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一路________,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长途跋涉,使他的脚上磨起了无数水泡,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但是他的信心却有增无减。 ③困难接踵而来。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④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⑤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贵重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⑥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________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⑦半年过去了,他抄写了厚厚一大沓曲谱,即将“大功告成”。那天,他一边抄写一支优美的管风琴曲,一边琢磨曲子的意境,竟忘了哥哥回来的时间。当哥哥发现弟弟欺瞒自己,偷了曲谱来抄,气怒交加,竟把他珍藏的抄本一页页撕得粉碎。 ⑧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⑨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⑩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1.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 (1)拮据:( )________________(2)潸然:(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空缺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和一个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⑧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4.文中有一个句子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这个句子是
5.第⑤段结尾说“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此时的“他”想了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此时少年的心理活动。
6.下面对本文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本文为叙事散文。 B.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成功地刻画了少年巴赫这一人物形象。 C.本文的线索是“屋顶上的月光”,着重记叙的是少年巴赫在月光下抄写曲谱的情景。 D.文章结尾用巴赫的话作结,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7巴德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
天上的星星
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⑵“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⑶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⑷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⑸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
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⑺“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⑻“月亮出来了。”我说。⑼“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⑿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⒄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⒅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发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议星星——捞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1)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2)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 ..
3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4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儿欢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章最后写道“我们将盆、盘、碟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你是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谈谈自己的见解。
把“哭”倒过来看
①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②“当然是哭。”我说。③“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④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_______________了。⑤“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⑥“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同学说,“所以,在你伤心得要哭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倒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说不定,会改变你的心境。”⑦仔细回味同学的话,竟从中悟出了几分哲理来。不是吗?经历失败,遭受挫折,本是令你哭、令你伤心的事。但如果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十次失败和挫折,那么你所经受的每一次失败和挫折,不都是在向成功靠近一步吗?这样倒过来一看,失败和挫折不就成了人生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⑧一个懂得把“哭”倒过来看的人,一定是一个睿智的人,一个懂得把握住人生快乐和幸福的人。
1文中的同学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词语加以概括。 2为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3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回味同学的话悟出了哲理。请你写出具有这种哲理的一句名言警句来。
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的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请你写一写在六年的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个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