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管仲的管理智慧及启示

管仲的管理智慧及启示

来源:爱go旅游网


管仲的管理智慧

一、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颍上人。管仲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管子学派的代表人物,尊称管子。管仲的言论见《管子》一书,它以管子政治实践为脉络,集纳了管子和先秦社会的治国思想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管仲年轻的时侯,是学习型的人才。他跟鲍叔牙是好朋友,从小一起玩到大。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知道管仲有理想、有志向、有才能,是贤才型的人物。管仲家里很穷,有时利用智慧占鲍叔牙的便宜。所以,史书记载,管仲常欺鲍叔牙,这里的“欺”是欺骗的意思,而不是欺负的意思。鲍叔牙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管仲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对管仲很好,没有抱怨管仲或讲管仲的坏话。他们两人参与了齐国继承人的继承权的权利纷争。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由于公子小白抓住了机会,继位为齐国的国王,称齐恒公。小白的竞争对手公子纠死了后,辅臣管仲也被捕了。鲍叔牙向齐恒公推荐了贤才管仲,管仲得到重用后,没有辜负鲍叔牙与齐恒公的期望,果然辅佐齐恒公成为一代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二、管仲的管理智慧

一是最早提出设立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管仲治国的实践,首先是从组建一个能够进行宏观经济监控的政府机构开始的。这个机构叫“轻重九(司)府”。这个机构具有哪些经济监控职能呢?我们从《管子》著作中找到答案,那就是轻重、料民、准绳、平准、籴粜、官山海等职能,这些词汇分别类似于今天国务院的金融财税(轻重)、统计(料民)、计量(准绳)、物价(平准)、贸易(籴粜)、专营(官山海)等宏观经济职能。管仲特别重视“轻重九府”所发挥的“度量”的作用,这个“度量”的含义,就是统计、计量、审计的监管作用。

二是最早提出“以民为本”的施政举措。管仲认为,“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没有民主意识的“民意上通”的环节,宏观经济管理就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运行体系。而民意上通,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发现政策的偏差;二是能揭露出营私舞弊的人和事。因此,管仲认为必须严格吏治:“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三是最早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管仲除了实施在齐国实施盐、铁(矿产资源)专营的“官山海”政策以外,还主张“利出一孔”,即涉及国计民生的物价,要由国家来主导。“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必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管仲认为必须有政府对经济

调节的干预,否则,“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这种适当的干预应权衡轻重缓急。故“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於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这才是治国的最高境界。

四是最早实施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管仲认为:对民“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王者用之而天下治。 ”安民,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因此,齐国实行了“九惠之教”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具体内容是:“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赈困;接绝。 ”据《管子·入国》介绍:“老老”,是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他的一子可以免除征役,每三个月由政府供养一次肉食,一次倡导赡养老人的社会风范;“养疾”,是把重残疾人养在“疾馆”; “合独”,是“鳏寡而合和之”,促使他们合婚,给予田宅安家,并免除三年的职役;“问病”,是慰问重病人老人。其他“五教”是对孤独幼儿、贫苦穷困者、烈士家属的救助。“九惠之教”是中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是最早提出系统的“以法治国”的法制理论。管仲认为:法制要以民意和以对民众有利为适度点,但是执法要有作为,即“法胜”原则。 “盗贼不胜则良民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繁。 ”盗贼不制住,则良民有危险,法禁不厉行,则奸邪的行为孳生。“为人君者,莫贵于胜,所谓胜者,法立令行之谓胜,法立令行,故群臣奉法守职,百官有常,法不繁匿”。为国君者,最

重要的是做到“胜”,战胜各种挑战法律的力量,法律权威才能够确立,政令能够推行,群臣才会遵法守职,邪恶才不会孳生,百姓就会诚实努力。管仲知道:如果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只受到很小处罚,那么,这样划算的“买卖”谁都愿意去做,结果,争相效法,法不责众,朝纲废弛,清浊黑白之水都混流到一起了,就到了朝廷衰败的地步了。大凡国家衰败,都源于吏治的纵容与失控。管仲强调“法胜”的原则,是管仲法制理论的精髓

三、管仲的启示

管仲在齐国为相,以区区靠近海滨的小齐国,发展经济,通货积财,并且富国强兵,使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

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从一个穷人变身为富人,拥有的财富可与齐国国王相比。管仲拥有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逝后,齐国仍旧遵循他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各种制度,所以,齐国仍旧称霸诸侯,比其它国家强大。其后过了百多年,齐国又出了个贤相晏婴。

从管仲的管理来看,管理者应学得以下经验:

一是管理者要以动机来激励自己。管理者通过挖掘个人未满足的需要,这些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关注需要组成。这些未满足的需要使管理者紧张而形成驱力,进而寻求为,达到需要获得满足,紧张解除。

二是结交一些真诚的朋友。交朋友要结交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有些知己朋友对管理者的个人事业与人生有很大的益处与帮助。不要交损友,交损友会使自己受害。

三是通过个人努力达到个人目标。个人要培养管理能力,进行工作设计,对目标绩效建立评估系统。然后提高个人绩效,得到组织奖赏,最后达成个人目标。

四是重用从竞争对手挖过来的人才。竞争对手方面如果有优秀的人才,我们不妨把其拉拢或者挖掘过来。从对手方来的人才,比我们更加知道对手的优劣势,能把对手的优势与长处克隆或者复制过来。

五是针对下属的成熟度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下属成熟度划分有四类员工。一类是有能力且有愿意,二类是有能力但不愿意,三类是无能力但愿意,四类是无能力而且不愿意。对四类员工采用告知的方法。对三类员工采用推销的方法。对二类员工采用参与的方法。对第一类员工采用授权的方法。领导者类型分为四类:一类是高任务高关系型,适宜用推销的方法。二类是高任务低关系型,适宜用告知的方法。三类是低任务高关系型,适宜用参与的方法。四类是低任务低关系型,适宜用授权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