也是口述历史影像素 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原则 、磁带保存难度非常大,对保存环境要求 材最好的归宿。 高,特别是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苛刻,温 (四)签订法律授权书 (一)影像记录的真实性原则 口述历史会涉及知识产权、著作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一直作为档案的 度一般要求摄氏15度至25度,相对湿度 般在40%一60%,否则长时间放置后 权、肖像权和受访人的隐私(以及他人 重要特征受到关注,学者对档案的原始 一72奢I闻知饵2015 ̄第10期 视听天地 VVS RE8EARCH 的隐私)等法律问题,极易产生各种 思想、原则、方法、意义、难点等,这 矛盾和纠纷,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受访人生存空间的记 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第二是了 录。空间环境拍摄一般包括工作地或居 解受访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生活现状、 住地的周边环境、起居室、和访谈内容 4.人员配备。口述历史访谈时一般 所以口述历史操作者要提高法律意识, 最好聘请法律顾问,以免日后陷入法律 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只有把这些知 相关物件、家门、门牌号等空镜头。 纠纷。概括起来讲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 识背景作为工作基础,才有可能在以后 题:受访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和隐私 的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把控,否则 配备3个人,一人负责拍摄视频,一人 权,应签订受访人授权书,约定口述内 只会进行盲目的影像记录,这也是保证 负责沟通和采访,一人负责灯光照明和 容和影像的产权归属和使用范围。 采访人员能够和受访人顺利对话的知识 摄像助理工作。在口述访谈现场工作人 的人数进行控制。“原则上说,口述历 史的现场不宜有太多的人。人越少,采 访的私密性越明显,采访的效果通常较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套在现实中暂 基础。第三是对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方 员不是越多越好,应该适当对工作人员 时行不通。如果真的去签订法律协议的 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培训, 话,基本会以失败而告终,受访人多半 明确与普通的影像拍摄的异同。 会被“签字画押”吓住而变得犹豫, 甚至直接拒绝,特别是以个人名义所进 (二)问题设计 问题是打开受访人心灵与记忆的钥 好;人越多,有时候就像是开会,很容 历史恐怕不利。” 所以,如果现场工 行的访谈更是如此。正像中国社会科学 匙,只有问题设计得当受访人的历史记 易出现自觉或不自觉的表演,这对口述 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左玉河先生所 忆才有可能得以完整地重现。 说, “如果访谈之前就拿出要签订的法 1.充分了解受访人,可以提前进行 作人员过多,很有可能会引起受访人的 律文书,多半这次访谈也就不会有下文 预访,然后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采访 不适或者紧张,现场工作人员应该要少 了”。 虽然非商业用途的影像记录和 提纲可以提前提供给受访人,让其有一 而精,人数适可而止。 访谈暂时还没有出现法律纠纷的先例, 但是如果不签法律协议,其法律风险就 定的准备时间。 2.制定详细的采访提纲。采访提 (四)具体拍摄方法 既然真实性是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的 会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 纲有一定的规范形式,如果是做生平讲 首要原则,那么具体哪些拍摄方法可以 的觉醒和契约精神的建立,越来越有必 述,则尽可能按照时间线索来编制自己 保证其真实性呢?以下是保证真实性所 要签订法律协议。 受访者授权书 本人—愿意将———(受访者姓名), (时间)由x x X进 的问题提纲,从小问大,从远问近; 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非生平讲述,可按照主题进行归 类。⑤ 1.光学镜头的选择。使用标准变 焦镜头,尽量避免使用广角镜和长焦镜 3.多设置开放式问题,让受访人在 头,这是因为标准镜头在成像上更接近 行影像访谈的所有权利授予该项目组。 讲述上有充分的自由权,鼓励受访人说 人的正常视角,在造型上也更加客观, 果,广角镜所拍摄的物体会出现曲像畸 变现象,有夸张和变形的造型效果,长 本人了解这些访谈资料和影像将有可能 出更多的内容。如果问题是封闭式,则 而广角镜和长焦镜头都有夸张的造型效 被放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相关互联网 传递出的信息较少。 数据平台上,供人检索、观看、使用和 (三)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方法 研究等。本人也了解影像采访、图片和 1.访谈地点的选择。演播厅的影像 焦镜头则景深浅,会压缩纵深空间,改 文字抄本有可能被用于公共展出、公开 记录设备虽然专业齐全,但是对受访^来 变了真实空间中的透视关系。 出版、媒体刊登和电视台播出。此项赠 说相对陌生,在访谈时可能会拘谨不自 2.灯光的使用。在拍摄采访对象时 予不妨碍本人使用和利用这些影像访谈 然,不利于其真实想法的流露。所以采访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使用适当的灯光照 资料。 场地一般选择在受访人家里或者其较为熟 明,布光效果应该以真实自然为准则。 —日期—— 悉的地方,这也有利于拍摄受访^、的生活 在布光方法上可以选择经典的三点布光 环境以及和访谈内容相关的物件。采访地 方式和单光源布光。三点布光法也叫三 点可以和受访人共同商议决定。 光照明,是最常用的一种布光方法,特 2.采访对象选择。就某一重要的具 别是在人物访谈和新闻演播厅中经常使 受访者—二、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方法 (一)人员培训 口述历史的摄像师一般都具有丰富 的实践经验,那么是否还有必要再对其 体问题或者事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几个 用,由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组成。主 进行专门的培训呢?虽然口述历史的影 采访对象,这样他们之间的访谈内容就可 光确立人物的形态,辅助光增加柔和的 像记录与影视拍摄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个有 层次,减弱主光造成的阴影,轮廓光则把 都需要以摄像作为基本的技术基础,但 机的、系统的口述访谈序列。这也是保证 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在时间紧张或现 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诸多区别,所以必须 口述历史真实l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访谈和拍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 场布光条件有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3.空间环境拍摄。在采访前或者采 单光源布光,在拍摄中只使用一个照明 容一般分为三方面,第一是介绍口述 访后对受访人的居住环境全景拍摄,一 灯具作为光源,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可 历史项目整体情况,包括构思、指导 方面可以作为访谈环境的历史记录,另 以灵活选择不同种类的(下转第108页) 韵闻知饵2015 ̄第10M 73 业务研究 基WS随 8嚣焱 C秘 组织派往河南杞县大同中学,一边教书 迫害,腿被打伤,左臂被拧得脱臼,落 是极其普通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 一边开展抗日工作。穆青就是在他的指 下残疾仍坚持搞科研,解决棉花脱蕾落 他们的作为代表着人间的正气,他们的 弓I下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他敬爱 桃问题,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事迹。该 精神代表着时代的新风。而穆青的人物 的梁雷老师为追求真理抗El救国,在这 通讯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媒介上公开否定 通讯,通过宣传他们的事迹,又为整个 里抛头颅洒热血。因此,多少年来,穆 青一直想去偏关祭扫梁雷老师的坟墓, “文化大革命”的第一篇作品。《铁人 社会传递出巨大的正能量,成为弘扬社 王进喜》记述的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杰出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受了时代考验的 但始终没有机会如愿。穆青从新华社社 代表, “宁可少活2O年,拼命也要拿下 生动教材。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彰 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稍事安顿,所做 大油田”,为国家石油工业作出卓越 显出动人的魅力。 的第一件事就是踏上了重访晋西北的路 贡献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两张 人物通讯,有力量者在于真实,感 程。在烈士陵园的梁雷老师墓前献上了 闪光的照片》报道的是修建红旗渠的 人心者先于真晴,生命长青者唯有真理。 花圈,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心中刚默默 特级劳模任羊成。他长年累月地腰系 穆青的人物通讯,在这方面为后人树立了 说了一句: “梁老师,您的学生来得太 粗绳,手执撬杠和铁锤,在山崖间飞 典范。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以此为借鉴, 晚了!”。一阵心酸,眼泪就再也控制 来荡去,打炮眼、排险石,天长日久, 扫墓返回,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 下火线的壮举。《心上的树》介绍的是 情,墨水和着泪水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追 人称“老坚决”的植树老人潘从正,50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多彩的笔 参考文献 不住了,泪珠雨点般地洒落在墓前…… 腰部被绳子勒出一条条血痕,仍坚持不 书写出更多这样的不朽篇章。 (D⑧邓利平等中外名记者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199,169 思恩师的通讯《泪洒偏关》。而这篇作 多年历尽艰辛坚持造林,培育的树苗绿 品也让更多的读者进一步了解了中华儿 满宁陵大地,形成的四里长的防风林堵 ②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13:277 ③王中义,洪文军.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M】.合肥:合肥工 业大学出版社,2011:005 女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日本侵略者对 住了万碧风口,使2000多亩风沙地变为 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同时也成为 良田……@ 永久教育和激励后人的历史教材。 ④张惠芳,王防.人民记者穆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 社.2003:48 这些先进人物,虽然经历的时代 ⑤李斌.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J Jl西安:现代企 业.2014(3):4—5 ⑥⑦李振澜等中外名言大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1992:718—719,804—805 穆青经常在案头上书写的几个字 不同,从事的行业有别,各人的性格 是“勿忘人民”,这是他一生新闻实践 各异,但他们都是为国家民族自觉承 ⑨穆青穆青通讯,穆青散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的宗旨和座右铭。《为了周总理的嘱 担着责任,并以强烈的使命感,甚至 托》,写的是全国植棉劳模、农民科学 不惜生命,扎扎实实地、创造性地贡 (作者薛亚利:西京学院新闻传媒  家吴吉昌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 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工作和劳动 系副教授、主任记者)(上接第73页)灯具,而且可以减少 果不习惯使用普通话,可以选择使用方 定要和受访人集体拍照合影,并且作为 对受访人访谈的干扰,大量的照明器材 言,这样既可以让受访人自由地表达, 到紧张或不适。单光源照明在造型上要 使用的俗语、术语、方言、俚语、特有 影,造型效果一定要自然真实。 3.长镜头的使用。尽量不打断时间 档案资料和影像素材一起保留,以便在 ▲基金项目:本文为温州市社科联社 和兴师动众的布置很有可能使受访人感 又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另外,采访对象 以后的资料查询中有据可查。 5年度温州市哲学 避免艺术造型,切忌在人物面部出现阴 名词等要保持原样,忠实于口述者的原 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201 话,如果需要可进行注释。 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  2.做一个倾听者。提问与倾听是采 点分析及传播策略研究”(一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l 5wskl63) 参考丈献 的自然进程,保证事件的连续性,是纪 访者的两项重要任务。提问固然重要, 实拍摄的有力武器。在拍摄受访人访谈 但是学会倾听也非常必要,口述历史本 和空镜头时多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方式, 以便更好地营造客观存在的真实空间, 保证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双机或多机拍摄。 质上就是倾听的艺术。在采访时切忌咄 咄逼人,也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①赵爱国.刘磊.从“没有记忆的镜子”看档案记忆观 档案学通讯.2014(1):4—7 ②盂志军.影像复制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 J1.新闻知 识,2015(21:68-70 更不要在采访时随意接听手机,这很容 ③庞涛l论现代视听科技在影视人类学中的应用Ⅱ】.民族 研究.1999(2):31--41 4.可以采用单个摄像机拍摄,也 易引起受访人的内心不悦,从而影响访 谈效果。所以无论受访人口述的效果如 ④武杰,管依萌.口述史:不可靠性中的历史财富【N】法 治周末,2014—1 1-25 ⑤陈墨.13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3:227 采访人不出镜,拍摄受访人时选择中近 何,一定要神情专注地倾听他们的讲 景别,在现场也可以通过摄像机的移动 述。在采访正式开始前,要求所有工作  来捕捉受访人的细微行为,包括面部表 人员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整成静音模式,情、动作等。 (五)影像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以免干扰采访现场。 3.工作人员和受访人一起拍照存 ⑥陈墨.口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M1 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3:233 (作者孟志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1.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受访人如 档。在正式采访开始前或采访结束后一 人文传播系副教授)108期闻知饵2o15 ̄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