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3年4月 湖北体育科技 Apr.2013 第32卷第4期 Hubei Sports Science Vol_32 No.4 ●学校体育● “十二 五"期问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策略研究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 Level Sport Team of Chinese University in“Twelfth Five-year Plan’’ 张荃 ZHANG Quan 摘要: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数量、项目设置与总体布局、运动成绩等为切人 点,对2010年教育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学校评审前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 析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高水平 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高校;评审;“十二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13)04—0345—04 Abstract:Contrast the situation of the new round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Ministry which are apply for building high level sport teams before and after reviewed in 2010,based on the mum— ber,events setting and general formation,and sport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university who recruits the high lever sport team.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high level sport team,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se teams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Key wolds: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university;high level;review 2010年教育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 1.2.2文献资料法 动队评审,对总体规划重新进行了布局,对运动项目设置进行 查阅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文献资料。 了调整,全国共审核通过268所高校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的资格,新增34所,较原有学校数量扩大近15 。由于本次 1.2.3访谈法 评审恰逢我国“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普 走访部分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分管校长、学籍管理人 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 员、体育部主任、教练员和运动员。 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2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评审的意义和作用 1.1 研究对象 2010年教育部新一轮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评 我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等学校。 审工作,是对四年来我国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学校一 1.2研究方法 次全面评估、审核及以往工作的总结。根据高等体育教育现状 和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走向,重新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对项目 1.2.1逻辑分析法 设置进行了梳理、调整和布局,使目标更明确,定位更准确。同 对比分析2010年新一轮普通高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 时,对符合建设和发展要求的院校给予充分肯定,对办队不利 队工作评审前后的情况。 的学校予以取消,确保了高水平运动队健康有序发展。 2.2审视整体规划调整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是新一轮普通高校建 收稿日期:2012—10-30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设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审工作的关键。表1、2显示,评审前 (J1IWK01) 为234所,评审后为268所,新增34所,增长率为14.53 ,表 作者简介:张荃(1963一),男,山东青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规模呈上升趋势。同时,全 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国重点省市招收学校的数量有所增加,如北京、上海、山东、辽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Jinan,J inan 宁、广东、四川和重庆等,这些省市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 Shandong,250022 的主力和支柱,无论在运动队的组织领导、招生政策、运动队 ・345・ 第32卷 湖北体育科技 第4期 管理,还是在训练经费、运动成绩等方面都较为规范、系统,成 度明显加大,如新疆、青海、宁夏等,表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正 向普及化的趋势发展。 绩突出。另外,对一些偏远省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支持力 表1 2010年前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统计结果 北天河山内辽吉黑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广广海重四贵云陕甘青宁新合 蒙 龙 京津北西古宁林江海苏江徽建西东南北南东西南庆川州南西肃海夏疆计 内蒙古 3 1 1 2表2 201O年全国新一轮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评审统计结果 5 2 5 2 表2可见,拥有10所以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的省市 11个,占36.67 ;5—10所学校的13个,占43.33 ;5所学 对比表3、4,目前全国高水平运动项目设置为25项,较以往 保持不变。但评审前后各学校招生项目总数由724个减至 658个,降幅为9.12 。田径项目调整幅度最大,招生学校由 164所减至144所,降幅为12.19 ;篮球减少13所,降幅为 11.30 ;其他项目调整幅度不大。 从项目设置对比分析,获批项目数量有所变化。山西省 校以下的5个,占18.66 。表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重心 依然在重点省市,兼顾偏远省市,总体规划较合理,调整布局 较完善。同时,评审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共取消25所学校 的招生资格,新增59所。 2.3审视项目布局调整 各建设学校的项目设置关系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均衡发 展,关联着总体规划和布局。运动项目合理设置,不仅发展了 降幅最大,达61.38 ;黑龙江省降幅为31.91 。有23个省 市项目设置进行了微调,占76.67 ;5个省市项目设置保持 不变,占16.67 。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对项目设置的调整力度 加大,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战略思路。 3 1 本省运动项目优势,还能确保全国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均衡。 表3 2010年前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项目统计结果(所) 北天河山 1 2 3 3 1辽吉黑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广广海重四贵云陕甘青宁新合 1 1 龙 京津北西 田径 15 5 5 6 宁林江海苏江微建西东南北南东西南庆11I州南西肃海夏疆计 7 4 11 7 12 4 3 5 7 12 3 12 7 5 3 2 2 3 1 1 9 4 1 1 3 164 5 3 6 4 8 3 3 4 5 2 3 2 4 6 1 2 1 4 2 1 5 4 7 2 5 1 2 1 1 1 篮排足球 10 2 3 6 球 5 3 3 2 球 12 2 1 2 8 2 6 3 2 7 6 5 4 1 2 4 1 2 3 2 1 1 2 115 1 3 2 2 2 3 1 3 1 1 1 2 2 59 5 1 3 1 1 3 2 1 1 乒乓球 3 1 羽毛球 5 1 武术 4 1 1 游泳 3 4 健美操 7 2 1 5 3 1 1 1 3 1 2 2 2 1 2 1 1 3 1 1 2 1 1 3 2 5 5 1 1 4 1 2 2 2 1 3 1 仃2 2 1 4 2 1 1 2 网球 2 1 4 1 2 5 1 1 1 1 1 4 1 1 1 4 1 跆拳道 榭榄球 定向 2 2 1 1 1 2 1 1 1 3 1 1 棋类 2 1 1 1 1 1 1 1 1 1 攀龙赛击岩 舟 艇 剑 1 2 1 2 1 1 2 3 1 冰射雪 击 2 2 11 1 1 2 1 1 1 棒球 垒球 手球 摔 跤 柔道 1 1 2 3 1 1 1 1 艺术体操 桥牌 合计 ・47 50 57 15 16 21 24 41 10 44 25 29 17 6 12 25 5 7 32 14 2 2 9 346・ 第4期 湖北体育科技 第32卷 2.4教练员队伍建设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虽然已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教练员队 伍,大多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从事多 并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专项运动 成绩突出,达到一级及以上免专项测试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录取的学生;招生学校与所在省级运动队联合办学,在籍不在 训的学生。前两类学生在籍在校在训,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完 年教学和业余训练工作,但多为体育院校毕业、从事专业运动 和接受专业训练经历较少,缺乏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制 成学业;第三类学生由于长期不在校,基本脱离学校,学业管 理存在诸多问题,如上课、考勤、考试、学分认定等难以把握, 训练与学习矛盾突出,难以达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 校学业规范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和隐患。因此,充分利用学校 自身优势,在保障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前提下,建立以人为 约高水平运动成绩提升的主要屏障。“十二五”期间加大高水 平教练员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练员进入高校,是高水平运动 队未来发展的趋势。 2.5运动员输送体系的良性发展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不能摒弃和忽略高中高 本、适应特殊群体的动态学籍管理体系,是高水平运动队可持 续发展的重点。 水平运动队,需坚定不移地将高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一 条龙”输送体系建设好、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确保高校高 水平运动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目前高水平运动员输送体 系建设处于良性循环,但也存在不和谐的现象,长期以往将阻 碍输送体系的健康发展。 3.3教体结合的复杂性 近年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体结合”的培养理论探究 最多。由于管理体制、运作模式不同,实际操作过程中呈现出 表面结合、各自为政的现象,能够真正实施教体结合、形成共 同培养后备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的实例依然少见。只有 3存在问题 3.1 改革创新力度不够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如招生、 学业学籍、项目设置、竞赛、日常管理等问题。加大破解力度, 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打破瓶颈,真正使“教”和“体”合二为一,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才能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3.4运动成绩欠佳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已历经二十余年,虽然涌现出大 批优秀运动队和运动员,参加过多次世界大赛,取得了优异运 动成绩,但总体而言,优势项目偏少,运动成绩不够稳定。在 世界级大赛中,获奖牌项目依然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 3.2学业管理问题 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一般为三类:本省专项测试合格 操、射击、游泳、举重等。如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 ・347・ 第32卷 湖北体育科技 第4期 国队奖牌尽管第一,可具有影响力的大球类项目水平参差不 齐,除女子足球和排球之外,男女篮球、男子排球和足球成绩 并不理想,缺乏竞争实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抓好总体规 地发展。 4.4规范管理制度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联合办学的运动 员管理易产生隐患。规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招生、录取、学 业等系列制度和措施,才能确保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规范化 和制度化。 划、项目布局、普及与提高的同时,项目布局平衡和提高运动 成绩应是工作的重点。 3.5竞赛环境滞后 表4可见,2010年全国新一轮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共涉及 25个运动项目,田径和三大球项目依然占主导地位;其次为 4.5教体结合任重道远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整合资源、 彰显优势,联手共建高水平运动队。实际操作中,以教育系统 为主导,体育系统优势资源为依托,当学校能够开展训练项目 时优先安排学校训练,反之安排体育专业训练部门训练。 如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和游泳等特色传统项目;柔道、摔跤、 橄榄球和手球等项目极少。由于高水平运动队与普通运动队 竞技水平差距较大,竞赛分组难度加大,形不成竞争环境,部 分项目因参赛队数偏少无法组织比赛。 3.6重竞技轻普及 许多学校除每年常规的体育赛事活动外,大部分精力投 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对群众性体育活动重视不 够。因此,在抓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同时,不摒弃和忽略群 体活动的开展。 5小结 教育主管职能部门应大胆改革创新,制定高水平运动队 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措施;适当调整各省市高水平运动员自主 招生政策,确保一定数量的招生学校和运动项目;有效组织比 赛,形成良好的竞赛环境;实现教体结合.力口大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倡导高校引进国内外著 名教练员指导训练,探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的新 途径。 4发展对策 4.1加大改革力度 改革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寻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新思 路、新办法、新措施。制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改革发展目标和 规划,解决招生、学业学籍、项目设置、竞赛、日常管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E13全彦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EJ3.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9(2). 4.2提高运动成绩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宗旨之一是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成 绩,摆脱高校竞技体育水平长期滞后的局面,并以此带动高校 [2]王志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 2008(7). 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以“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为契机,把提高运动成绩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31张瑞林,黄晓明.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所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EJ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4.3维护高水平运动员输送体系 运动员输送体系是连接高中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纽带 E43张春合,彭庆文.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 对策口]-体育学刊,2009(2). E53张风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J3.体育与科学,2008(2). E63张荃,曲爱英,王鲁平,等.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2). 和桥梁,不应出现任何松弛和断裂。保持运动员输送渠道畅 通,进一步加强输送体系的监管力度,获取国家政策支持,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使高水平运动员输送体系完善、健康、持久 (上接第361页) E23梅毅.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现状分析[J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 究,2006(6). [4]谢鹏.高校教学档案与本科教学评估的辩证关系思考[J3.黑 龙江史志,2009(16). [3]马玉杰.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3.档案学研 E53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EJ3.教育研究,2003(4). ・3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