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摘 要 目的:评价新药脑脉泰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9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脑脉泰胶囊口服。对照组49例给予维脑路通静脉注射。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脑脉泰胶囊疗效优于维脑路通,是治疗脑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脑血栓 治疗 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8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脑血栓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由于脑血栓的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对收治的9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旨在寻找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45~79岁,平均62.8±2.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可视病情需要予以吸氧,小剂量甘露醇,抗感染,控制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心律失常等统一规定的综合治疗。
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脉泰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静脉注射,每次100~200mg,每日
2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神智功能和语言表达清晰,瘫痪的肢体肌力提高ⅱ级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级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2.0建立数据库,通过2检验分析,以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32.54,讨 论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类型,指脑动脉主干或其皮质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和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一类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表明,脑栓塞约占同期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82%左右[3]。因此,探讨一套有效、完整的治疗方案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属“中风”“卒中”等范畴。治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豁痰开窍。
脑脉泰胶囊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的三类中药新药,由人
p
0.05)。结果见表1。
x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参、丹参、田三七、银杏叶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熄风豁痰、通络之功效。能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血流量,降低外周血中自细胞黏附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抑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神经元的坏死。本品可减少脑梗死面积,减轻脑缺血的病理改变,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经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脑脉泰不但有抑制病毒和细菌作用,而且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血液流变学、缓解高凝状态作用,能改善炎症病灶,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促进血栓解,使血管再通,并能使缺血区侧枝循环建立。脑脉泰胶囊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可靠,对中风主要症状有显著疗效,且在临床应用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作为脑血栓形成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刚,张宝君.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3):74.
2 聂方华,岳恒志.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66-67. 3 梁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血栓80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36-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